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和化學第 1 卷 物理學
1.選擇題(共14題,每題2分,共28分) 注:1至11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 用不同的力度敲擊同一個鼓面時,鼓面發出的聲音的不同之處是( ) A.響度 B.音高 C.音調 D.頻率 2. 以下哪種做法符合安全用電常識?( )
A.有人觸電時,應立即用手拉人。 B.保險絲燒斷時,應換用銅線。 C.打掃時,用濕抹布擦拭墻上插座。 D.換家用照明燈泡前,應先關掉開關。 3.下列哪項現象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來解釋?( )
A. 陽光下地面上人的影子B. 看到岸邊樹木在水中的倒影C. 游泳池里的水看起來更淺D. 露珠下的葉子的葉脈看起來更大
4、用一根帶負電的橡皮棒靠近一個輕球,兩者互相排斥,則球所帶的電荷為( ) A.不帶電 B.帶正電 C.帶負電 D.不帶電或帶正電 5、一學生站在一面平面鏡前2m處,他移開平面鏡0.5m,此時他的像與平面鏡的距離為( ) A.1.5m B.2m C.2.5m D.5m
6.下列裝置中,利用電磁感應現象作為原理的裝置是( )
A.發電機 B.電動機 C.電磁繼電器 D.電磁起重機 7.在下列電路中,電流表測量L1燈的電流。
()
8、如圖所示,施工人員把繩子一端固定在磚塊上,在繩子的另一端綁上重錘,用來檢查墻體是否垂直,當重錘靜止不動時,平衡重錘重量的力是( )
A.磚塊對繩子的作用力 B.繩子對磚塊的作用力 C.重物對繩子的作用力 D.繩子對重物的作用力 9、圖中是人看遠處物體時眼睛光路示意圖,此人的眼睛是( ) A.近視,應戴凸透鏡材質的眼鏡 B.近視,應戴凹透鏡材質的眼鏡
C.遠視眼應戴凸透鏡眼鏡 D.遠視眼應戴凹透鏡眼鏡
10.把兩個質量相等的實心球A、B放入足夠深的水中,A球浮在水面上,B球沉到水底,兩球靜止時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A、FB,兩球的密度分別為ρA、ρB,則( )
AFA>FB;ρAFB;ρA>ρBCFAρB
11.如圖所示,河對岸修建了一座用輕質材料制成的懸索橋,一個人以恒定的速度從橋的左端走到橋的右端,橋面始終保持水平。忽略懸索橋和繩索的重力,計時從人從懸索橋左端開始計時。當人在懸索橋上行走時,懸索橋右端地面支撐力F與行走時間t的關系為( )
注意:12至14題每題至少有兩個正確選項。
12、如圖所示,用活塞將一定質量的氣體封入一根厚壁玻璃管內,當快速向下壓活塞時,玻璃管內的氣體( )
A.密度不變 B.溫度升高 C.分子熱運動減慢 D.內能增加
13、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塊P從中點滑向b端,忽略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路總電阻減小B.燈L變暗C.R1的功率增大D.R2的電壓變化小于變阻器電壓的變化
14、如圖是某學生制作的水容器示意圖,一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插入容器口部的橡皮塞中,橡皮塞與玻璃管、橡皮塞與容器口部均是密封的,玻璃管內的水面剛好與管子下端齊平。打開閥門K,接一杯水,然后關閉閥門,此時玻璃管下端仍在水中。那么,接水量與容器口部的接水量之差是( )
A.玻璃管外的水位下降。B.玻璃管口的水位上升。
C.容器底部內表面a點的壓強保持不變 D.容器內玻璃管外部氣體的壓強增大 二、填空(本題共10題,每題2分,共20分)
15、我國“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起飛時,飛行員以飛機上的椅子為參照物,操作正確。以甲板為參照物,操作正確。
16. 太陽內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核反應(可選“裂變”或“聚變”)。太陽在真空中發射的光速為 m/s。
17.石油是生產汽油的原料。石油是一種能源(選擇“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在四沖程汽油發動機的做功沖程中,高溫高壓燃料氣體的內能被轉換成活塞能。
18、太陽能汽車的太陽能電池板是由材料制成的(選擇“導體”、“半導體”或“超導體”);當汽車剎車時,車內的人會身體前傾,這是因為人有。
19. 為探究利用平面鏡成像時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是否相等,應設計一個實驗,其目的如下。
20、在蘋果園里,可以聞到蘋果的香味,這就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如果把兩塊鉛塊壓在一起,使它們復合成一個整體,需要足夠大的力才能把它們拉開,這就說明它們之間有分子存在。 21、如圖所示,當開關S閉合時,通電線圈帶磁性留學之路,通電線圈的右端為極點。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塊P從a端滑動到b端時,通電線圈的磁性(選擇“逐漸增大”、“逐漸減弱”或“始終不變”)。
22. 某同學在學習了凸透鏡成像規律后,想探究“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與物距的關系”。實驗中,物距應為(選擇“小于”、“等于”或“大于”)焦距。本實驗應至少收集一組數據。23. 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從水面斜射到水面,請畫出折射后的光線。
24、請把圖中設備完整連接起來。要求:兩盞燈串聯,電壓表只測量L1燈兩端的電壓。
三、計算題(本題共3題,共20分)
25.(6分) 一個簡易太陽能熱水器主要由一個敞開的水箱組成,水深0.5m。
數量為200kg,在陽光照射下,水溫由20℃升至35℃,水的比熱容為4.2×103
焦耳/(千克·℃),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煤的發熱量為3.0×107
J/kg,g為10N/kg。計算:(1)水對水箱底部施加多大壓強?(2)水吸收多少熱量?(3)這多少熱量相當于多少公斤煤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26.(6分)如圖為電熱干燥箱簡化電路圖。S為感溫探頭開關,電源電壓為220V,R1為加熱電阻電磁初中物理,R2為阻值為110Ω的電阻。當開關S接在“2”時為高溫檔,R1的功率為110W;當開關S接在“1”時為低溫檔。計算:
(1)R1的阻值是多少? (2)當電路處于低溫范圍時,電路中的電流為多少? (3)當電路處于高溫范圍時,電路通電10分鐘后,R1消耗的能量為多少?
27.(8分)將600N裝飾材料放置于水平面上,裝飾材料與表面的接觸面積為0.3m2。
工人采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系統,以 6m 的恒定速度提升裝修材料。滑輪系統的機械效率為 80%。請問:(1)當裝修材料放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施加的壓力為多少?(2)提升裝修材料做了多少有用功?(3)工人在繩索的自由端施加的拉力為多少?
四、簡答題(本題共2題,每題3分,共6分)
28、實驗室桌子上有一個打開的空鐵盒,現在往鐵盒里灌入遠低于0℃的干冰(固態二氧化碳),看到干冰里冒出大量“白色氣體”,鐵盒外壁出現白霜,請解釋白霜是怎么形成的?
29. 用手推水平地面上的一個木箱,箱子會向前滑動。推幾次之后,你會發現一個現象:箱子離開你手的速度越快,它從運動到靜止的距離就越長。請解釋這一現象。
五、綜合題(本題共3題,共16分)
30.(5分) 為了確定某種固體是晶體還是非晶態固體,小華想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與時間的關系。所用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
(1)在加熱過程中,某一時刻溫度計內液面的位置如圖B所示,此時溫度計上的讀數為℃。
(2)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第6分鐘時所有固體都變成了液體。
數據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出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
(3)由圖像得出的結論是。 (4)該固體是。(選“晶體”或“非晶態”) 31.(6分)已知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電流、電阻、通電時間有關。
探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關系時,可選用下列設備:8V穩壓器一只;20Ω、50Ω滑動變阻器各一只;秒表、開關一只;一個塑料盒接U型管,盒內封入空氣,盒內電阻絲阻值為20Ω的實驗裝置;導線若干。 (1)本次實驗最好選用20Ω滑動變阻器。
(2)連接好的實驗圖如圖13所示。每次實驗結束后(即得到一組數據),必須斷開開關,打開盒蓋上的排氣口,U型管內兩個液面迅速回到原位。過一會兒,再關閉排氣口,方可進行下一次實驗。請為實驗畫一張表格,表格中必須包含必要的信息。
(3)某學生重新設計實驗方案:在第一次實驗記錄高度差后,立即移動滑塊加大電流進行第二次實驗。每次實驗加熱時間相同,記錄的U型管內兩液面高度差分別為Δh1、Δh2等。該學生在處理數據時,想用Δh2來間接反映第二次實驗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他的數據處理正確嗎?原因是。 32.(5分)在探究“物體的動能是否與質量、速度有關”的實驗中,小明首先探究“物體的動能是否與質量有關”。所用到的設備有:用長木板做成的斜面;三個不同質量的實心鐵球;木塊。各設備裝配示意圖如圖所示。 (1)每次實驗都要移動鐵球
從斜坡
從靜止中解脫出來,
目的
是的。
(2)鐵球的動能通過 間接反映出來。
(3)這個實驗很難進行。
(4)有同學對小明的實驗方案進行了改進:不再使用木塊,而是在木塊的位置固定一塊較大的擋板,并在擋板前面粘貼一塊厚的長方形橡皮泥,如圖所示。每次實驗結束后,再更換一塊相同的橡皮泥。除此之外,小明的方案還需要做哪些相應的調整?(如有必要,可以增加其他設備) 答案
一、多項選擇題
1. A 2. D 3. B 4. C 5. C 6. A 7. C 8. D 9. B 10. A 11. B 12. BD 13. BCD 14. ACD II. 填空
15. 靜:動 16. 融合 3×108
17.不可再生機械 18.半導體慣性 19.3倍;使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20.運動引力 21.S逐漸增大;22.大于6
23 24
25,省略 26,省略 27,省略
28、低溫干冰在升華時會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周圍溫度迅速下降。同時,低溫干冰與鐵盒之間發生熱交換,使鐵盒溫度不斷下降。鐵盒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極低的鐵盒,在鐵盒表面凝結成細小的冰晶,即:白霜。
29、當人推一個箱子時,箱子離開人手時的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由于是滑動摩擦使箱子最后停下來,所以動能越大,滑動摩擦做的功就越大。根據W=F滑s電磁初中物理,s=W/F滑,滑動摩擦F滑不變,滑動摩擦做的功W越大,箱子從運動到靜止所走的距離s就越大。 30.(1)48(1分) (2)省略(1分)
(3)溫度隨時間的推移不斷上升,但上升的速度越來越慢。(2分) (4)非晶態(1分)
31,(1)50(1分)
(2)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2分) (3)錯誤(1分)
△h2間接反映了第一次實驗和第二次實驗中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之和,無論電流增大還是減小,△h2>△h1都是成立的。
32.(1)在同一高度:鐵球落地時的初速度相同(2分)
(2)測量橡皮泥凹陷的深度,反映鐵球的動能(1分) (3)確保鐵球每次都擊中木塊中間(1分)
(4)用另外3個體積和形狀相同但質量不同的金屬球代替(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