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車輛系中學生上課來源/訪談對象供圖(下同)
廣州交通職業技術大學是北京市優質高職高校建設單位(2018年北京市建委評定)、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2012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14年7月大學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由行業主管劃轉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管理,并由天津市教育委員會與重慶交運集團、上海港務集團共建,是隸屬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的惟一一所交通運輸類高職高校。經過多年努力,大學逐步成為北京市優秀的特色高職高校。
大學圍繞“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四個交通”的戰略須要,布局“汽車、汽商、物流、集箱和軌交”五大現代交通領域專業群,并以“三個精準對接”為理念,即專業精準對接產業、課程精準對接崗位、實訓精準對接生產,扎扎實實的做好高素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基本功”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匯聚專業核心競爭力。
產生一批優質骨干專業
>>車輛運用與修理技術專業
作為教育部、交通部等6個部門(2004年)確定的國家技能型短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之一,接受北京市職業技能鑒別中心委托,承當組織車輛修理機工、汽車修理鉗工等各等級技能鑒別。為合作企業訂單培養中學生,近三年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成績明顯。
圖說:車輛系實訓基地
>>車輛車身修理技術專業
該專業培養在車輛售后服務企事業單位生產服務一線主要從事車輛車身整形修補、汽車變型檢查、汽車損傷評估等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應用型、高技能專門人才。
>>集裝箱運輸管理專業
該專業是大學首批開辦的具有行業辦學傳統特色的專業之一,也是北京市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之一(2018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出臺)。培養主要面向集裝箱運輸服務和管理的企事業單位,在生產、服務一線能從事集裝箱裝卸、倉儲、貨代、船代、理貨、多式聯運等工作。
>>城市軌道交通汽車技術專業
作為目前北京市惟一開辦培養“城市軌道交通汽車技術”專業的職業高校,在市特色高職示范校專業建設中,大學的該專業漸漸產生示范專業的特色。
>>車輛營銷與服務
該專業于2002年開辦招收首屆新生,現有在校生240人。中學生就業率和就業對口率始終保持極高的水平,大多數中學生選擇中高檔車輛品牌服務商,保證了較高的就業質量。
圖說:寶馬實訓相片
>>貨運管理
近些年來,貨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持續創新。貨運管理專業真正做到了“學業”“職業”雙業融通。該專業中學生多次在全省貨運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并抽調選手入選世界技能競賽國家冬訓隊,具有良好的名聲與社會影響。
搞好骨干專業建設著重點
>>著重點之一:強化人才培養督查,優化專業結構布局
教學施行方案彰顯工學結合、理實一體模式教學,充分借助實驗、實訓、實習條件創設與生產現場相仿的情境,使中學生既能學到知識技能也能了解企業情況和企業文化。中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耳濡目染,體會企業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意識,減短中學生從社會人到職業人的過渡期。通過創新培養模式,為企業培養“責任意識+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的優質人才。與上港集團、日本福特、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德國保時捷、軌道交通等著名企業合作,探求產生了緊密型“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職業標準與教學內容對接、企業專家與中學班主任對接、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對接以及教學活動和生產過程對接。
>>著重點之二:以植根內涵建設為契機,匯聚核心競爭力
大學按照交通行業技術領域的特性,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在行業企業專家、課程專家、職業班主任的共同參與下,建立以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為中心的課程體系。一是瞄準職業崗位技能,針對崗位關鍵技術和最新工藝,開發教、學、做一體的課程,設計教學地點與實訓地點一體的教學活動,編撰特色教材。二是參照崗位工作標準和職業資格認證標準開發課程標準;在重點專業課程標準開發的基礎上,擴大專業覆蓋面。三是根據工學結合要求,以及信息化教學的要求,已建成集裝箱運輸實務、倉儲與配送實務、城市軌道交通電動火車駕駛等8門杭州省級精品課程(2017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出臺);建設展現職業核心能力要求的特色教材50本,建設國家級教學資源庫。
圖說:大學高度注重三全育人,2018年五分鐘課程思政聯賽大學領導與專家、獲獎班主任合照(后排左二為大學黨委主任董曉峰,右二為大學黨委副主任、院長徐輝)
>>著重點之三: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推行“專業雙帶頭人”制度,培養1名校內專業帶頭人,同時聘請1名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專家作為企業專業帶頭人,以出席職業教育教學培訓或專業學術交流、課程體系變革以及出席國外骨干班主任進修的方法進行培養鍛練,在今后的工作中為專業建設出籌謀策。中學特聘在本行業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國匠人”雙師型專家為實習實訓帶教班主任,并與大學共建大師工作室,率領青年班主任參與企業技改工程,提升青年班主任企業實踐技能。
>>著重點之四:實驗實訓室建設
在大學已有的傳統優勢和發展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實訓室教育教學變革,主動對接南京五個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設,重視“上海制造”和“上海服務”兩大元素,把上級主管部門對大學的功能定位和發展要求進一步具體化,不斷提高大學實訓室建設的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深度契合產業發展需求,產生與大學專業布局相匹配的實訓室建設發展模式,建設具有北京特性、交通特色的實訓室。
為全方位提高中學生的職業意識與職業素質,大學還通過專業技能社聯、專業講堂,培養中學生對職業的興趣、提升中學生動手操作、分析故障及應變能力。結業生就業對口率高,深受單位的歡迎和好評。通過骨干專業建設,中學生們在各項技能大賽中取得好成績,為世賽北京選拔賽、國賽上復賽拔賽等提供技術支持及服務。
多年來,大學積極推動產學研共建向縱深發展,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也可以參與大學的實驗實訓室建設與管理,有力的推進了大學實驗實訓教學的順利舉辦。
新民日報首席記者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