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基本的量子現象,
被記錄下來之后才出現的現象,
那么“哪里”在那里,
簡直就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問題。
——約翰·惠勒 ( )
要玩“游戲”,我們必須有一個可以玩的場地。 人生的游戲也是如此,我們身處一個廣闊的體驗天堂。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所生活的樂園(三維現實)是如何被創造并順利運作的?
縱觀歷史,人們仍然設法辨別物理世界是如何構成、如何運作以及遵循什么法則。 為了解開這些謎團,科學家仍然將物理世界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以了解核心元素是什么以及這些元素如何相互作用。
隨著科學家們觀察得更深入,他們開始發現越來越小的粒子,從細胞、分子、原子、質子到電子。 然而,當科學家研究亞原子世界時,他們也注意到更小的粒子不遵循數學定律。 這一發現帶來了一系列突破,現在被稱為量子化學。
物質世界是能量場的投影
科學家大衛·鮑姆 (David Baum) 是量子化學首次突破的核心人物。 鮑姆想出了一種方法來解釋科學家在亞原子世界中看到的奇怪行為。 鮑姆認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有形世界似乎是一種幻覺。 鮑姆認為,在我們所謂的現實之下,隱藏著一個更深的存在,一個更大、更基本的現實,它產生了物理世界的所有物體和形式。
邁克爾·泰珀( )在他的專著《全息宇宙投影三部曲》中總結了這一點:
有證據表明,我們的世界和其中的一切——從雪花到楓樹、流星到旋轉的電子——都只是幻影,是超越人類世界、實際上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現實平面的投影。
受到鮑姆的啟發,許多科學家繼續尋找鮑姆在這里宣稱的更深層次的秩序。 他們最終在這個巨大的智能場中發現了這個秩序,這個智能場在科學界一般被稱為零點場(以下簡稱能量場)。
由于擁有無限潛力卻什么也不產生的能力,這個能量場才存在。 隨著科學家們繼續研究能量場,他們發展了一種關于物理世界如何由能量場組合而成的理論。 該理論由四個要素組成:
1、能量場。
二、顆粒。
3.物質世界。
第四,意識。
“意識”就是化學家所說的能量(),有些人在人類歷史和不同文化中將其稱為“心智”、“源頭”、“梵天”、“上帝”以及許多其他名稱。 意識不是物質,而是人類所謂的“物質世界”中一切事物背后的創造力。
現在我們要討論人類游戲運作模式的目的,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意識定義為“真實的你”,將你定義為“無限的存在”。 換句話說,你就是意識。 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由你的意識創造的。
能量場是以無限概率的狀態存在的,也就是說,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可以由能量場創造出來。 然而,當意識專注于在特定意圖的領域中創造某些東西時,這種無限概率的狀態會根據意圖崩潰為單一概率。 用量子化學的語言來說,就是“瓦解波形”。
一旦這種崩潰發生,物質世界的幻象就被創造出來,在這個幻象中,物質粒子以特定的方式組合起來,“創造”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互動的所需物體和生物——以及它們所產生的東西。揭示操作規則。 整個過程都是由原本專注于能量場的意識意念所結晶和引導的。
芭芭拉·杜威在她的專著《意識與量子行為》中指出:
就好像上帝說:“如果我要成形,我必須帶著使物質世界運轉的所有法則。我將首先創造一個微小的粒子。通過這種設計,首先創造宇宙,然后指揮宇宙。” 所有的行為比如重力、磁力、強力等等,因為一切都是我建造的。 同時量子物理學觀察者理論,為了方便我的行動,我會發明感官,這樣擁有這個感官就意味著我看到、觸摸到、聽到真實的事物,認為我看到了空間,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 事實上,所有這些看似真實的事情都只是幻象。”
簡而言之,科學家們證明,除非你的意識專注于在現場創造感覺,否則你無法看到任何東西(包括金錢)、聽到任何東西、感覺到任何東西、體驗任何東西。
例如,除非你的意識有意圖聽到這一頁上的內容,所以粒子是為了讓你看到這一頁上的內容而構建的,否則你就看不到它。 這本書本身并不獨立,也不具有任何力量。 在這整個等式中,只有你擁有體力,也只有你真正存在。 是不是很難相信這一點? 或許! 但這是真的嗎? 真的。
能量場的原因是意識
深入分析物質世界的任何事物,解釋得足夠深入,你最終就會了解能量場。
科學家亞米特·戈斯瓦米 (Yamit ) 博士出現在電影《We Know X!》中。 ? 》(What ?)中,提到了這個現象:
我們都有這樣的習慣,認為我們為什么要做任何事情,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存在,但一切并不是按照我們的選擇而存在的。 你必須放棄這些觀念。
也許,你必須真正認識到,雖然我們周圍的世界看起來很真實量子物理學觀察者理論,包括:凳子、桌子、房間、地毯、時間,但這一切都只是意識的運動。 我,時時刻刻地選擇,讓我的實際體驗顯現出來。
這是你必須做的唯一激進的想法。 因為這是一個如此激進的想法,因為我們傾向于覺得世界已經在那里,與我無關。
不是這種情況。 量子化學對此還是很清楚的。 量子化學的共同發現者維爾納·海森堡說:“原子只不過是趨勢。”
所以你不要去思考事情,而要思考概率,一切都是意識的概率。
觀察者正在創造被觀察的人和事,但觀察者和被觀察的人和事是密不可分的。 這個概念就是科學界進行雙盲實驗的原因。 為什么? 因為科學家知道,如果他們針對某個問題或預期結果進行實驗,就會導致實驗結果出現錯誤。 他們知道“觀察某事”,并且這種行為因觀察者而異。
再次引用杜威在他的專著《意識與量子行為》中的話:
因果法則可以用來追蹤意識。 我們把“因”放在“果”之前。 我們認為結果是基于一個漸進的過程。 首先,我們的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然后進行細胞分裂,最后形成胎兒。 我們所說的精子和卵子是所有結果的原因,最終導致孩子的誕生。 然而,從意識的角度來看,情況恰恰相反,人類的感知是這整個過程的原因。 中間步驟是人類對創造和原因的感知的“成果”。 換句話說,意識顛倒了因果關系。
傳統科學家的觀點:人體是由原子粒子、原子、分子、分子、細胞、細胞、器官、器官、系統組成,最后是所有系統,人體。 一旦組裝完畢,各個器官和顆粒就會執行特定且極其復雜的工作,以使身體發揮功能。
然而,如果從意識的角度來看,這一切的真正來源似乎就是能量場和意識。 人體的復雜系統是意識原因的結果。 為此,許多粒子必須:
以特定的形式組合起來。 一旦組合成各種形狀和形式,它們就必須“緊密結合在一起”并能夠保持自己的形狀和形式。 教導如何開展各種工作。 能夠相互溝通并提高工作效率。
正是意識從能量場中創造了粒子,“告訴”粒子如何組合在一起、粘在一起,并教導粒子如何執行其工作,使它們在工作時能夠相互交流。 所有這一切都有其深刻的目的和意義。
真實的你,創造了人類游戲
“真正的你”是一個無限的存在,擁有無限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這與科學家的信念不謀而合,即能量場是意識和無限潛力的結合體。
而“真實的你”創造這個人類游戲場的目的和意義又是什么?
坦白說,人類的游戲就是——探索如果限制了自己原本無限的能力,“會發生什么”。 你是否發現了那個說法以及將意識聚焦于能量場的游戲,將無限概率粉碎為單一概率(即我們所說的物質世界——物體和生物),然后讓我們在物質世界中探索,三者完全相同 巧合?
為什么要創造我們居住的三維空間? 為了玩人性的游戲,我們必須創造一個玩游戲的場所,然后說服自己這個游戲場是真實的。 您是否注意到這些陳述與“意識創造物質世界”的理論多么完美地吻合? 你已經知道人類游戲的競爭環境看起來有多么真實。
很難相信你可以創造你所經歷的一切,不是嗎? 以夜間做夢為例。 你起床閉上眼睛睡覺,然后體驗。 在這些夢中,你的意識創造了整個世界——人、地方、事物——它們看起來是真實的,盡管它們不是。 一切都是虛構的,是由你的意識創造的。 當您運用想象力來了解白天的個人經歷時,情況也是如此。
想一想。 雖然做夢的時候會看到夢中看到的人,對吧? 但在夢里,雖然你是一個旁觀者,在夢中看著你,不是嗎? 而且,事實并非如此。 這一切發生時你在哪里? 你不只是夢中的你,更是夢中的一切。 在夢中與你互動的每個人、所有事物、所有生物都是你。
專注于:
意識創造了你所經歷的一切,甚至是最微小的事情。 你和你的延伸自我都是意識,所以你正在創造你所經歷的一切,甚至是最微小的事情(包括金錢和金錢游戲的各個層面)。 人性游戲完全是在意識中進行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由增強自我設計的,以幫助你以你選擇的精確形式玩人性游戲。 想一想。 事實上,如果你明天做了一個生動的夢,即使你認為這個夢只有幾分鐘,也請觀察這個現象。 你在夢中聽到的人、事、物和生物(植物、植物、樹木)似乎是真實的,盡管它們并不存在。 是你的意識創造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