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每年11月1日,是西方傳統節日; 而10月31日,萬圣節前夕,則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在中文中,萬圣節()常被誤譯為萬圣節()。
為了慶祝萬圣節的到來,孩子們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魂,挨家挨戶地敲門,索取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同時,據說在這一天晚上,各種鬼怪鬼怪都會打扮成小孩子的樣子,融入人群之中,慶祝萬圣節的到來。 人類裝扮成各種鬼怪,是為了讓鬼怪和鬼怪更加和諧。
關于萬圣節的起源,有很多種版本,流傳最廣的一種是
2000多年前,歐洲基督徒將11月1日定為“世界圣徒日”()。 “”是圣人的意思。 傳說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將這個節日提前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這一天是夏季的正式結束,新年的開始,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嚴冬的開始。 當時人們相信,已故朋友的靈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鄉尋找生者的靈魂,從而獲得重生。 這是死后重生的唯一希望。 活著的人害怕死者的靈魂來奪走他們的生命,所以人們在這一天熄滅火和燭光萬圣節是幾月幾日節是哪一天,讓死者的靈魂找不到活著的人。 他們還打扮成妖怪、怪物來嚇走死者的靈魂。 之后,他們將重新點燃火和燭光,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萬圣節實際上是一個慶祝秋天的節日,就像五一節慶祝春天一樣。 古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有一個盛大的節日來贊美秋天,從10月31日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續一整天。 他們相信,在那天晚上,他們的偉大死神薩曼召喚了當年死去的人的所有鬼魂,這些惡鬼將受到投生為畜生的懲罰。 當然,光是想到這樣一場詭異的聚會,就足以讓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無知的人們感到害怕了。 于是他們點燃了篝火,直沖云霄,嚴密監視著這些邪靈。 這就是萬圣節期間到處都是女巫和鬼魂的想法的開始。 直到今天,在歐洲一些偏僻的地區,仍有一些人相信這是真的。
古羅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個節日萬圣節是幾月幾日節是哪一天,用來致敬他們的女神波莫娜。 他們在熊熊的火前烤堅果和蘋果。 我們的萬圣節似乎是古羅馬節日和德魯伊節日的混合體。
萬圣節的活動結果很簡單,大部分都是在教堂里舉行。 但在整個歐洲,人們將萬圣節前夜視為玩樂、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機會。 于是人們不再用這個節日來歌頌秋天,而是讓它成為妖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
萬圣節習俗
1.敲門要糖果
萬圣節之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刻。 當晚的習俗是,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穿著各種模仿妖魔鬼怪的服裝,挨家挨戶地敲門,喊著:“!” 為了在沒有請客的情況下制造麻煩,主人(也可能穿著恐怖的服裝)會贈送一些糖果、巧克力或小禮物; 如果不給糖果,孩子們就會玩各種把戲。
2.“咬”蘋果游戲
萬圣節的另一個習俗是最流行的“咬蘋果”游戲。 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中,然后要求參與者用嘴咬蘋果,不要用手。 誰先咬到蘋果,誰就是勝利者。
3.占卜游戲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的占卜游戲。 參與者被蒙上眼睛,從桌子上的幾個小菜中選擇一個。 如果盤子里裝滿了土,則意味著來年會有與參與者有關的人經過。 例如,如果身體充滿了水,則意味著要遠行,如果充滿了硬幣,則意味著發財,如果充滿了豆子,則意味著貧窮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女孩們會把鼻涕蟲放在撒有面粉的盤子里,鼻涕蟲的痕跡就是女孩未來丈夫的樣子。
4、人鬼狂歡
紐約市在萬圣節之夜還會舉辦一場特別的游行,一群吸血鬼、僵尸、女巫、弗蘭肯斯坦等齊聚一堂。 也歡迎公民前來參觀,無論年齡、性別、階級或國籍。 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以和他們一起來一場熱鬧的人鬼狂歡。 其實這些鬼都是人打扮的,所以并不可怕。 相反,有的小鬼臉十分可愛,讓人感覺像是在參加一場大型化裝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