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小學考試網渠道為考生帶來的八年級物理卷第一章聲音現象教案民教版,供考生參考學習:
物理學習網:
第一章 聲音現象
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1.在本課的設計中,我們力求體現利用身邊常見的設備進行物理實驗的思想。 這部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 這是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美好篇章。 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2、科學探究不僅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初中物理聲現象教案,也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 科學探究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探究學習方法。 讓學生知道這種方法常用于解決物理問題,即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實驗、測試、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了解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引起的。
·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并且聲音在不同介質中以不同的速度傳播。
2.流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方法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以及如何傳播的。
·通過探究活動,學生可以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師的指導、組織和學生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渴望,使學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探索自然現象和物理原理。
·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溝通意識、合作意識。
【教學設備】
1.錄音機、磁帶、外接揚聲器、數米粒。
2.尺子。
3.杯子、勺子、適量水(學生自備)。
4. 一個小鐘和一個連接抽氣機的玻璃蓋。
【教學流程】
1、提高教學藝術,創設最佳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提問
1、注重課堂教學的藝術。 迷人的語言對于吸引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起著重要作用。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本章開頭的圖片。 老師用有節奏、豐富多彩的語言背誦伴文,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 老師巧妙地設置了這個問題。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 聲音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觀的現象。 根據圖文,你還有哪些困惑的問題呢? 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大象如何交流?
2、教師組織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四幅圖畫,圖1.1-1,讓學生模擬自己的發聲,活躍課堂氣氛。 學生交流討論:身體發聲時有沒有共同的特征?
2. 探索活動: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1.教師介紹:物理研究和解決問題常用的一種方法是探究。 即: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實驗檢驗→得出結論。
2、問題是思考的起點。 提出問題: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發聲器發出聲音時有共同的特性嗎?
3、探究前的溝通與合作:學生對上述問題有哪些猜想和假設? 把它們寫在草稿本上,然后四人一組進行交流和討論。 如何檢驗你的猜想和假設?
4. 設計一個簡單、容易做、充滿音樂美感的實驗。 稻米也會“跳舞”:使用連接八英寸揚聲器的錄音機來數米粒。 當學生們看到這些設備時,立刻高興起來,有的甚至因為能聽音樂而尖叫起來。 將大米放在揚聲器“紙盆”上,讓學生觸摸紙盆,然后播放一些音樂。 教師指導:眼睛看到什么? 耳朵聽到什么? 這時,讓一名學生再次觸摸“紙錐”,并讓學生寫下兩次觸摸“紙錐”的感覺。 老師第二次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討論:(1)當喇叭發聲和不發聲時,你感覺如何? (2)水稻為什么會“跳舞”? (3)發聲體發聲時有什么特點? 經過分析論證初中物理聲現象教案,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在實驗中,教師起著指導和組織的作用。 學生除了動眼、動耳、動腦之外,還需要親自參與。 這種充滿音樂享受的實驗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并引發探究。 欲望有利于活躍思維。
3.關注學生周圍的設備,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與所有學生一起進行實驗,進一步探索物體發出聲音時的共同特征。 1.尺子能發出聲音嗎? 2.如何讓尺子發出聲音。 3、聲音有什么特點? 隨著學生思維更加活躍,讓尺子發出聲音的方法也越來越多。
4、簡單介紹一下我們身邊的物理,物理是有用的,進一步增強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
科學家利用科學技術來記錄、保存和再現聲音。 如唱片、磁帶、CD等。
5、勘探活動不完整
1、聲音的傳播需要載體——媒介,教材第14頁,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 研究結論: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此次探究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將生活與物理聯系起來,進一步理解探究活動的思想。
2、演示:教材第14頁圖1.1-4,證明:聲音在真空中無法傳播,聲音傳播需要介質。
3. 每個學生將適量的水倒入自己的杯子中,并用勺子輕敲杯頂。 在敲擊和觸摸杯子的同時,您可以再次體驗發聲體的振動,聆聽聲音,并用眼睛觀察水箱中的水。 不僅聽到聲音,還看到水波,通過將聲波與水波進行比較,學生更容易理解聲波物理資源網,從而知道聲音也是波的一種,就稱為聲波。
6、初步介紹數據、聲速、回聲的概念。重點是聲速的讀寫
七、課堂教學總結與延伸
1.學生互相交流討論:這節課他們有什么收獲?
2、本課的探究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用手”、“耳朵”、“眼睛”、“動腦”的能力,而且培養學生簡單設計實驗、初步了解實驗主要環節的能力。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總結主要環節)。
3、文中的三個“思考想法”可以在課外完成。 學生可以獨立或通過相互交流合作的方式審閱材料并完成。 這樣做,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