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的“諾獎季”,還有一個問題被大家提出:中國距離諾獎還有多遠? 從數據看來大學物理虛擬仿真實驗中心,中國科學整體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規范化教學和考試制度培養的年輕一代何時能從事原始創新工作并獲得諾貝爾獎的時代呢?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 無論是從課程計劃還是課程標準,無論是從考試大綱還是教學大綱,我國高中都非常重視化學實驗的教學。
內容摘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
新(2019)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與實驗相關的課程欄目,如實驗、演示、實驗、課題研究、學生實驗等。 應該說,凸顯了學科特色。
從虛擬化學實驗室的檢查可以看出:
1 中學生可能是最需要幫助的群體。 由于老師有演示設備,所以要求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演示。 因為,這樣,中學生就會認為這個實驗是真實的。 如果用虛擬實驗室來做實驗,中學生可能會覺得實驗不真實,是后來才設置的。 中學生很少有自己搭建的設備,因此可以作為課后學習和探索的工具。 中學生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東西,探索自己想要探索的東西。
2 從使用場景來看,中學生課外學習是重要的使用場景。 但對于相對落后的地區或中學來說,課堂教學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使用場景。 由于中學可能沒有錢訂購教材,如果有一個免費或教育局統一配備的虛擬實驗室,那里的老師可能會很樂意使用。
從實際教學經驗來看,虛擬仿真實驗室是相當有必要的。 能夠滿足中學生自適應學習的需要。 培養中學生的動手能力。 鑒于此,收集了兩個高質量的仿真平臺。 一行()。 一臺在線由華北師范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和使用,24小時均可登錄。
這兩種資源都是免費的,并向所有受眾開放。 下面對兩個模擬實驗進行簡單介紹。
從小學到中學幾乎所有的實驗都可以做,而且有自我開發的能力。 很方便。
沒有做過實驗的中學生可以通過軟件對實驗的整體環境以及所用儀器的原理和結構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儀器關鍵部件可拆卸。 在調整過程中,可以實時觀察儀器的各項指標和內部結構的變化大學物理虛擬仿真實驗中心,以提高對儀器原理的理解和對其功能和使用方法的培訓。 實驗中儀器采用模塊化設計。 中學生可以選擇并組合所提供的儀器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實驗目標,從而培養中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 但通過比較不同實驗方法的質量和偏差,可以提高中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實驗技術水平。
通過對教學過程的深入剖析,設計充分展現了教學思想的指導。 中學生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思考正確操作,克服實際實驗中出現的盲目操作和走過場,大大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和質量。 等級。 對與實驗相關的理論進行了論證和解釋。 介紹了實驗的背景、意義和應用,使模擬實驗成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紐帶。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中學生思維的全新教學模式。 為大型設計和研究實驗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平臺和教學環境。 實驗附有操作指南,中學生可以自測實驗結果。
現在我給大家推薦兩個平臺的鏈接:
:
提取碼:yg42(若無效請留言補充)
華北師范大學化學實驗中心:
模擬實驗室訪問IP:47.99.214.22:7100。
請老師和朋友先申請一個MOOC帳號,然后加入課程QQ群(群號:),老師將為所有朋友設立一個虛擬模擬實驗平臺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