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是高中物理學習中最重要的部分。 學好這一部分對于高中物理的學習至關重要。 高中物理、力學雖然難,但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礎。
為了方便高中生了解力學基礎知識,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物理和力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⑴ 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 ⑵物體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3. 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兩種效應。 使受力的物體發生變形或改變受力的物體的運動狀態。
4、力量分類:
⑴ 根據力的性質命名:重力、彈性、摩擦力等。
⑵按力的作用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撐力、功率、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2.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施加在物體上的力
⑴ 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加力的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方向始終垂直向下。
2.重心:物體的所有部分都受到重力的影響,但從效果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認為重力對每個部分的影響都集中在一點上。 該點是物體重力作用的點,稱為物體的重心。 。
① 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均勻物體,其重心位于幾何中心。
②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 它可以在對象內部,也可以在對象外部。 一般采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小:G=mg
3. 彈性
1. 彈性
⑴發生彈性變形的物體會對與其接觸的物體施加力。 這種力稱為彈力。
⑵ 產生彈力必須滿足兩個條件:①兩個物體直接接觸; ②兩物體接觸處發生彈性變形。
2、彈力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必須垂直于其接觸面。 繩子對物體的拉力方向始終沿著繩子,并指向繩子收縮的方向。 分析拉力方向時,首先應確定受力對象。
3、彈力的大小:彈力的大小與彈性變形的大小有關。 彈性變形越大,彈力越大。
彈簧彈力:F=kx(x為伸長或壓縮量,k為剛度系數)
4、如何判斷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有彈性:如果物體之間存在不易察覺的輕微變形,可以采用假設法來判斷。
4、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
注:a. 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b、u為滑動摩擦系數,僅與接觸面的材質和粗糙度有關,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的速度、正壓力FN無關。
(2)靜摩擦力: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法壓無關。
尺寸范圍:O
闡明:
A。 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
b.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負功或不做功。
C。 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d. 靜止的物體會受到滑動摩擦的影響,而移動的物體會受到靜摩擦的影響。
5、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和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它所產生的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在該物體上所產生的效果相同。 該力稱為這些力的合力,而這些力稱為該力的分力。
2.共點力的合成
⑴ 共點力:如果多個力作用于物體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高中物理彈簧整理,這些力稱為共點力。
⑵力的合成法: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稱為力的合成。
平行四邊形法則:互成一定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可以用代表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來構造,其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一個萬能向量組成定律。
注:(1)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律。
(2) 兩個力的合力的范圍;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 當兩個力分量成直角時,使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6、物體在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
1、物體在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狀態
(1)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則稱該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2)當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保持不變,加速度為零。 這是物體在公共點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的運動學特性。
2、物體在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條件
物體在公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即Fsum=0
(1)二力平衡:這兩個公共點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高中物理彈簧整理,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2)三力平衡:這三個公共點力必須在同一平面內,且其中任意兩個力的合力等于第三個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意兩個力的合力必須平衡第三個力。
(3) 若物體在三個以上公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且必有:
F組合x= F1x+ F2x + ………+ Fnx =0
F+y= F1y+ F2y + ………+ Fny =0(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