你能這么想真的不幼稚,不過應該是不對的,這個曾經被提出來過,在物理學史上稱謂“唯能假設”,創始人是德國物理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
其觀點被稱為唯能論
19世紀40年代,能量守恒定律作為自然界的普遍規律被確立起來并獲得廣泛應用。奧斯特瓦爾德運用能量轉化的觀點成功地解釋了催化現象,而當時的原子論卻尚難做到這一點。由此,他認為能量是比物質更基本的實體,是一切自然、社會和思維現象的基礎。所有這些現象都是能量及其轉化的各種表現,都應當作為能量的過程來描述和解釋。因此,他主張把物質的概念從科學中排除出去。他認為物質和精神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可以相互轉化,因而可以只用能量的概念建立宇宙觀,從而克服傳統的心-物二元論。
由于電子和放射現象等的發現,自然科學原有的物質結構觀念(即一切物質均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構成)已不適用,于是一些自然科學家宣稱物質消滅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歸結為“能”,極力否定原子、分子的客觀實在性。他們離開物質來考察運動,認為“能”可以脫離物質而存在,物質僅僅是不同的“能”的空間群。他們從認為感官的能量過程引起感覺出發,進而認為意識的能量過程造成了外部世界。
對唯能論無論在科學方面還是在哲學方面都是有爭議的。俄國哲學家波格丹諾夫用唯能論來解釋社會現象,把社會變化看成是“能的增減”。列寧曾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中對唯能論作了批判。列寧區分了唯能論物理學和唯能論哲學,認為唯能論物理學既可以作唯心主義的理解,也可以作唯物主義的理解,而唯能論哲學則是完全錯誤的,是一種想象沒有物質的運動的唯心主義學說。持原子論觀點的物理學家也曾對唯能論進行過激烈的批評。
唯能論者根本就不理解物質和能的概念。能量是定義在物質運動上的物理量,是物質的屬性。把物質和其屬性等同或者把屬性視為實體是一種荒謬至極的觀念。光子是物質的某種形態,而不是能量本身。粒子和反粒子相遇轉化成光子,只能說明物質可以從一種形態(實物)轉化成另一種形態(波動場)。質能方程反映了物質的兩種屬性質量和能量之間的深刻聯系以及物質和運動的不可分割性。所謂脫離物質的能量只存在于那些可笑的唯能論者的空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