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解決多運動過程問題的訓練動量守恒定律和動能定理的區別,提高運用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問題的能力,以競技體育或現代題材為重點科學和技術。 1 微電網建設 2 高考真題 3 熱點微電網建設高考真題1(2018年全國第14期) 高鐵列車在啟動階段的運動可視為具有初速度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為零。 起動階段,列車的動能() A 與其經歷的時間成正比 B 與其位移成正比 C 與其速度成正比 D 與其動量成正比 B2(2018國民,14)如圖圖中,某學生用一根繩子拉動木箱,使其沿著粗糙的水平路從靜止到一定的速度運動。木箱獲得的動能必須是()A小于所做的功拉力 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所做工作的分析。 A正確,B錯誤:從問題來看,如果W拉動W并抵抗Ek,則W拉動Ek; C和D錯誤:W的電阻與Ek之間的關系不確定。 A3(多選)(2018年全國第19期)地下礦山的礦石由礦車裝載,通過電機通過豎井運輸到地面。 某井道礦車提升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 這些圖分別描述了兩種不同的提升過程。 變速階段的加速度相同; 兩部電梯的高度相同。 同等質量。 不考慮摩擦阻力和空氣阻力。 對于第一次和第二次提升過程,( )礦車上升所需時間之比為 45B 電機最大牽引力之比為 21C 電機最大輸出功率之比為 21D電機做功的比為45AC4(2018江蘇,4)一個小球從地面垂直向上拋出。 球移動一段時間然后落回地面。忽略空
4、空氣阻力。 過程中小球的動能Ek與時間t的關系形象化為()A5(多選)(2018江蘇,7)如圖所示,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一個小塊,O點為彈簧原始長度時小塊的位置。 物體在 A 點從靜止狀態釋放,沿著具有相同粗糙度的水平面向右移動,盡可能到達 B 點。 在從 A 到 B 的過程中,塊( )A 的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B 經過 O 點時速度最大。C 的彈簧力始終做正功。 D 的彈簧力確實相當于克服摩擦力。 AD分析所做的功是A正確,B錯誤:從A點出發,F是子彈Ff,合力向右,小塊向右加速,彈簧壓縮量逐漸減小, F 子彈減少。 從 F 子彈 Ffma 可知,a 減小; 當運動達到F和Ff時,a減小到零。 此時彈簧仍處于壓縮狀態。 由于慣性,小塊繼續向右移動。 此時,F和Ff,
5、小物體減速,隨著壓縮量不斷減小,F彈簧與Ff的差值增大,即加速度增大; 當過點O時,彈簧被拉伸,此時彈力的方向與摩擦力的方向類似,同F彈性Ffma一樣,隨著拉伸量的增大,a也增大。 因此,在從A到B的過程中,物塊的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在壓縮狀態F下反彈Ff時速度達到最大。 錯誤C:在AO段中,物塊的運動方向塊體與彈力方向相同,彈力做正功。 在OB段,運動方向與彈力方向相反,彈力做負功。 D對:根據動能定理,從A到B的過程中,彈力做的功和摩擦力做的功之和為0。6(2018天津,10)我國自主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 首飛成功后,全面試飛的新征程開始了。假設飛機在水平跑道上滑行,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6. 飛機移動x1.6103m時才能達到起飛v80m/s所需的速度。 已知飛機的質量為m7.,滑行時遇到的阻力為自身重力的0.1倍,重力加速度為g10m/s2。 求(1)飛機滑行過程中加速度a的大小; (2) 牽引力的平均功率P。 分析 (1) 滑行過程中,飛行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零。 將v22ax數據代入解為a2m/s2 (2) 假設飛機滑行過程中遇到的阻力為F阻力。 根據題意,F阻力為0.1毫克 假設發動機的牽引力為F,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F阻力ma。 熱點焦點 1、恒力做功公式(通過F與l的夾角,判斷F是否做功以及做功是正還是負) 2、變力做功計算(1)利用動能能量定理 WEk 或函數關系 WE 來計算 (2) 當變力做功的功率恒定時,用功率
7. 求和時間的計算: WPt(3) 將變力功轉換為恒力功。 熱點工作和功率的計算。 典型例1:小球A經過D點的水平位移是小球B落到B點時水平位移的1/2。經過D點后的水平位移是小球B落到B點時水平位移的1/3球落到 B 點。球經過 D 點與落在 B 點時重力所做的功之比為 1/4 球經過 D 點與落在 B 點時重力所做的功B、比例為1/3(多選)(2017年安徽省江淮十校第三次聯考)如圖,A、B、C為橫線上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平面,ABBC 位于 AA 點正上方,小球從 O 點以初速度 v0 水平拋出,恰好落在 B 點。球的軌跡與 OC 連線與 D 點相交。無論空氣阻力如何,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題練習1(2018年山東、湖北部分重點中學沖刺模擬)質量為m0.5kg
8. 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移動。 沿兩個相互垂直方向的運動方程為:x3t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所受的凈外力大小為 10 NB 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C 物體所受的凈外力在前 2 s 內所做的功為140 JD 2 s 結束時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功率為 165 WC 起動問題 圖 1 (2) 等加速起動速度圖像如圖 2 所示。機車首先執行勻加速直線運動。 當功率達到額定功率時,獲得勻加速運動的最大速度v1。 若再次加速,應保持額定功率不變,進行變加速運動,直至達到最大速度vm后進行勻速運動。 圖2(2018年北京高考期末試卷)用一根繩子將一個木塊垂直向上拉。 塊開始從靜止狀態移動。 繩索拉力的大小變化如圖所示。 已知物塊的質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
9. 對于g,0t0動量守恒定律和動能定理的區別,物塊以勻加速直線運動。 時間t0之后,功率保持不變。 在時間 t1 時,塊達到最大速度。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典型實例解決機車起動問題時的二維方法總結 四點注意事項: (1)明確起動方法:區分是勻加速起動還是恒功率起動。 (2)勻加速起動過程:機車的功率不斷變化,但此過程中的最大功率為額定功率。 勻加速階段的最高速度小于機車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 達到額定功率后,加速度減小。 加速運動。 勻加速結束時的功率為額定功率,后續動作的功率也為額定功率; 勻加速結束時的牽引力與勻加速階段的牽引力相同,均為maf。類型題演練2(2018年山西省孝義市高中第二學期綜合科學模型)車輛行駛時,要克服的阻力是輪胎產生的滾動阻力(路面阻力)。
10.)和空氣阻力(風阻)。 路面阻力始終為車重的0.05倍; 風阻與車速的平方成正比,即fbv2,b為風阻系數。 質量為1的汽車,最大牽引功率為94.8kW。 在直線道路上行駛時,最高速度可達60m/s。 那么當小車速度為20m/s時,小車最大加速度值約為(取g10m/s2)()A3.6m/s2B4.1m/s2C4.6m/s2D9.0m/s2B1 施加動能解決問題的定理” “兩種狀態,一個過程” “兩種狀態”是指明確研究對象初態和終態的速度或動能;“一個過程”是指明確研究過程并確定受力條件和研究對象在此過程中的位置變化或位移等信息 2.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熱點話題:三大動能定理應用典型實例 3.方法總結 三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時應注意的問題(1)動能定理常用于單個物體的運動過程,由于它不涉及加速度和時間,比動能定理簡單研究方法。 (2)動能定理的表達式是標量表達式,沒有在某個方向上應用動能定理的依據。 (3) 一個物體在一定的運動過程中,包含了若干個具有不同運動屬性(如加速、減速過程)的小過程。 這時候可以分段考慮,也可以考慮整個流程。 然而,如果整個過程都可以用動能定理的表述,就可以簡化問題。 式練習3(2018年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模型1)如圖所示,垂直放置的等螺距電磁鐵的高度為h。 電磁鐵由長度為l(內徑遠小于h)的硬質直管彎曲而成。 一個光滑的球從管子上端的靜止位置釋放出來。 關于球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