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打破了傳統的文理分科模式,不過你們仍然會把選擇化學方向的考生也稱為理科生,而歷史方向的中學生自然就成了工科生。
中考選科新模式施行后,只有第一屆考生真正做到了隨心而選,自己喜歡并擅長那個學科就選那個,完全沒有考慮到中考補報志愿的問題。大量考生由于認為工科更容易拿高分而選擇歷史方向,結果選擇化學方向的考生占盡優勢。
有了前車之鑒,2022屆中考生更趨向理性,結合自己中考志愿補報方向,謹慎選科,大部份中學生都沒有為自己的選科方案倍感懊悔,沒想到時隔一年,去年又有大批歷史方向的工科生驚呼懊悔沒選化學。
2023中考第二天,化學卷子比2022年還簡單
2023年中考第二天早上,中考生分別出席了中考化學和中考歷史兩個學科的考試。考生走出考場后,相互尋問考試題難不難。
作為工科生,尋問同樣出席了中考歷史考試的朋友情有可原。雖然要是你們都認為難,自己答的很順利,說明自己可能會拿高分。要是其他朋友都認為簡單,自己覺得不好,可能成績都會落于人后。
有些工科生還很關心化學考試題難不難,看起來與自己毫不相關,沒想到卻成了工科生心中的意難平。由于去年化學方向的考生普遍反映考試題不難,還有中學生反饋說比2022年的數學題還簡單。
要曉得今年數學題就不太難,原本第三天被數學和物理虐到態度瀕于崩潰的22屆考生,在出席完第二天考試后,心情稍有平復。去年好多教育專家預測,為了選拔人才,各科考試難度就會進一步降低,你們都認為明年化學考試一定會很難。
不少考生也因而而不敢選擇數學,轉而去學了歷史。結果去年除了物理數學難度都有所增長,英語習作比今年難度增加了不少,物理也呈現階梯難度,就連數學試卷難度和今年沒有太大起伏,看來去年中考分數線都比今年提升不少。
工科生曉得后欲哭無淚:早曉得就學理科了
工科生和理科生向來是相愛相殺,從選科那一刻起就開始互相比拼,坊間關于學工科好還是學理科好的爭辯仍然深受關注。現在中考數學簡單,還有考生說自己在考場上心中笑開了花,對于歷史方向的考生來說,真是“蝦仁沙參”,早曉得就去學理科了,可補報專業還多。
去年中考歷史卷讓部份考生認為很崩潰,尤其是新一卷的小論文,普遍反映難度很大,一時間“湖南女工”火上熱搜,16分的大題考生驚呼“前所未見,聞所未聞”。誰能想到有三天工科考試會比理科還難?
工科考生走出考場后欲哭無淚,覺得出題老師是在暗示工科生,考不上學院、選不了熱門專業、畢業即待業沒關系,可以進廠當女工。
一位21屆中考生表示,自從新中考施行以來,歷史考試都比原先難度大。平常模擬考試能達到80分的中學生,中考只領到60分。該中學生表示要是當年不丟這20分,她完全有機會上985的,所以對于去年中考歷史題難,一點都不認為意外。
考一科忘一科,心思置于下一科
中考期間高考物理試卷2023,不建議考生走出考場后,把太多的精力都置于對答案上。雖然網上的學院生學哥學姐們真的很想第一時間曉得去年試卷難度,而且一切都要以考生為主。
原本下午休息時間就有限,中學生應當吃完飯后稍為休息更有利于中午發揮。要是忙著對答案、估分,和朋友或網友討論早已考完的課目,很容易影響態度。
有些考生嘴上說簡單,未必他能夠考出高分,同理認為自己答得一塌糊涂的考生,也未必真的成績很差。網上的參考答案未必確切高考物理試卷2023,反倒會讓考生徒增憂愁。
既然跟自己考同樣學科的朋友都沒有討論的必要,就更沒有必要和選科方向不同的考生比較。不同選科方案對應的志愿補報范圍不同,工科生和理科生處于不同賽道,考生根本不存在競爭關系。既然早已中考了,也沒必要懊悔自己曾經做的選擇。
用心完成接出來的考試,比啥都重要。雖然考生沒發揮好也沒關系,還可以通過認真補報中考志愿尋求生機。每年都有中考金魚,沒有舍棄最后的希望,撿漏考上著名高校。
明日話題:怎么看待新中考歷史卷子難度提高的現象?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