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陜西省高考物理科目考查的內容如下:
1. 力學:重點考查物體的受力分析、運動學、動力學、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2. 電學:重點考查庫侖定律、電場強度、電勢、電容器等基本概念,以及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電阻定律、電阻的串并聯等電學規律的應用。
3. 光學: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干涉和衍射現象,以及幾何光學的基本規律和成像特點。
4. 近代物理:主要考查量子論建立的歷史過程及普朗克、愛因斯坦、德布羅意、玻爾等人的貢獻。
以上是部分高考物理的考點,完整的高考物理試題可以參考當年的高考真題。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從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到達斜面上的某點A時,突然撤去恒力F,物體沿原路返回,經過B點時撤去力F的時間為t,已知物體從A返回到B的時間為2t,求A點距底端的距離。
解答:
(1) $F - mg\sin\theta - f = ma$
(2) $v^{2} = 2ax$
(3) $v = a(t + 2t)$
其中,$v$是物體返回B點時的速度,$a$是加速度,$x$是A點距底端的距離。
將方程(1)中的$a$代入方程(3)中,得到:
$v^{2} = 2(F - mg\sin\theta - 2f)x$
由于物體從A返回到B的過程中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因此有:
$f = \mu mg\cos\theta$
將上述兩個式子代入方程(2)中,得到:
$v^{2} = 2(F - mg\sin\theta)(x - \frac{v^{2}}{4g})$
由于物體從A返回到B的過程中只受到恒力F的作用,因此有:
$F = mg\sin\theta + f_{合}$
其中$f_{合}$是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將上述兩個式子代入方程(1)中,得到:
$x = \frac{F}{g\sin\theta} \cdot \frac{t}{t + 2t} \cdot \frac{4t}{t}$
因此,A點距底端的距離為$x = \frac{F}{g\sin\theta} \cdot \frac{4t}{t + 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