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防治措施】
1.預防措施
育齡婦女,尤其是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以及6個月至3歲的嬰兒,應進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性食物、綠色蔬菜和黃豆等。食用牛奶的嬰兒可在兩次喂奶中間加菜泥、菜湯、蛋黃、魚泥、肝泥等含鐵多、易消化的食物。孕婦少量補充鐵劑,胃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術的患者需要及時補充鐵劑。
2.注意休息
根據貧血的程度及患者的耐受力進行活動。輕度貧血可參加日常活動,避免重體力勞動;中度貧血患者在體力能耐受的情況下可以散步、鍛煉,并參加一些室內外活動;重度貧血患者,必須臥床休息,以防發生暈厥。
3.用藥須知
(1)口服硫酸亞鐵時約有10%患者感到胃部不適、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遇到這種情況可暫停服藥,待癥狀消失后重新應用。如果仍出現上述癥狀可改服多糖鐵復合物或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鐵。
(2)飯后服用,可減輕胃腸道反應。服藥前1小時禁喝茶及咖啡等,以防形成不溶性復合物而影響吸收。
(3)堅持足量服藥。口服鐵劑的同時服用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服用鐵劑過程中,大便顏色可變為黑色,不必緊張,停藥后可恢復正常。
(4)服藥3周后癥狀未減輕者,應及時與醫生聯系,進一步查明原因,切不可自作主張,加大服藥劑量,以免鐵中毒。
4.用鐵鍋炒菜、做飯
缺鐵性貧血患者宜用鐵鍋炒菜、煮湯、熬稀飯,盡可能不用鋁鍋。我國兒童的缺鐵性貧血情況比較嚴重,其原因之一是,目前鋁合金炊具使用普遍,人為地切斷了一條重要的鐵質補充渠道,實在很可惜。
鐵鍋的鐵是一種無機鐵,極易為人體吸收和利用。有人做過有趣的實驗,用鐵鍋燒100克蔥,觀察其含鐵量的變化。鐵鍋內放入植物油,加熱3分鐘,蔥中含鐵量增加2倍;如加入番茄醬和食鹽,加熱7分鐘,蔥中含鐵量增加11倍;如放入醋和食鹽,加熱5分鐘,蔥中的含鐵量增加15倍。說明用鐵鍋燒菜,等于使用了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天然“補藥”。
【常用西醫療法】
鐵劑的補充,治療以口服為宜。硫酸亞鐵,每次0.3克,每日l~3次;富馬酸亞鐵,每次0.2克,每日3次。于進餐中或餐后服用。如果患者口服鐵劑有困難時,可改用肌肉注射補充鐵劑,有關適應證、藥物、用量等詳見有關血液學書籍。
【常用中醫名方】
1.補血湯
炙黃芪30克,當歸20克,杭白芍10克,熟地30克,潞黨參15克,白云苓10克,炒白術10克,甘草6克,制香附10克,砂仁6克(后下),陳皮10克,懷山藥30克,紫河車30克,焙內金6克,生麥芽10克,雞血藤30克,濟阿膠10克(烊沖),煅綠礬0.3克(烊沖),針砂30克(先煎)。每日l劑,水煎3次,分3次服。30劑為1個療程。益氣養血。主治缺鐵性貧血。
2.當歸首烏湯
全當歸、制首烏、黃芪各20~30克,黨參、五味子、烏梅、陳皮、茯苓、丹參各15~20克,熟地、枸杞子各10~15克,甘草10克。將上藥水煎,每日l劑,分2~3次口服。1個月為1個療程。主治缺鐵性貧血。
3.黨參補血湯
黨參、仙靈脾、黃芪、丹參各30~35克,南沙參、仙鶴草、焦三仙各15~20克,甘草5-10克。將上藥水煎3次后合并藥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主治營養性貧血。
【常用民間偏方】
1、黃豆、豬肝各100克,先將黃豆煮成八成熟,再加豬肝共煮熟,每日2次,連服3周。
2、大棗500克(去核)煮熟,黑豆250克輾面,加入黑礬60克,共搗如泥為丸。每次2克,日服3次。
3、蜜花豆藤60克,加當歸10克以及益母草30克,水煎后加紅糖,飲之可治本癥。
【營養飲食療法】
1.補充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是合成DNA的主要輔助酶,其缺乏可造成細胞分裂遲緩,造成貧血。除嬰幼兒、孕婦外,許多50歲以上的人都缺乏這種維生素。維生素B12缺乏會造成典型的貧血癥狀,疲勞、神志不清、很難專心。維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動物食品中,包括肉類和乳制品,因此,應當吃一些肉類和乳制品,你才能取得足夠的維生素B12。
2.補充維生素c
雖然從蔬菜、水果和谷類中所得到的鐵難吸收,但維生素c可改進吸收這些食物的程度達85%,服用維生素C營養補品能提高每天從食物中取得的鐵。
3.補充葉酸
葉酸已被證實也參與DNA合成,其缺乏同樣可造成紅細胞分裂遲緩而發生貧血。在孕期適當服用可防止生育缺陷。綠葉蔬菜和谷類中含有葉酸。貧血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補充葉酸制劑。
4.補鐵
鐵與紅細胞關系至關密切,缺鐵則血紅蛋白減少,就會形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現在許多人為了降低脂肪的攝取,減少或不吃瘦肉和肝臟等食物,這樣一來無意中減少了鐵的攝取。對許多人而言,尤其是有大量月經的婦女,服用鐵的營養補品來防止貧血癥是非常必要的。
5.宜用大棗
大棗即紅棗,內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磷、鈣、鐵、鉀、鎂、碘等營養物質,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大棗具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等作用,可治療脾胃氣虛的貧血以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食欲不振、心悸等。
6.飲食原則
供給足夠的造血原料,使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宜吃高蛋白、高熱量飲食,每天每千克體重供給蛋白質1.5~20克,熱量在2500千卡左右,并注意多吃含鐵、銅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瘦肉、蛋黃、菠菜、芹菜、西紅柿、杏、桃、李子、紅棗等含鐵較多。花生、核桃、干豆、禽類含銅豐富。維生素c可促進代謝,幫助鐵的吸收利用,應供給充足,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蔬菜含維生素B族及葉酸較多,對改善造血功能有利,也應多吃些。
7.藥膳
1、糖漬加味紅棗:干紅棗50克,花生米100克,紅糖50克。將干紅棗洗凈,用溫水泡發;花生米略煮一下,放冷,把皮剝下。把泡發的紅棗和花生米皮同放在煮花生米的水中,再加冷水適量,用小火煮半小時左右,撈出花生米皮加入紅糖,待紅糖溶化后,收汁即可。補氣生血。對產后、病后體虛,營養不良及惡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癥,以及癌癥經化療、放療后血象異常的患者,均有改善癥狀的作用。每日1劑,分2次服。
2、當歸羊肉參芪湯:當歸18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人參6克(亦可用黨參30克),黃芪30克,鹽3克。將當歸切片,羊肉剔去筋膜,置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橫切成長短適度的條塊。然后將羊肉塊及當歸放入洗凈的沙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燉至羊肉熟爛加鹽即可。補血益氣,溫中止痛。用于氣虛乏力,貧血,寒性胃炎,寒性胃潰瘍等癥的輔助治療。不宜同時飲茶和食蘿卜。羊肉不宜與乳酪、蕎麥、豆醬、醋同食。羊肉反半夏、石菖蒲,忌銅、丹砂。
【專家提醒】
1、如果存在慢性失血性疾病,如痔瘡出血、鉤蟲病、胃潰瘍出血、月經過多等,要及時治療。
2、進補前要重視調整腸胃消化吸收功能。
3、增加營養不僅僅指多進食葷性補血食物,如果缺乏維生素c、葉綠素等物質,同樣會影響鐵質的吸收,故有色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可缺少。有助于治療貧血的食物有:橘子、廣柑、酸棗、獼猴桃、番茄、紅棗、桂圓、杞子、淡菜、芝麻醬、黃豆、黑豆、芹菜、油菜、杏、桃、葡萄干、無花果、蜂乳、黑木耳等。
4、提倡用鐵鍋燒菜煮粥,這對缺鐵性貧血十分有效。
5、并發胃病服用抗酸劑時,應與補鐵補血藥錯開時間服用。
6、補血藥不能同四環素一起服用,它們會相互妨礙吸收。
7、某些藥物有抑制造血的作用,如氯霉素、西瞇替丁、保泰松等。
8、大量進食鐵劑或含鐵食品(不合理加鐵的強化糖果和餅干),可引起鐵質積累中毒,甚至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