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是同時發生,但你的分析并不準確。假設你是L,并且速度是0.5c(光速) 那么你會覺得迎著你的的這束光線是1.5c,而和你同向的那束光線是0.5c,所以B事件先發生,經典物理會這么認為。 但愛因斯坦相對論第一條假設就是光速不變原理,已被大量事實證明。所以光速是不變的無論你怎么運動,所以兩束光線對你是同樣的速度,所以AB同時發生
空間和時間是事物之間的一種次序。空間用以描述物體的位形;時間用以描述事件之間的先后順序。空間和時間的物理性質主要通過它們與物體運動的各種聯系而表現出來。 在物理學中,對空間和時間的認識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經典力學階段、狹義相對論階段及廣義相對論階段。 在經典力學中,空間和時間的本性被認為是與任何物體及運動無關的,存在著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說:“絕對空間,就其本性來說,與任何外在的情況無關。始終保持著相似和不變”“絕對的、純粹的數學的時間,就其本性來說均勻地流逝,而與任何外在的情況無關”。 另一方面,物體的運動性質和規律,卻與采用怎樣的空間和時間來度量它有著密切的關系。相對于絕對空間的靜止或運動,才是絕對的靜止或運動。只有以絕對空間作為度量運動的參照系,或者以其他作絕對勻速運動的物體為參照物,慣性定律才成立。即不受外力作用的物體,或者總保持靜止,或者總保持勻速運動。這一類特殊的參照系,被稱為慣性參照系。 任何兩個不同的慣性參照系的空間和時間量之間滿足伽利略變換。在這種變換下,位置、速度是相對的,即相對于不同參照系其數值是不同的:長度、時間間隔是絕對的,即相對于不同參照系其數值是不變的,同時性也是絕對的。相對于某一慣性參照系同時發生的兩個事件,相對于其他的慣性參照系也必定是同時的。另外,牛頓力學規律在伽利略變換下保持形式不變,這一點符合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的要求。 正是這個相對性原理,構成了對牛頓的絕對空間概念的懷疑的起點。如果存在絕對空間,則物體相對于這個絕對空間的運動就應當是可以測量的,這相當于要求在某些運動定律中含有絕對速度。然而,相對性原理要求物體的運動規律中必定不含有絕對速度,亦即絕對速度在原則上是無法測定的。萊布尼茲、貝克萊、馬赫等先后都對絕對空間、時間觀念提出過有價值的異議,指出過,沒有證據能表明牛頓絕對空間的存在。 愛因斯坦推廣了上述的相對性原理,提出狹義相對論的相對性原理,即不但要求在不同慣性參照系中力學規律具有同樣形式,而且其他物理規律也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