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本篇關于高中物理教案設計(多篇)的文章由好范文網會員推薦,希望對大家的學習和工作有所幫助。
優秀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方案(上)
1.教學目標
1.1 知識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等溫變化;
(2)理解波義爾定律的內容和公式,知道該定律的應用條件。
(3)理解等溫變化PV圖、P-1/V圖的含義,增強運用圖形表達物理規律的能力;
1.2 流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體驗探索等溫變化規律的全過程,體驗實驗中的控制變量法以及收集、處理數據的方法。
1.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親身體驗物理現象,關注物理表象的形成;領悟科學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是、創新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難點與重點
重點:讓學生體驗探索未知規律的過程,掌握一定質量氣體在等溫變化過程中壓強與體積的關系,理解pV圖的物理意義。
難點:學生實驗計劃的設計;數據處理。
3.教學輔助工具:
塑料管、乒乓球、熱水、氣球、透明玻璃筒、真空泵、U型管、注射器、壓力表。
4. 設計思路
學生在初中已經有了固體、液體、氣體的概念,在生活中也有了熱脹冷縮的概念,但對氣體三個狀態參數之間的關系并不清楚。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證精神。本堂課首先通過一個簡單的演示實驗,讓學生了解到氣體的質量、溫度、體積、壓強這些物理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然后與學生討論實驗方案,確定實驗的重點,然后師生共同操作實驗,處理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并深入討論貝語網校,最后簡單應用等溫變化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5.教學過程:(略)
優秀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方案(下)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2.理解靜電平衡時,凈電荷只分布在導體表面,內部場強度處處為零。
3.了解靜電屏蔽及其應用
教學困難
【重點難點】靜電平衡態;導體在電場中的特性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1. 復習題
1.什么是靜電感應?
2.靜電感應的本質是什么?
3. 靜電感應時,如果用手觸摸導體,然后移除源電荷,導體會帶什么電荷?
如果導體接地會怎樣?如果左端接地會怎樣?
2. 新課程教學
1. 電場中的導體
1、金屬導體的特點:
它是由做熱振動的正離子和做無規則熱運動的自由電子所構成。
2.靜電感應現象
問題:在源電荷電場中引入金屬導體是否會影響空間各點的場強?
導致金屬中電子定向運動的機制是什么?這種運動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金屬導體內部有電場嗎?
答案:重新分配空間電場
源電荷的電場使導體內部的自由電子有方向地運動
靜電平衡態:導體中(包括表面)電荷不發生定向運動的狀態稱為靜電平衡態
4.靜電平衡狀態下導體的特性:
(1)若內部場強處處為零(若不為零,自由電子會繼續運動,直到總場強為0)
(2)導體中沒有自由電荷的定向運動
(3)導體表面凈電荷分布
實驗證明:法拉第圓柱實驗
⑷ 導體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于表面
理論證明:中性導體帶電后,由于同種電荷互相排斥,凈電荷只能分布在表面。
反證法:若內部有自由電荷,則內部場強不為0,導體就不處于靜電平衡狀態。
5.靜電平衡時導體周圍的電場分布:
上圖所示的空間內實際電場分布并沒有顯示任何虛線電場線。
2.靜電屏蔽
1、腔體導體的特點:
凈電荷僅分布在外表面,內表面不帶電,腔內無電場
1.靜電屏蔽
外部電場對內部儀器沒有影響,若在腔內放置源電荷,外部對內部沒有影響,但內部對外部有影響。
實驗演示:將收音機放在金屬網中會降低聲音的音量
如果球殼接地,其內外就不會互相影響。
3. 申請
電器儀器和電子設備都有金屬外殼
通信電纜外面包裹著一層鉛
高壓帶電作業人員穿金屬網工作服
通訊工具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接收信號較弱
(三)鞏固練習
例1:如圖所示,在原本不帶電的金屬導體殼體中心放置一個正電荷,試分析A、B、C三點處的場強:
A.EA≠0,EB=0,EC=0
B.EA≠0,EB≠0,EC=0
C.EA≠0,EB≠0,EC≠0
D.EA=0,EB≠0,EC=0
例2:如圖所示,A、B是兩個放在絕緣支架上的金屬球,兩個球都不帶電,用導線連接起來?,F在把一個帶正電的小球C靠近B,用手觸摸B球。移開導線高中物理的內部聯系題,再移開C球。則A、B所帶電荷為:
球 AA 帶正電,球 B 帶負電
球 BA 帶正電高中物理的內部聯系題,球 B 帶中性電
球 CA 帶中性電,球 B 帶負電
D. 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例3:一根長度為L的金屬棒,原來不帶電。現將一個帶電量為q的正電荷放在距棒左端距離R處,并與棒成一線。則棒上感應電荷在棒內部中點O處產生的電場強度的大小和方向。
(四)總結
1、靜電平衡時導體的特點是什么?
2、靜電屏蔽適用于哪些場合?其應用有哪些?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三)
一、問題中心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 這個問題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范圍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很多課程的基礎,設計好這堂課要講授的課程內容,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但是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適應變化,一味的照本宣科,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會降低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當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說明教師設計的問題超出了學生的認知層面。雖然教師設計的課程內容自己很熟悉,但是應該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很多教師會忽略這一點,這樣既不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簡化和分析問題,也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提問的提問性。
2. 課堂問題設計注重結果,忽視過程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課程,老師除了做實驗,講解。但是在問題設計方面,老師并沒有真正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雖然老師設計了問題讓學生回答,但是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老師給學生獨立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時間非常少。當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某一知識點時,接下來就會出現新的問題和知識。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思考時間不足。在課堂老師的授課氛圍中,學生回答的時間非常短,當一個學生的回答不足以引起老師的興趣時,老師就會把目標轉向下一個學生。這樣很容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的消極情緒,學生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比解決問題的結果更重要。學生掌握知識是通過掌握這個知識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而不是結果。這應該引起老師的重視。
2.以問題為中心的高中物理課堂
由于學生正處于思維成長的黃金階段,教師要做的就是利用其學科知識的特點,全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好地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吸收知識,打破學生的固定思維模式,減少學生學習的負遷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真正實現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使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意識。
1. 問題導向練習課講解
以往課堂練習的教學方式是老師講完本課內容后,課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做練習,然后隔一段時間再由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講解。在這種答題過程中,首先學生的答題時間是有限的,其次老師先讓學生自己做,然后再老師講解,這樣無法幫助學生分析練習,只注重解決本題,而不是教學生掌握同類題型的答案,學生再遇到同類題型時,無法更好地解答。因此,在練習課的講解過程中,老師要講解題型,學生掌握這種方法,以后解答同類題型就會容易得多。
例:一質量為m的物體放在水平鋼板C上,鋼板間的動摩擦系數為μ。物體受相對地面靜止的光滑導槽A、B控制,只能沿水平導槽運動。現使鋼板以v⒈的勻速向右運動,同時用力F拉物體(沿導槽方向),使物體以速度v2沿導槽勻速運動。求拉力F的大小。
分析:這道題中摩擦力不再是單方向向上的,而是拓展到平面上的摩擦力分析,結合相對運動,難度較大。
設計問題:
(1)物體在運動過程中,作用于物體的力有多少個,各力的方向是什么?
(2)物體相對于鋼板運動的方向是什么?
2. 問題導向實驗課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課程,但實驗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因此很大程度上學生很少有時間真正自己做實驗,更多是在老師的示范下做實驗。
中學物理實驗課教學要以問題為導向,把實驗課的學習變成探究式的實驗課。在電學這門課上,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做實驗,真正了解什么是電,電的具體操作流程,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知識的學習在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而不是死記硬背。因此,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
您還可以在好范文網搜索更多我們編輯整理的高中物理教案設計范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