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開學的日子。 這時,總能看到一張張充滿青春和向往的臉,背著書包,和家人一起走在大學校園里。 雖然我已經遠離校園生活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我常常把醫科大學的生活視為我人生中一次寶貴的經歷。
在上醫科大學之前,我就聽學弟學妹們說學醫很辛苦,但我從來沒有想象或理解過具體的受苦方式。 作為一名大一新生,本以為大學生活會比小學輕松很多,沒想到卻面臨著延長版的初中生活:醫學預科的前三年排得滿滿的,自學從早到晚,無盡的 充滿了無盡的考試。 醫學生中流傳著一個笑話:物理專業只需要學物理,數學專業只需要學物理和數學,物理專業需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專業需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而醫學專業只需要學物理和數學。 你需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 各種自然科學,學醫學的朋友基本上都要涉足。 僅在物理學方面,就有四種不同的類型需要學習。 化學實驗都要擺弄,估計這輩子都難了。 各種再也見不到的電路和變壓器,還有一點計算機編程知識。 這樣一來,知識面就很廣了,但不知道在這些高難度的應試學習下,期末考試后能記住多少這些知識。
當其他專業的朋友都在享受著浪漫或者精彩豐富的大學生活時,只有醫學生還在努力學習,自習室、圖書館的座位永遠被醫學專業的中學生占據。 從這一點來看,理科生中最操蛋的無疑是醫學生。 這也充分印證了學醫一定要能“吃苦受苦”。 向上。
如果醫學預科課程還有偷懶的機會醫學生為什么要學物理,那么未來幾年的醫學專業課程就不會那么容易偷懶了。 認為這類知識是以后面對病人、面對臨床問題的神器,對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選修課沒有任何含糊的把握之內,而且教材的長度是與字典基本相同。 除此之外,還有鋪天蓋地的實驗課、動手操作和小組討論。 那時,我最羨慕的就是看著校園里穿著白大褂的學長們騎著自行車馳騁而過的身影。 黑色飄飄的風景,會勾起多少青年學子對未來的憧憬!
事實上,真正的醫學生涯并不像讀中學那么簡單。 恭喜你在白襯衫頒獎典禮上宣讀了神圣的博士誓詞,恭喜尊敬的老師傅們為你穿上了嶄新的黑衣!此刻你剛剛成為一名實習新手,考驗才剛剛開始。 你將學會熟練地將課堂上學到的體檢技巧運用到病人身上,你將習慣早起天亮前去診所為病人做血液檢查。 害怕用骨針刺入病人的骨髓。
這時,你會發現你變了,你不再是那個剛進大學,看到現場就腿發軟的小女孩,因為你已經在門診救治過很多這樣的病人了; 而你也不再是1.8米高但看到老鼠就嚇跑的男人,因為你的畢業設計是對數百只實驗老鼠進行實驗。 選擇成為一名醫學生醫學生為什么要學物理,就意味著選擇了少人走的路,選擇了與困難打拼。 但經過這次轉變,回想起學醫、行醫的歷程,我倍加珍惜這一切的艱辛和艱辛。 經驗,在這種與現實生活打交道的磨練中,我所獲得的更顯得彌足珍貴。 似乎沒有任何一個職業和職業能夠像醫學一樣直接面對生命,理論與實踐并重,科學與人文融為一體,考驗感性與理性……在這個最壞的時代和最好的時代,這些都在解剖臺、醫院、實驗室、圖書館、病床前的年輕面孔,其實更能說明未來醫學領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