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跟隨劉備多年,有些話根本不好說;法孝直是新歸附劉備集團的謀士,地位高,知識廣,能言善辯,其語言才能只在諸葛亮之后,其他人不可及。由此諸葛亮推斷,只有他能夠說服劉備---或者說極有可能說服劉備!! 法孝直之死---諸葛亮是有責任的,諸葛亮之言其中也有悔意。
東周一開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仍。小的諸侯國紛紛被吞并,強大的諸侯國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而實力最強的諸侯國就可以稱霸,先后出現過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5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現了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原因是各國都被戰爭搞得十分疲憊,需要休整,于是通過公元前546年由14國參加的第二次“弭兵之會”達成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可是,這期間在長江流域,楚、吳、越三國之間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春秋時代的中后期,隨著牛耕的普及和鐵制農具的應用,經濟有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私田的開發和井田制的瓦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化。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公元前453年晉國出現了韓、趙、魏三家大戶,將晉國進行了瓜分,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于是,七雄并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