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數學試卷呈現新方式,夸父一號、天宮實驗室等入題
新京報2023.06.0916:29
6月9日起,上海步入普通中學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時間。當日第一門考試課目為數學。上海教育考試院和多位基教研專家解讀試題稱,試題整體難度適中,在結構、題型、題量、分值設置等方面繼續保持穩定,同時,試題依托中考評價體系,加強基礎性考查,優化情景設計,提高試卷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推進關鍵能力考查。
試卷選料“洞天察地、萬物之理”
2022年10月9日,我國首顆綜合性太陽偵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這一重大科技成果也出現在了數學試卷中。
專家表示,2023年數學試卷取材廣泛,包羅萬象,充分彰顯了數學學科“洞天察地,萬物之理”的學科特點。
通覽全卷,既有中國唐代神話故事“夸父逐日”,也有大國重器“電磁撬”“天宮實驗室”;既有近代化學熱點問題“引力紅移”,也有現今科技前沿“暗物質”;既有“靜電除塵”“彩色香皂膜”“胎壓”等生活情景,也有太空實驗室測質量、頻閃相片、自制變壓器等探究情景。
科技范兒爆棚的數學試卷除了體現數學學科特色,迸發中學生熱愛科學,探求未知的興趣,彰顯數學學的科學本質和奇特的育人價值,同時還引導中學生了解我國科技發展前沿,樹立遠大的科學抱負和科技強國的社會責任感。
與此同時,試卷的素材選定、情境創設、呈現形式緊密聯系生活、聯系實際、聯系科技前沿,彰顯時代特點。
注重實驗,突出對科學探究的考查
實驗是數學學的基礎,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中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2023年數學試卷一如既往地突出對考生實驗能力的考查,全卷共涉及7個實驗的考查,包括第5題“斷電自感”實驗,第7題“自制變壓器”,第10題“太空實驗室測質量”以及蘊藏其中的“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第15題的“油膜法估測分子半徑”和“測量金屬絲內阻率”實驗,第16題“頻閃拍照研究平拋運動規律”實驗。
專家表示,試卷展現了化學實驗的基礎性,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考查中學生的實驗設計等實踐能力。
試卷以中學生必做實驗和演示實驗為載體,重點考查中學生對基礎實驗知識、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實驗方式的理解,引導教學強化實驗能力培養,實驗應做盡做。有的是演示實驗高考物理模型,有的是中學生分組實驗,降低了實驗考查的覆蓋面。
講求靈活遷移,考查高階思維能力
數學思想方式的考查仍然是上海試題的一大特色。
專家以第13題為例解釋,此題涉及宏觀的安培力與微觀的洛倫茲力的聯系,歷來是教學關注的重點高考物理模型,也是考生熟知的內容,但2023年數學卷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數學模型和理解此問題的全新視角,須要考生對這種問題的數學圖景有清晰的認識,并靈活遷移已有模型和認知,是對考生高階思維能力的考查。
同時,在承繼南京卷能力考查特色的同時,去年的數學試卷進一步創新情景設計和問題呈現,提高試卷題旨的靈活性和能力考查的綜合性,為高階思維能力的考查提供新的思路。
如,第19題“靜電除塵”情境中,在考查基礎靜電學知識的同時,須要考生靈活遷移“類平拋運動”“雨滴下落”“小船過河”等中學生熟知的問題情景,通過對問題的有機融合設計,實現對中學生不同核心素質的綜合深入考查。
據悉,去年試卷呈現新方式。以實驗題第15題為例,試卷優化為“一小一大”兩個實驗,涉及實驗原理和實驗操作的考查,也逐漸產生了第15、16兩道實驗題“一道重視實驗操作、一道注重實驗剖析”的實驗題布局。第18題的調整也為往前進一步探求非選擇題的難度結構設計乃至整卷的布局優化提供了可能。
新京報記者楊菲菲
編輯繆晨霞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