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物理期末考試質量分析的文章,歡迎閱讀!
第一部分: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一、試題分析 1、出題意圖:本輪試題設置力求體現物理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要求,在注重雙基考核的同時,力求突出重點,重視考查物理實驗和知識形成過程,重視考查學生的科學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旨在通過本次隨機測試,檢測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試題結構模擬中考真題,部分題目根據中考典型題型編寫,旨在通過考試傳達課程改革的要求,對課堂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2、試卷分析:試題涵蓋了考試范圍內的所有知識點,上半學期的知識占37%,下半學期的知識占63%。
基礎題難度降低,面向全體學生;重點知識點難度適當增加;能力要求題分布在各專業題中,并有大量實驗題。
例如第9題的選擇題考察兩種力平衡的條件,這道題既要求學生能夠判斷物體是否平衡,又要求學生能夠分析平衡的條件八年級下冊物理第10-12章教案,對能力的要求比較高。
第10題是考查科學實驗方法的選擇題,以具體的實驗為例,比較實驗方法,避免糾結于科學方法的名稱,減少不必要的思考過程。
第20題是最后一道填空題,該題根據中考情景題改編,考查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為了降低難度,題目提供了較多的提示。
實驗題不僅考察學生基本的實驗知識與技能,也重點考查實驗設計能力,如第29題的數據表格設計、實驗研究對象的選擇;第30題的實驗數據匯總等。
簡而言之,上述題目的題型與中考的典型題目比較接近,但題目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準備,并降低了題目的難度。
3.試題改進 本次隨機抽樣雖然題型沒有變化,但選擇題作為第一題后,難度還是沿用原來的標準,對學生答題心理會造成一定影響,在以后的試題中,可以適當降低第一題的難度。
第十九題“能否使固體鐵塊的密度大于固體銅塊的密度?”似乎不太準確,容易引起學生的誤解。如果將本題中的“鐵塊”改為“鋁塊”,學生的困惑可能會減少。
2.考試成績統計 德州中學、東昌東校等21所學校參加了此次集中閱卷,總體考試成績如表1所示,最高平均成績為87.24分、64.34分;最高優秀率為98.31%,最低僅為65.19%;最高優秀率為89.27%,最低僅為28.1%。可見參加集中閱卷的各學校教學質量存在較大差異。
表一:21所學校總體情況 20所學校考生人數 平均分數 通過考生人數 通過考生人數 成績優良人數 成績優良人數 合計 3121 76.22 2623 84.04% 1787 57.26% 表二:21所學校學生成績分布 分數范圍 100 99-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29-20 19-10 9-0 考生人數 1 791 995 544 292 166 128 81 67 44 9 所占比例(%) 0.0% 25.3% 31.9% 17.4% 9.4% 5.3% 4.1% 2.6% 2.1% 1.4% 0.3% 我們通過網絡整理出了65所學校的八年級物理考試成績,最高分為100分,最低分為0分(共15名學生,不排除有的學校會將沒有參加考試的學生報為0分)。
:除育英學校外的67所學校中,最高平均分為96.34,占61.86%;%。表 3 全區總體情況 學校數 實際受試人數 平均成績 及格率 優秀率 68 12912 81.18 89.20% 69.07% 表 4 全區分數區間分布 分數區間 100 99-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39-30 29-20 19-10 9-0 人數 1615 794 448 320 242 169 110 32 比例(%) 0.9% 38.5% 29.3% 13.6% 6.7% 3.8% 2.7% 2.0% 1.4% 0.9% 0.3% 每 50 所學校分別抽取 2 個中等班進行抽樣分析,樣本量為共計3338人,平均成績80.6分,及格率88.71%,優秀率66.21%。表5:各題得分情況分析: 題號 得分率 知識點 答題情況 選擇題 84.6% 1 97.4% 人體溫度估算 選擇A或C,與溫度計的測量范圍相混淆 2 93.0% 識別物質的物理量 選擇A質量 3 95.5% 沿海地區溫差大的原因很少出錯 4 93.8% 少數分子移動 選擇B分子引力,或D分子間隙 5 97.0% 內能 選擇B 0℃以下的物體沒有內能 6 85.9% 機械能轉換 選擇B射箭,或C墊式排球 7 79.5% 空中飛行的籃球的機械能 選擇只具有動能,或只具有勢能 8 73.5% 密度 選擇A水結冰成冰或B筆記本誤認為是電腦 9 46.6% 不能判斷兩種力在平衡條件下是否平衡 10 84.0% 不能理解科研方法填空題的含義 81.3% 11 94.3% 溫度、溫標、溫度計讀數 溫度計讀為17℃ 12 76.4% 內燃機壓縮沖程的能量換算錯誤 13 78.6% 內能改變方式、動能改變內能的方式寫成摩擦 14 82.5% 比熱容的基本概念 比熱容單位的寫法和讀法錯誤 15 88.0% 密度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二年級物理質量期末試卷分析
物理教研員:鮑素春
1.試題分析及考生整體水平。
初二物理考試試題由物理教研員自行制定,試題緊扣新課標,題型穩定,試題難度適中,題型覆蓋面廣,靈活性強,與生產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加大實驗探究題的測試強度,注重對學習物理過程的考查,符合新課程理念。
這學期時間短,工作量大,從教材內容來看,考試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一本書的內容,都是電磁學相關的內容。由于是第一年使用人教版教材,老師還不習慣,學生很難一下子接受電學的綜合計算,基礎還沒有打好。
從時間上來說,老師剛剛講完課,沒有時間復習,學生練習得很少。
由于主觀原因,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需要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探索,而學生這方面的能力還比較差,難以適應考試題型靈活多樣的變化,從而失分。
從考試結果來看,有能力學習的學生還可以取得好成績;沒有能力學習或者不想學習的學生成績就會很差。
全區初二年級參加考試學生共715人,其中90分以上學生38人,優秀學生90人,最高分為99分。
但從成績單上可以看出,成績在29分以下(含29分)的學生有217人,三中尤為明顯,參加考試的164名學生中,有109人的成績在29分以下(含29分),原因之一是該校少了一節物理課。
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導致平均分數較低。
因此,要大范圍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只注重尖子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中下等學生。
唯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區域教育的均衡、可持續發展。
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物理成績表
項目
學校
參加考試
人數
總成績
平均的
觀點
出色的
人數
出色的
速度%
經過
人數
經過
速度%
窮學生
人數
窮學生
速度%
北一中學
169
7309
41.8
10
5.7
三十八
21.7
四十五
25.7
北二中
382
21453
54.7
80
20.4
190
48.5
63
16.1
北三中學
164
4119
25.1
4.3
109
66.5
全部的
715
32881
四十六
90
12.6
235
32.9
217
30.4
2. 學生答案分析及失分原因:教學建議
(一)單項選擇題:(共16題,32分)
本題難度不大,重在考查基礎知識以及與生產、實際生活的聯系,得分率較高。
但也有個別題目失分,如:3(本題是根據實物圖分析電路故障,難度不大,但學生分析電路故障時出現問題,導致失分)、11(綜合分析燈泡亮度問題,學生應變能力不強,能力相對較差)、15(本題涉及電功率的綜合計算,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公式進行計算,缺乏邏輯推理能力,導致失分)。
(二)填空題:(共13題,29分)
1、答題情況分析:該部分考試內容涉及面較廣,強調基礎知識及其應用,注重對過程的考察,該題信息量較大,靈活性較高。
尤其對于開放式問題,學生的回答并不太好。
學生不懂審題,語言表達能力差,導致失分嚴重。
2. 失分最高的題目是2、5、11題。
失分原因主要有: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好八年級下冊物理第10-12章教案,不能靈活運用,獨立思考能力差,從題目中獲取信息能力差,復習題型能力差,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差等。
例如:第2題考查如何利用水果電池獲得更高的電壓,學生缺乏生活經驗,答案五花八門,不著邊際,導致扣分;第5題用詞不準確,導致扣分,10A是插頭允許的最大電流,學生卻寫成額定電流。
這是一道開放式的問題,考查學生對實驗方案的分析和評價。學生失分的原因是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第 11 題考查的是實際問題,是書中問題的變體,但學生無法回答。
這說明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
(三)繪畫題:(3 道題,共 6 分)
本題考查的是基本的電氣圖表繪制能力,由三道小題組成,包括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連接家用電路、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場。
扣分原因包括:畫圖不規范,與實圖接駁時有交叉,電線沒有接到端子上;做題不注意留學之路,有的同學在標注電源正負極時,把電流的方向標注了,導致扣分。
(四)實驗探究題:(3道題,共20分)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基本的實驗研究能力,例如: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考查基本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等。考查內容比較全面,題目難度不大。
第1題從實驗中常見的電路故障入手,提出假設并進行驗證,綜合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導致第2、3題失分。
第2題測試哪些因素與電磁鐵的磁場強度有關。是書中的基礎探索性實驗,測試基本實驗方法。測試難度不大,得分率較高。
第3題考查小燈泡額定功率的測定,考查內容全面,綜合性強,實驗數據處理時不允許計算額定功率的平均值,但同學們沒有切中要點,導致扣分。
(五)計算題:(2題,共13分)
問題1考查用電能表測量電功率的計算,題目不難,是一道基礎計算題,但學生對電能表上標示的3000r/kw·h不理解,導致計算錯誤。
第2題考查動態電路,前兩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電路的分析和對基本公式的理解與運用。第三題計算小燈泡的功率調節范圍,但學生認為最小功率為0,導致失分。
其他扣分原因包括不理解公式、誤用公式、計算不準確、遺漏單位等。不過,也有個別學生算對了數字,但沒有公式,所以沒有得分。
3.教學建議:
1、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要求不能松懈。
基礎知識包括物理現象與物理事實、物理概念與規律。
培養學生構建物理場景的能力十分重要,物理場景的本質是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連續變化的畫面,構建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變化的動態過程的準確性和速度代表著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
2、要繼續高度重視實驗,學生只有對過去做過的一些實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才能面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實驗課題,做出自己獨立的判斷。
3.強化實驗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基本實驗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總結經驗的能力;加強實驗操作訓練,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加強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優化實驗方案,學會科學地評估實驗。
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系統理論知識的能力。
我們注重實驗過程的訓練,精心設計和編寫練習,教導學生靈活、創新、有針對性。
4、在今后的計算題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平時要加強此類題型的訓練,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計算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
其次,教師應深入理解課程標準,認識到在有公式的重點章節中一定會出現計算題,應明確每個公式的物理意義,例如:力學中的簡單機械、機械效率計算;電學中的電功、電功率計算等。
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對這些重點章節的公式、概念、原理等深刻透徹地理解,重在落實,通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來反復強化訓練。
第三,要注意培養學生從文字、圖表等不同渠道綜合獲取信息的能力,教會學生閱讀信息的能力,從信息中讀取有用的信息。
四是要訓練學生經常性讀“名牌”;五是要注重訓練基本計算能力,盡量避免做疑難、怪題,減輕學生負擔。
4.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以下基本能力:
1.觀察能力: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并確定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和發生條件的能力。
2.實驗研究能力:能根據研究目的和現有條件設計實驗,正確使用儀器,正確記錄實驗數據,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總結出簡單的科學規律,并用科學術語、簡單的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3.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從大量的物理現象和事實中辨別出相關和不相關的因素,找出共同的特征,并由此得出概念和規律的能力。
4.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能夠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能夠運用觀察和實驗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簡單的物理問題。
【二年級物理期末考試質量分析】相關文章:
八年級物理試題質量分析報告10-09
八年級物理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10-01
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 12-07
語文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報告10-20
二年級“精品”物理教案設計10-08
九年級物理考試質量分析10-01
英語期末考試質量分析工作方案10-07
物理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精選11篇)11-16
質量分析報告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