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的弗里·戴森1959年,就提出“戴森球”的說法,即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對能量的需求十分驚人,那么他們可能用一個行星系中其他行星制成一個包圍中心恒星的殼,充分利用絕大部分的光子。“戴森球”會發出巨大的紅外輻射,使星球的外觀發出非常多的紅外線。
已發現32顆類日恒星
戴森的觀點在當時聽起來十分有趣,有人甚至認為關于“戴森球”的想法純粹是異想天開。但自從天文學家對類日恒星進行研究之后,就發現,它們的確發散出很多的紅外輻射。紅外線激光是銀河系中發送信號或是設立信號燈的首選途徑。研究者說,原因就在于這種光可以穿透阻礙可視光的星際塵埃。
是誰發明的收音機
在1844年,電報機被發明出來,可以在遠地互相通訊,但是還是必須依賴「導線」來連接。而收音機訊號的收、發,卻是「無線電通訊」;整個無線電通訊發明的歷史,是多位科學家先后研究發明的結果。
1888年 德國科學家赫茲 (Heinrich Hertz),發現了無線電波的存在。
1895年 蘇聯物理學家波帕夫 (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稱在相距600碼的兩地,成功地收發無線電訊號。
同年稍后,一個富裕的義大利地主的兒子年僅21歲的馬可尼 (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親的莊園土地內,以無線電波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發射。
1897年 波帕夫以他制做的無線通訊設備,在海軍巡洋艦上與陸地上的站臺進行通訊成功。
1901年 馬可尼發射無線電波橫越大西洋。
1906年 加拿大發明家費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首度發射出「聲音」,無線電廣播就此開始。
同年,美國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發明真空電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機的始祖。
之后到現在 又有改良的半導體收音機(原子粒收音機)、電晶體收音機出現。
其實,關於收音機的發明者是有所爭論的;有人說是波帕夫,有人說是馬可尼。波帕夫(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 : 1859 1906)蘇俄的物理學家,1859年出生於蘇俄,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從1885年開始投入心力,踏隨著前人馬克斯威爾及赫爾茲的腳步,研究無線電通訊。并在1895年5月7日的一場演講中,公開他改良洛治(Lodge)的接收器后成功發射及接收了無線電訊號的研究結果。1901年起,擔任圣彼德堡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有人認為他才是真正發明收音機的人,但是或許因為他是一位學者,太過專心於學術的研究,并沒有讓收音機的發明廣為世人所知;也或許是因為波帕夫的發明被蘇聯海軍認為是軍事上的一大利器而列入機密,不對外公布。相反地,馬可尼卻非常地有商業頭腦,據說,他成立世上第一所收音機工廠并獲得專利權,但是有人批評他制造的收音機,只是結合了其他人的發明——赫爾茲(Hertz)的線圈天線、洛治(Lodge)的調諧器及接收器、尼哥拉.特爾沙(Nikola Telsa)的火花器。但是,他在無線電設備的實際應用方面,卻很有貢獻!
所以,到底是誰發明了收音機呢?科學的發現與發明常常都是許多科學家們同時或先后努力研究的結果,尤其是近代的發明家,很少有人可以單打獨斗地完成一個劃時代的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