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國內的高考,你是否好奇國外的高考是什么樣的呢?
下面我們整理了15個國家的“高考”制度,讓我們了解一下其他國家“高考”的特點,或許以后可以成為你和外國朋友交流的話題。
美國
美國沒有全國性的大學入學考試,對高中生申請大學影響最大的考試是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和美國大學入學考試(ACT),統稱為“美國大學入學考試”。
SAT考試每年舉行7次,考試內容類似智商測試,光怪陸離,與高中教材毫無關系,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分析和推理能力,如:“蟾蜍有聽力嗎?試著證明一下”;“請以以下句子開頭寫一個故事:‘許多年后,他想起了第一次接觸冰的經歷……’故事中必須提到一雙襪子、一座紀念碑、一串鑰匙、一只牲畜和莎士比亞全集”等。
在美國,一些12、13歲的初中生經常會走進考場“試試身手”。ACT考試機會一年有5次網校頭條,你只需要選擇最好的成績報考即可。與SAT不同,ACT考試更像是一門學科考試,強調考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荚嚳颇堪ㄓ⒄Z、閱讀、數學和科學。從難度上看,ACT比SAT更容易。
美國學校沒有嚴格的錄取制度,考試成績只是錄取的一個方面,高中成績單、老師或社會組織負責人的推薦信、社會活動參與情況等都是學??紤]的因素。美國大部分高中畢業生都能考上大學,所以很多美國學生根本不會花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去備考,家長也不會給孩子施加壓力。
英國
大家熟悉的A-LEVEL考試是在高中二年級舉行的,即普通教育文憑的高級水平考試,相當于中國的高考。成績采用百分制,分為A、B、C、D、E、U六個等級。
比較好的大學要求三門課的成績必須在C以上;牛津、劍橋等著名大學則要求三門課的成績必須在AAA以上。
每年6月和1月(或11月)有兩次統一考試,如果其中一次考試成績不好,可以下次補考,兩次考試成績取其高。英國學生大多選修3至4門課程,兩年完成A-Level課程,但能力強的學生也可以在更短時間內完成。
英國大學會根據推薦信、個人簡歷、面試表現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
只有在A-LEVEL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才能考上頂尖大學。學校將在A-LEVEL考試前兩周停課,讓學生回家自學。老師不會進行猜題活動。
據悉,如果學生有意向申請牛津、劍橋等名校,還需要經過學校的面試,主要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英文表達能力、學術基礎等。而中國高中生在英國讀高中面對大學入學挑戰時,選擇理工科專業會更有優勢(對表達能力要求相對較低,對邏輯思維和學術基礎要求相對較高)。
英國大學會根據推薦信(一般由導師撰寫)、個人簡歷、面試表現等對學生進行評估。面試官會通過面試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性格、學術研究潛力等,對錄取結果影響很大。
韓國
韓國大學入學考試的全稱是“大學學習能力測驗”,考生必須在一天內完成四門科目,然后經過大學層層面試,才可獲錄取。
韓國高考不計算總分,而是對每門科目分別評分,然后根據分數范圍確定每門科目的成績和綜合成績。各大學會根據每門科目的考試成績、學生手冊、面試成績、專業特長等進行招生。
考試題目以課本內容為主,涉及面廣,難度大,很多考生和家長認為,高中階段的學習根本無法通過高考。
因此,參加各種補習班、聘請私人教師在韓國高中十分盛行,故有“上課睡覺,上補習班認真學習”、“留級更有利于高考”等說法。
韓國非常重視學歷,對于大部分韓國家長和高考生來說,考上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等,是韓國高考生人生中至高無上的成就。有了名牌大學背景,考生在韓國政界、商界都能擁有龐大的校友網絡,甚至婚姻前景也會一片光明。
韓國每年11月中旬舉行高考,考試當天,韓國全國動員,商店調整營業時間以緩解交通擁堵,警察部門要求司機在學校附近不得鳴喇叭,駐韓美軍停止實彈演習和航空兵飛行任務。
日本
高考分兩輪進行,和韓國高考考生一樣,日本高考考生也面臨極難的考試。日本高考的題目一度發展成為難度大、偏題的題目。日本電視臺的不少綜藝節目經常用高考原題來難堪嘉賓,并諷刺“這樣的題目連研究人員都未必能答對”。
在日本,一個人的學歷高低會直接影響其職業質量和薪資待遇,日本民眾十分看重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老牌國立大學,日本政府和許多一流企業招聘新人往往只從東京大學等名校畢業。
因此日本有句俗語叫“四好五壞”,意思是說如果你好好學習,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就能考上大學,如果你多睡一個小時,每天睡五個小時,那你就會落榜。
報考公立大學的學生要參加兩輪“高考”,第一輪是類似中國“會考”的全國性考試,不分文理科,第一輪即淘汰?!皶肌笨偡址浅V匾?strong>高中物理的高考題都一樣嗎,大部分公立大學都設有最低分數線。
成績公布后,考生可向所選大學遞交申請,學校將組織復試,并根據復試成績確定錄取名單,復試通過的考生方可入學。
與中國高考現場家長齊聚的情形不同,日本的高考現場幾乎看不到家長的身影。高考當天,大部分考生和監考老師都會身著黑色服裝。據說,考試當天穿得太花哨的人,大多心虛,對高考沒有信心。為了鼓勵自己,沉穩冷靜的黑色幾乎成了考生的統一象征。
印度
高校自行設置問題
印度高考沒有全國統一的考試制度,各大學自行選擇考試題目。全國性大學入學考試由中央中學考試委員會組織,州立大學入學考試則由各州組織。各校的考試通常在每年4月至6月之間舉行。由于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體系,學生的選擇余地較大。據說,一些考生一個考試季就參加了20多場入學考試。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度的高考也充滿“恐怖”,很多考生因考試失敗而羞于見人,自殺現象時有發生。據印度報紙報道,2001年考試季自殺人數近1900人,2002年自殺人數超過2000人。一分之差,就可能造成高考成績排名相差20至30位。
因此在印度也出現了類似中國的現象,即各類輔導班、輔導中心。在印度一些大城市,準備參加高考的應屆畢業生每天凌晨3點起床,參加4點的輔導班,然后去學校應對每天快節奏的課程。
此外,家長也給學生施加了很大壓力。家長認為高考是決定孩子前途的大事,不惜投入巨額資金。現在,不僅輔導班的學費非常昂貴,一些學校的日常開支也讓中產家庭感到不堪重負。這些都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和靈感。印度輿論對這些情況十分關注,并多次呼吁對高考進行改革。
墨西哥
在墨西哥,參加各種考試的機會很多。這里沒有全國性的高考,無論公立還是私立,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入學考試。尤其是私立大學,幾乎每個月都會根據報名人數安排考試。如果這次考試考得不好,你可以回家復習一下,然后再考一次。如果再次考試考得不好,你可以再考一次。
但考生每次參加考試都要繳納一定的費用,私立學校一般每次考試收費400至600比索(約合人民幣1元),公立學校收費約100比索。墨西哥大學入學考試雖然多,但錄取時間只有兩次,上半年參加考試的考生將在秋季入學;下半年參加考試的考生將在春季入學。
因此,面對高考,墨西哥人絕對不會感到如臨大敵,他們輕松進入考場,高高興興回家。對于能否考上大學,他們一般采取一種隨遇而安的態度,失敗一次就再試一次,如果真的失敗了高中物理的高考題都一樣嗎,就另謀出路。雖然大多數家長都鼓勵和支持孩子考大學,但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學,他們也不會過分責備或嘲諷。
巴西
巴西高考全稱是“全國中等教育水平考試”,考試成績是巴西高校錄取學生的重要依據。自2013年起,每年上、下半年各舉行一次,分為兩天。第一天的考試時長為4個半小時,內容是人文和自然科學知識,有點像“大綜合”,內容涉及面很廣,天文、地理、時事等都有。
第二天的考試時長為 5.5 小時,內容包括外語、數學和葡萄牙語寫作。在外語考試中,考生可以選擇英語或西班牙語。
考試門檻低,人人都可以參加,只要年滿15歲,有高中畢業證,就可以參加考試。于是你在考場里,會看到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歷經磨難的老人、懷孕的“孕婦”、表情淡定的殘疾人……
加拿大
加拿大的“高考”與國內不同,高中三年的考試成績都會被納入考核,稍有懈怠就可能與名牌大學失之交臂,因此高中是加拿大教育體系中最關鍵的一環。
不過加拿大學生如果想上大學,是不需要參加專門的入學考試的,只要向自己心儀的大學遞交申請即可。學生只需要寄送:申請表、高中成績單、申請費。并在申請表上寫明自己的基本情況和所希望的專業。然后,只需要……旅行~
澳大利亞
高考科目在11年級(相當于國內高二)就確定了,由學生自行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揚長避短。高考科目是按照難度來評分的,為了保證公平,澳大利亞教育部門給出了“加分”政策,考生選擇難度系數高的科目,考試結束后可以獲得加分。
學生可以從近40門課程中任意選擇5門,而高校會根據學生11年級下學期(即國內高二)和12年級全年的常規成績以及高中畢業考試(類似國內高考)進行綜合評定,各占50%。學生根據這兩項成績申請大學。在知道高考分數后,學生可以根據分數改變自己的偏好。
每個州對不同地區的高中生的大學入學要求都不一樣。例如,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大學不要求該州的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而只看他們的普通高中成績。如果學生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上高中,想去該州的大學,高考成績會很受重視。
對于一些競爭激烈的學位課程,大學也會提高錄取要求。例如,如果學生有意報讀大學醫學課程,大學可能會更看重學生的高中課程是否涉及醫學或科學。只有高考成績在 98 分以上,其他科目在 80 分以上,才有機會被錄取。
俄羅斯
俄羅斯高考是俄羅斯中等教育機構每年5月至6月舉行的考試,既是俄羅斯中學畢業考試,也是大學入學考試。
考試科目包括俄語、數學、外語(漢語、英語、法語、德語或西班牙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社會知識、信息學;不打算繼續升學的高中生只需參加俄語和數學考試。
除部分一流大學對部分專業進行補考外,大部分高校不再進行補考,按照統一考試成績錄取。一流大學每年由政府指定,數量在10至20所之間。
西班牙
高考--如果你不懂一個詞,老師就會給你解釋。
西班牙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由必修課考核和選修課考核兩部分組成。必修課考核占高考成績的40%,其余60%來自高中平均成績,滿分為10分。必修課考核是進入大學的關鍵,另一部分是選修課考核,可為總分加4分,學生最高可得14分。選修部分在熱門專業的競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必修課程包括西班牙語、哲學或歷史、外語(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或葡萄牙語)。選修課程可從以下課程中選擇: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醫學、工程和建筑等。
西班牙高考題目數量少,考試強度不大,數學只有四大題型,英語只有三類題型——閱讀理解、完形填空和100-150詞的作文。
西班牙高考考場氛圍輕松,考生如有對試卷有疑問,可以向監考老師請教,比如學生聽不懂某個單詞,老師會告訴他們這個單詞的準確意思。雖然氛圍輕松,但西班牙對考試作弊的處罰非常嚴厲,一旦發現考生作弊,沒有商量的余地,考試將立即停止,資格將被取消。
意大利
每年的6月中下旬,意大利學生就要開始參加“高考”,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意大利的“高考”分為筆試和口試兩部分,畢業生還要準備高中畢業論文!
筆試由三部分組成,口試由“高中畢業論文陳述”部分和“考委會提問”部分組成。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口試以各科目交叉提問的形式進行,并在全體考委會成員面前進行。
光是想想就覺得這場面真是治愈各種“怯場”的良藥,有效杜絕了作弊的可能,也算是一場具有意大利特色的“素質大考”吧!
意大利“高考”分為筆試和口試兩部分,口試將在全體考試組委會面前進行。
據了解,意大利大學招生基本不受名額限制,除少數專業(如體育、藝術院校、高等師范院校)需推薦或考試錄取外,凡取得五年制高中畢業證的學生均可選擇任意一所大學繼續深造,學生可憑高中畢業證直接報考,其中不乏知名大學。
如果學生持有4年制文憑,則需要再讀一年大學預科課程,然后可以選擇任何一所大學繼續深造。這是好事,即使在歐美各國也是如此。但是,意大利大學實行“易入學難畢業”政策,即“入學容易,畢業難”。
法國
“最哲學”:高考作文考試哲學
法國學生和中國學生一樣,如果想接受高等教育,必須通過“高考”,也就是所謂的“專業考試”,也就是著名的éat,即高中考試,簡稱Bac。與中國的高考不同,Bac具有雙重功能:它既是高中能否畢業的測試,也是“大學第一階段的一部分”,可以為學生打開大學之門。簡單來說,法國的Bac=中國的高中考試+高考。
Bac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中國的高考,因為成績也會決定他們的人生和職業發展軌跡。巧合的是,中國高考第一科就是作文,法國Bac第一科也是作文,不過不是中文作文,而是哲學作文,叫philo。
伊朗
伊朗高考科目分為五類,第一類是數學和物理,第二類是人文學科,其他三類包括社會科學、外語和藝術。伊朗考生根據所報考的大學和專業的不同,可以參加不同類型的考試。當然,一般來說,參加第一類和第二類考試的人數最多。
近年來,伊朗的大學入學率一直維持在50%以上,但女生比例卻高達66%左右。不少伊朗女性視上大學為爭取權益、提升社會和家庭地位的重要手段。女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長,被保守派視為對傳統的威脅。
近年來,伊朗通過官方或非官方手段對招生實行性別配額限制,如農業、灌溉、工程等專業,女性入學率上限為50%,但這并未限制伊朗女性報考大學的熱情。
在伊朗,考上德黑蘭大學這樣的好大學,或者工程、醫學、法律等熱門專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因此很多伊朗富裕家庭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就準備送他們出國。
埃及
埃及高等教育實行“寬進嚴出”政策,埃及考生也根據成績選擇專業,如語言專業很受歡迎,畢業后可當導游,收入是普通專業畢業生的10倍以上;政治經濟類院校也很受歡迎,畢業后可加入政黨。
埃及并不是一個發達國家,但對教育采取高投入政策。在埃及上大學幾乎免費,食宿費用只占實際費用的10%,其余由國家補貼。由于大學數量相對較少,入學容易,所以學校的學生數量非常多。開羅大學約有20萬名學生。
在埃及,出租車司機也可能是開羅大學的畢業生,因為在他們看來,大學生開出租車是很常見的事。由于國內就業機會較少,他們也會去沙特、科威特等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找工作,也有的去歐美或者中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