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聯系生活,從日常生活中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思想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常常來源于好奇心。”一個人只要對某件事充滿好奇和興趣,他就會擁有物理學習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和學習時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識。
例如,在講解光現象時,我們可以用生活中的事物來舉例,比如夜晚用手電筒照天空,可以發現一條明亮的道路,把筷子放入水中,筷子在水面上好像被彎曲了一樣。這些現象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進而解釋初中物理課本中對丁達爾現象、折射現象的學習。
方法二:勤奮,多做物理實驗
普朗克說:“物理定律不能單靠‘思考’而得到,還應通過觀察、實驗而得到。”對于初中生來說,這是拓展思維、培養理性思維的重要時期。演示、實驗可以增加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技巧,增強實驗動手能力,培養獨立實驗的意識。
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實驗原理,便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拉近學生對物理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減少學生對學習物理的恐懼和抵觸情緒。
實驗不一定非要在課堂上做初中物理學習方法和技巧總結,因為時間可能不允許。教師可以安排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實驗讓學生在家完成。例如,學生可以在家里做的實驗有:測量鹽水和糖水的冰點、往保溫瓶里倒水時音調的變化、敲擊裝有不同體積水的同一瓶子時音調的變化、用一張紙蓋住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使杯子倒過來時水不會流出來等。
方法三: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模式
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物理是一門很難學好的學科,特別容易聽不懂。因此,初中物理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適當停頓,及時檢查講課質量尤為重要。比如留學之路,課上隨機問幾個小問題,對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幾句口頭表揚。學生也樂意繼續聽,有了互動,也方便教學的繼續。
同時要反復提醒學生注意概念的理解與分析,理解其物理意義。基本概念理解透徹了,才有物理基礎。基礎知識不能有模糊之處。自習時可要求學生背誦、記憶,課上提問檢查。
教授新課時,教師應結合生活中各種現象進行類比教學,舉一反三。課堂上,教師應多講解考試中的關鍵例題。對于一些有難度、有偏頗的題目,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在課后尋求幫助,照顧學生的整體學習進度,不失大局。
方法 4:學習物理的技巧
(一)做好本章知識的總結
初中物理知識點繁多、雜亂,做好章節總結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可以在每章老師下課后系統地復習課本知識,并將考試要考的重點記錄在一本書里初中物理學習方法和技巧總結,可以用圖表或文字來表達。根據我自己的教學經驗,初中物理的知識點主要有:相對運動、壓力、浮力、聲現象、光現象、物理狀態變化、凸透鏡成像、密度測量、二力平衡、杠桿、滑輪、歐姆定律、家用電路、機械能與內能、比熱容、電磁學(發電機、電動機)等。這些都是中考的重點內容,學生要牢牢掌握。
(二)多做課后練習
俗話說“光說不練就是作秀”,我們要把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前提下,可以拓展一下個人能力,買一本基礎的練習冊,不要太多,認真研究。多做基礎經典老題。一些比較陌生、偏僻的題目可以盡量少做。做題時,也可以改編經典例題,吸收其中考查的知識點。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考試的戰場上百戰百勝。
(三)多讀課本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答疑能力,課本閱讀極其重要。我們可以把它分為課前閱讀、課中閱讀、課后閱讀三個步驟。通過課前閱讀,可以對新課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明確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并做上標記,以便在上課聽老師講解時突破和克服困難。課堂閱讀是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進行的閱讀,對于重點知識點,要邊讀邊做筆記。課后要結合課堂筆記進行鞏固和復習。按照這三個步驟來,學物理就不再難了。
學物理沒有過程,就好比蓋房子沒有地基,如果只會背概念,不會用,時間長了那些物理術語、公式、原理就會忘得一干二凈。“熟練來自勤奮,浪費來自玩樂,形成來自思考,破壞來自粗心。”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要有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學習有方法,但沒有固定的方法。在初中物理學習的道路上,希望同學們結合自身特點,穩步前進。學習物理是需要吃苦的,愛因斯坦說過:“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汗水。”綜上所述,學習物理需要端正的態度,需要敢于吃苦的勇氣。希望同學們在學習物理的道路上,勇攀高峰,根據自身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看完初中物理的學習方法與技巧,你還可以閱讀:
1.初中物理學習方法
2、初中物理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3.初中物理學習方法與技巧
4.學習初中物理的學習方法
5. 綜合學習物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