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是如何產生的? 有哪些類型的力量? 力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這些問題將在八年級第七章中得到解答。 以下是學臘編輯整理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物理教案。 我希望它對你有用。
八年級第二卷第七章物理教案人教版:力
(一)新課程介紹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使用武力的例子(例如:舉起一桶水、踢足球、推一個物體等)
(二)新課程教學
1. 力的作用
學生探究活動: 實驗器材:橡皮筋、彈簧、乒乓球。 體驗一下這些設備在受力時會發生什么情況?
結合課本中的插圖,讓學生討論并總結力的作用
(1) 力可以使物體變形(改變其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頓,符號用N表示
增加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約為1N,質量為50kg的同學放在地上的壓力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即力的三要素)
學生探索活動:(1)用不同的力拉動彈簧,觀察彈簧是否有不同
(2)將乒乓球向不同方向用力彈起,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
(3)用同樣的力壓住固定在桌子上的鋼尺的一端。 每次手與桌子的距離不同,觀察鋼尺的形狀是否有不同的變化。
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得出力的大小、方向、效果都會影響力的效果。
3、力的示意圖:用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 在線段末端畫一個箭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力》教學教案(),表示力的方向; 線段的長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 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練習:向右畫出作用在木塊上的水平拉力
4、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學生活動:
(1)當您將彈簧拉開時,您是否感覺到彈簧也在拉扯您的手?
(2)乒乓球擊打在桌子上時,它會彈起嗎?
(3)觀察本書第43頁圖12.4-4,你能得到什么啟發?
(4)游泳分析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得出物體之間的作用力是相互的。 施加力的物體也是接受力的物體。
讓學生列出生活中物體之間的力相互作用的例子并進行解釋。
強調:施力時,物體不一定要直接接觸,至少要有兩個物體。
(三)課堂小結
1. 力的作用是什么?
2.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3. 如何證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布置作業
人教出版社八年級物理教案第二卷第七章:彈性
1.新課程介紹
在日常生活中,當你用力按壓尺子時,尺子會變形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力》教學教案(),當壓力消除時,它會恢復原來的形狀。 當你拉伸橡皮筋時,橡皮筋會變長。 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復原來的形狀。引入“彈性”的概念
2、新課程教學
(1)彈性:物體受力變形,不受力恢復原狀的特性。 彈性變形:能完全恢復到原來形狀的變形。
(2)可塑性: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變形,且不受外力作用下不能恢復到原來形狀的特性。
彈簧的彈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超過這個限制,物體就無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3)彈力:物體因彈性變形而產生的力。 經常提到的壓力、支撐、拉力、推力等本質上都是彈性。
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發生彈性變形。
(4)彈簧測力計的制造原理:
在彈性極限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
實驗:制作自己的彈簧測力計。 彈簧一端掛在木板上,另一端掛有不同重力的鉤碼,分別標記。 問:為什么彈簧秤的刻度是均勻的?
(5)使用測功機時應注意的事項:
(1)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測量范圍(范圍);
(2)了解畢業值;
(3)使用前將指針調至零位;
(4)測力計測量重力時不能傾斜放置。
三、總結
4.鞏固練習:練習A一課一練
5.作業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對周圍生活中彈性應用的例子有濃厚的興趣,體會科學技術的價值。 (2)通過對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探索,培養學生探索生活用品中科學原理的意愿,培養學生探索新裝置的能力。 (3)在實驗中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8 年級第 2 卷第 7 章物理課程計劃 PEP:重力
1.新課程介紹
瀑布落下、蘋果掉到地上等都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掉落。 引入新課程。
演示:橡皮做圓周運動,但橡皮不會跑掉。 您可以感覺到您的手用力拉動橡膠。 同樣,月球繞地球旋轉。 由于地球和月球之間存在相互吸引力,這種力與地球對蘋果的吸引力相同,導致蘋果掉落。
2、新課程教學
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宇宙中任意兩個物體(大:天體,小:塵埃)都具有相互吸引力。 引入“重力”。 地球對靠近地面的物體的引力,例如:吊燈拉緊懸掛的繩子; 臺燈壓著桌子等。引入重力的概念。
(1)重力(G):由于地球引力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重力的大小也稱為重量。 問:重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演示實驗:探究重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關。 原因是用手舉起質量較大的物體時,所用的力較大。 根據兩種力的平衡,重力很大。
實驗過程:分別測量一組質量(鉤碼)和重力值,并畫出點。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重力與質量成正比,其比例為約9.8N/kg的常數。 用g表示,即g=9.8N/㎏。 表達式的物理意義是:質量為1kg的物體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為9.8N。
(2) 重力公式
G=mg,其中G代表重力(N),m代表質量(㎏),g為9.8N/㎏,粗略計算:g為10N/㎏
(3) 重力方向:垂直向下。應用:重垂直線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對物體的作用點稱為重心。質地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
重心位于物體的幾何中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三、總結
4.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