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494是一種固定頻度納秒調制電路電子發燒友并聯電阻,它包含了開關電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廣泛應用于橋式單端正激雙管式、半、全橋式開關電源。
工作原理
是一個固定頻度的脈沖長度調制電路,外置了線性鋸齒波振蕩器,振蕩頻度可以通過外部的一個內阻和一個電容進行調節。輸出電容的脈沖似乎是通過電容上的正極性鋸齒波電流與另外2個控制訊號進行比較來實現。功率輸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門。當雙穩觸壓器的時鐘訊號為低電平時才會被通過,即只有在鋸齒波電流小于控制訊號期間就會被選通。當控制訊號減小,輸出脈沖的長度將降低。
控制訊號由集成電路外部輸入,一路送至時間死區時間比較器,一路送往偏差放大器的輸入端。死區時間比較器具有120mV的輸入補償電流,它限制了最小輸出死區時間約等于鋸齒波的周期4%,當輸出端接地,最大輸出信噪比為96%,而輸出端接參考電平時,基頻為48%。當把死區時間控制輸入端接上固定的電流,即能在輸出脈沖上形成附加的死區時間。
脈沖長度調制比較器為偏差放大器調節輸出占空比提供了一個手段:當反饋電流從0.5V變化到3.5時,輸出的脈沖長度從被死區確定的最大導通比率時間中增長為零。2個偏差放大器具有從—0.3V到(vcc—2.0)的串擾輸入范圍,這可能從電源的輸出電流和電壓察覺的到。偏差放大器的輸出端常處于高電平,它與脈沖長度調制器的反相輸入端進行“或”運算,正是這些電路結構,放大器只需最小的輸出即可支配控制電路。
TL494引腳功能詳盡介紹
TL494采用DIP-16(,雙列直插式封裝)和SOP-16(Small,小外觀FEEDB封裝)兩種封裝方式,其引腳排列如圖11-16所示。
TL494的引腳功能簡介如下。
(1)11N+(引腳1):偏差放大器1的同相輸入端。在閉環系統中,被控制量的給定訊號將通過該引腳輸入偏差放大器;而在開環系統中,該引腳需接地或懸空。
(2)11N-(引腳2):偏差放大器1的反相輸入端。在閉環系統中電子發燒友并聯電阻,被控制量的反饋訊號可通過該引腳輸入偏差放大器,此時還須要在該引腳與引腳3之間接入反饋網路;而在開環系統中,該引腳需接地或懸空。
(3)(引腳3):反饋/PWM比較器輸入端。在閉環系統中,可以按照須要在該引腳與引腳2之間接入不同類型的反饋網路,構成比列、比例積分和積分等各種類型的調節器,以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4)DTC(引腳4):死區時間控制比較器輸入端。該端用于設置TL494死區時間的取值。該引腳接地時,死區時間最小,可獲得最大轉矩。
(5)CT(引腳5):振蕩器定時電容接入端。CT的取值范圍一般在O.OOl~O.lyF之間。
(6)Rr(引腳6):振蕩器定時內阻接入端。腳的取值范圍一般在5~lOOkQ之間。
(7)GND(引腳7):訊號地(芯片工作參考地)。
(8)Cl(引腳8):輸出晶體管VT1的基極端,該端為正向脈沖輸出端。在自激工作模式下,該端輸出正向脈沖訊號,腳11輸出負向脈沖訊號,二者在相位上相差1800,經隔離放大后分別去驅動開關管。在推挽工作模式下,該端可以與引腳11并聯在一起,以提升納秒調制控制器TL494的輸出能力。
(9)El(引腳9):輸出晶體管VT1的發射極端,該端為引腳8輸出脈沖訊號的參考地端,通常與引腳7直接相連。
(10)E2(馴腳10):輸出晶體管VT2的發射極端,該端為引腳11輸出脈沖訊號的參考地端,通常與引腳7直接相連。
(11)C2(引腳11):輸出晶體管VT2的基極端,該端為反向脈沖輸出端。在自激工作模式下,該端輸出反向脈沖訊號,引腳8輸出正向脈沖訊號,二者在相位上相差1800,經隔離放大后分別去驅動開關管。在推挽工作模式下,該端可以與引腳8并聯在一起,以提升納秒調制控制器TL494的輸出能力。
(12)Vcc(引腳12):偏置電源(芯片工作電源)接入端。應用時該端必需外接一個容量在O.lUF以上的混頻電容到公共接地端。
(13)CTRL(引腳13):輸出工作模式控制端。通過該引腳可選擇單端或推挽輸出模式。當該端接高電平時,TL494將工作在自激工作模式下,此時最大轉矩可達48%。當該端接低電平時,兩路輸出脈沖完全相同,最大轉矩可達到96%。
(14)REF(引腳14):基準電源輸出端,其輸出電壓可達lOmA。
(15)21N-(引腳15):偏差放大器2的反相輸入端。該端可以接入保護電路的反饋訊號,用以實現過電壓、過電流等故障保護。
(16)21N+(引腳16):偏差放大器2的同相輸入端。詼端為保護閾值電流(流)設定端,用以實現過電壓、過電流等故障保護。
TL494相關文章:
TL494在密封鎳鎘電瓶充電器中的應用
TL494的電流調整器技術剖析
TL494的PWM直流伺服控制系統
TL494在電動推動車控制中的應用(TL494工作原理和引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