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的讀者對象主要是高中物理選修科目(即選擇了物理作為高考科目)的學生,文章將圍繞“如何學好高中物理”這個主題,分為兩個方面展開。
物理是一門和數學一樣難的學科,經常成為剛進入高中的學生的“攔路虎”,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呢?筆者認為,想要學好高中物理,應該在以下兩個方面下功夫:第一,要深刻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規律、定理;第二,要科學高效地解決問題。接下來,筆者就對以上兩個方面進行逐一分析。
1. 你必須深刻理解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定理
相對于初中物理的內容留學之路,高中物理涉及的一些概念相對復雜抽象,物理定律、定理的表達也比較繁瑣、難記。很多學生剛學高中物理時,會不經意間忽略了對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同時不去深究公式的來龍去脈,對每一個公式依然采用初中的死記硬背模式;誤以為只要加大“刷題”量,物理成績應該不會太差。殊不知物理概念、定律、定理和相關公式才是“整個高中物理大廈”的基石,如果這個基礎沒有打牢,想學好高中物理其實是天方夜譚。那么,如何才能對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有深刻的理解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 仔細閱讀課本
在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過程中,高中物理課本是最重要的書,這一點毋庸置疑!有些學生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覺得課本的內容不值得一讀,粗略看完課本后就把它放在一邊,拿起各種練習冊開始“做練習”。其實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課本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課本不僅提供了要掌握的物理概念、定律、定理和相關公式,更重要的是,課本會對它們的起源和發展給出非常詳細的解釋。
因此,學生在閱讀教材時,要逐字逐句地認真學習,如果讀過一遍還不能理解字面意思,就應該讀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真正理解、吃透教材為止。俗話說“讀百遍書,其義自明”,就是講這個道理。閱讀教材時,要邊讀邊想,多問問題。比如:為什么要引入這個物理概念?這個物理概念是怎么定義的?這個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只有在閱讀教材時多問問題,才能對教材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只有對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建立起系統而深刻的理解,才能進一步把它們運用到各種實際問題中,才能游刃有余地做題。
很多時候,學生之所以對某些物理題目不知所措,追根溯源,幾乎都與對課本的學習不夠重視有關,導致對物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和公式缺乏深刻的理解。
2.重視物理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一些基本物理概念的定義、物理定律和定理的發現和建立,都是通過對有關實驗結果的分析而得到的。
因此,學生在通讀課本后,應認真對待課本各章中的演示實驗和小組實驗,認真觀摩老師在課堂上做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并在物理實驗室中獨立完成小組實驗,通過親身實踐,才能輕松掌握相關物理實驗的設計思路,進一步理解由實驗結果導出的基本物理概念、規律和定理。
但由于各個高中物理實驗設備等硬件設施的差異,部分學校在高中物理課上很少有課內演示實驗,甚至無法進行學生必須完成的全部小組實驗。如果遇到這樣的客觀情況,學生可以利用線上資源(在B站搜索“高中物理實驗”,會找到相應的演示實驗視頻)觀看學習。筆者也收集整理了一套比較經典的同步演示實驗視頻,詳情見文末的資源獲取方式。
2.科學高效做題
學習高中物理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做練習。做練習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某個知識點,懂得學以致用;同時,通過做練習,還可以總結出一些應對各類考試的有用的解題技巧。但是,很多學生對做練習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比如,有的學生每學期買N(N≥2)本練習冊,同時開始做;有的學生對做錯的題目一笑置之,改完就忘了等等。結果,很多學生覺得自己有些委屈,因為他們確實花了很多時間在“題海”里暢游,卻始終無法到達自己想要到達的彼岸——考試拿高分。那么如何才能科學、高效地做練習呢?筆者認為,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 培養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規范
高中物理題目(特別是綜合計算題)比較長,有時看一遍可能不能完全理解題目意思或找到解題方法。因此做題時要養成圈出“關鍵詞”的習慣,如: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單詞——“勻速”、“勻變速”、“變加速度”等;描述物體受力特性的單詞——是否考慮引力、接觸面是否光滑;描述臨界狀態的單詞——“剛好”、“最大”、“至少”等。
同時,在看題時,要把題目中的物理量“翻譯”成物理語言,即邊看題邊在物理量旁邊標注相應的物理符號,并盡量根據題目意思畫出相應的流程圖、受力分析圖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可以幫助你一眼看出哪些物理量是已知量,哪些物理量是需要的,還可以進一步幫助你聯想到要用到的相關公式,這樣就能更加輕松快捷地找到解題的切入點。
另外,在解計算題時,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書寫格式要求。高中物理計算題的計分點是看是否有“原公式”和“對應的解結果”。因此,在解計算題時,一定要把需要用到的原公式寫出來。這里說的原公式,并不是完全照搬課本上的公式,而是結合實際題目給出的相應符號來寫。例如:如果題目給出的物理量字母有對應的下標或大小寫字母,那么在書寫時,就應該用實際的物理量符號代入,寫出原公式。寫完要用到的原公式后,就要開始計算題目要求的解法。這時,有些同學就容易犯把“物理計算題”誤認為“數學計算題”的錯誤——把繁瑣的計算過程直接寫在答案里。這樣做的壞處是,除了“讓閱卷老師眼花繚亂”外,就沒有計分點了。因此,學生在計算物理計算題時,只要寫出最終的計算結果(或者中間用到的物理量的大小)即可。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計算結果一定要附上正確的單位,否則寫錯單位也會被扣分。
最后高中物理的物理語言,很多同學在做計算題時都會犯的一個致命錯誤就是寫“連續式”,即“A=B=C=D=......”。寫“連續式”的隱患在于,只要有一個步驟寫錯了,整個式子就不能得分!所以,在解計算題時,盡量把每個式子分開寫,然后在最后的計算中把它們一起解出來。
2、關注“主旨”(也叫“問題根源”),學會舉一反三,運用到其他類似的案例中。
所謂“題根”或“題干”,是指每章中都有一些基本的典型題型,這些題型的特點是其中蘊含的解題技巧和方法經常會用到其他同類題型中。如果能把“題根”學透,熟能生巧,就能很輕松地把相應的解題技巧移植到其他題型中,達到“以一當十”、“高效解題”的目的,也能讓學生不至于深陷“題海茫茫”的泥淖。
當然,除了注重“主旋律”之外,適當創設一些與時俱進的新題型也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每年高考試題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最新的科研成果或時下熱點話題。但即便是所謂的新題型,也往往是“舊瓶裝新酒”——即題目涉及的情況是新的,但解題思路仍然是經典、基本的方法。
2、總結“錯題”,盡量不要第二次陷入同樣的??“陷阱”。
學生在做練習時,一定要養成總結“錯題”的習慣。實踐經驗表明,以前做過的錯題往往是容易繼續犯錯的“高危”題,因為潛意識的思維定勢會誘導你再次陷入同樣的??“陷阱”。那么,如何高效總結錯題呢?由于學生通常學習時間有限,筆者建議,總結錯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紅筆在錯題旁邊用自己的語言寫下一些經驗(不是照搬練習參考答案的解析),然后經常把錯題拿出來反復做,直到達到“條件反射”的狀態——即“只要看到一道錯題,相應的解題思路就會如河流般從你的腦海里涌出”。當然,如果有時間,最好把錯題按照知識點分類(錯題集),這樣方便后續長期使用。
結論
總之,學好高中物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中的一些觀點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的,只是給學生學好高中物理的一個起點,至于學生在這條路上能走多遠,還是要看學生自己的努力!祝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高中物理!
【作者簡介】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獲物理學教育碩士學位;曾在福建省重點高中任教高中物理的物理語言,具有多年高中物理教學及輔導經驗。
【《高中物理實驗寶典》視頻資源如何下載】在公眾號后臺(菜單欄)發送關鍵字:即可獲取下載鏈接。
【溫馨提示】本公眾號會不定期推送一些高中物理學習相關的文章和資料,敬請關注!如果本文對你有用,請收藏、轉發、點擊閱讀、點贊;如有相關問題或建議,可在公眾號對話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