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一必學一物理知識點及公式#】高中物理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 想要學好高中物理,首先必須掌握較好的物理知識。 ?51測試網為各位考生整理了《高一必學一物理知識點及公式》,希望能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1.高中必修1:物理知識點與公式(上)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 ma
注意:
(1)恒等式:公式中的三個量必定屬于同一個對象。
(2)同時性:F與a必須同時發生。
(3)瞬時性:上式反映的是F與a之間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只在慣性系中成立,且受宏觀低速影響。
2.整體和隔離方法:
整體法不需要考慮整體(系統)內部的力,因此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比較容易,它用于計算加速度和外力。隔離法需要考慮內部力,該方法一般比較復雜,但在計算內力時必須使用。在選擇隔離對象時有一些考慮,應選擇受力較小的對象進行隔離研究。
3. 體重過重與體重過輕:
當物體在垂直方向有加速度時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就會產生超重和失重,超重和失重的本質就是重力實際大小和重力大小不匹配,并不是實際重力發生了變化,而是所顯示的重力已經改變。
2.高一必修1物理知識點與公式(下)
彈性和彈性極限
1. 物體能恢復到原來形狀的特性稱為彈性。
2、外力撤去后,物體的變形能完全恢復到原來形狀,這種變形叫彈性變形。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后,物體的形狀還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就是已經超過了物體的彈性極限,發生了塑性變形。
探索彈性
1. 變形的物體會對其接觸的物體施加一個力,使其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個力叫做彈力。
2、彈力的方向垂直于兩物體接觸面,與引起變形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
繩索的彈力是沿著繩索收縮方向的;鉸鏈的彈力是沿著桿件方向的;硬桿的彈力不一定是沿著桿件方向的。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并垂直于它們接觸點的公共切平面。
3、在彈性極限內,彈簧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這就是胡克定律。
函數f=kx
4、上式中的k稱為彈簧剛度系數(剛性系數),它反映彈簧變形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并聯:串聯:1/k=1/k1+1/k2 并聯:k=k1+k2
3.高一必修1物理知識點與公式第三部分
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因被舉起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達式 Ep=mgh 是標量單位:焦耳 (J)
(2)重力功與重力勢能的關系
W權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通過重力所作的功來測量的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與物體的初、終位置有關,與物體的運動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是相對的,與參考平面有關,通常以地面作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與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因變形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于發生彈性變形的物體中,并且與變形的大小有關。
彈性勢能的變化是通過彈力所作的功來測量的
4.高一必修1物理知識點與公式第四部分
平行運動
1. 水平速度Vx=Vo
2. 垂直速度Vy=gt
3.水平位移Sx=Vot
4. 垂直位移(Sy)= 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表示為(2h/g)1/2)
6. 總速度 Vt = (Vx^2 + Vy^2)1/2 = [Vo^2 + (gt)^2]1/2
合成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β:tgβ=Vy/Vx=gt/Vo
7. 總位移S = (Sx^2 + 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tgα=Sy/Sx=gt/2Vo
5.高中必修1物理知識點與公式第五部分
勻速圓周運動
1. 線速度V = s/t = 2πR/T
2. 角速度 ω = Φ / t = 2π / T = 2πf
3. 向心加速度a = V^2/R = ω^2R = (2π/T)^2R
4. 向心力 = Mv^2/R = mω^2*R = 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含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弧長(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頻率(f):赫茲(Hz)
周期(T):秒(s) 速度(n):r/s 半徑(R):米(m) 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6.高一必修1物理知識點與公式第六部分
1.受力分析:
根據力的概念,我們應該從物體所處的環境(與多少物體接觸,處于什么場中)和運動狀態出發,一般規律如下:
(1)識別并隔離研究對象;
(2)先畫出重力,然后畫出彈力、摩擦力,最后畫出電力和磁力;
(3)查受力圖,找出所繪力的作用物體,分析結果能否使物體處于題目給出的運動狀態(靜止或加速),否則必有力量太多或缺少力量。
(4)合力或分力不能列為作用于物體的力。
2.整體方法與孤立體方法
(1)整體法:就是把若干個對象看作一個整體,在分析作用于整體的力時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只分析整體之外的對象對整體的作用力,而不考慮整體內部的相互作用力。
(2)隔離法:這種方法是把待分析對象從有關的對象系統中假設隔離開來,只分析該對象以外的其他對象對該對象施加的力,而不考慮該對象對其他對象施加的力。
(3)方法選擇
當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的相互作用時,應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了,不必考慮內力的作用;當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時,應用孤立分析法就應該采用方法,此時原來整體的內力就變成了各個獨立物體的外力。
=推薦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