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小眾專業,從來都是相對而言,有些小眾專業,學好了待遇反倒低于個別熱門專業。
明天給你們推薦的“最難就業”的十大專業,其實是出自一定的數據統計,但入選的朋友也不用著急。
雖然沒有難就業的專業,只有不努力的人。
提起“就業難”,每年都有魔怔般的預測:去年將是史上最難結業季!之后,才會有過來人跳下來說:“專業不是關鍵,要看自己造化,是人才就有選擇權!”
話雖這么物理系就業好嗎,但讀哪些專業,本專業的人多數都做哪些,未來要面對哪些,入學前還是要好好了解一下。要是讀到大二大三,專業課垮了,第二專業沒盼頭,再來迷迷糊糊地轉專業,一切都太晚了。
選專業深陷理想主義的窘境,談就業著了職業劇過度加工的魔。有些專業只是就業數據看上去沒這么糟糕,要是加上“對口”的限定項,就通通現形了。
1.心理學
心理學一般作且只作為輔修專業,是有道理的,由于指望它搞定一切并不現實。學完心理學就洞悉心理揣度人性的心愿,大都要破滅。
雖然是著名心理咨詢師,也要經過大量實踐洗禮才算靠譜。
于是,學了四年心理學,可能還慰藉不了找不到工作的心病。
心理學專科結業后多數流向人力資源、用戶體驗、心理咨詢和教育機構四大類。
心理學的普及教育仍不成熟,因而教育機構難入,心理咨詢門檻又高,這兩個方向和科研一樣難;更多的心理學結業生最終選擇為老總而戰,在人力資源崗位中與職工惡斗,用學來的專業知識為老總省錢之余,去除勞動糾紛的隱患。
2.社會學
社會學專業是著名坑洞,好多人都解釋不清這個專業的緣由。結業生大都只能擠擠公務員、高校、媒體和NGO組織(但是一般會被文史哲等專業杠掉),理想一點的流向智庫和市場研究部門,聽上去是不是大有高屋建瓴揮斥方遒之感?
她們在同事眼里,多數是中級社工,充其量理論知識豐富些而已。
社會學和哲學相近,容易深陷理論窘境,并且要么過分宏觀重視整體批判,要么過分微觀重視個體研究,十分難定位。結業后建個數據庫能夠創業的傳說,大約只存在于劉強東的創業故事里吧。
3.歷史
歷史學難就業是結構性的,也是決定性的,這并非一個優秀的歷史系結業生可以改變。無用之用是為大用,那起碼是打通人文學科的大牛能夠說的話。
歷史是“研究過去”的學科,和專注于當下和未來的市場需求何止是不對口,簡直背道而馳。
結業生的方向要么是繼續研究,在某一個點無限深入,要么就得徹底跳開“總結過去勝敗”的學科套路,面對歷史研究單位研究生起跳、公務員崗位多數不對口、非干部難進民企事業單位、做文案干不過英文、跨專業考研又對數學嘔吐的慘痛現實。
4.哲學
空有知識理論、缺乏應用場景,是工科生都容易深陷的難題,也是工作中最避忌的習慣,學哲學的甚多。不僅上述缺點,學到最后就會身陷一種話語難題:跟比自己學得好的人交流費頭腦,跟哲學圈外行說話又難以溝通。
事事追求真理,分分鐘弄成HR眼中的杠精。哪些時侯吵贏老總能找到工作,哲學系能夠弄成熱門專業了。
廣州市建委發布的《2016年上海地區院校結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提及,哲學專業就業率最高,但限定條件是“本科及以上就業”。
讀到博士搞學術其實是成功就業,而普通哲學系結業生的成功一般要和其他學科形成聯系,訓練下來的邏輯思維才不至于弄成高檔屠龍術。
5.金融學
金融學的錯綜復雜相信各學院子不難腦補。該學科在各大院校均有開辦,基本屬于學院教育體制內的基礎學科。
每年那么多拜在《經濟學原理》作者曼昆門下的學徒,終其一年最后會發覺只習得皮毛。
結業過后如不繼續深造,想要直接從事相關行業,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就出現了。
說上去都挺高大上:“我是XX學院金融系結業的。”然而,理財顧問、投資顧問、大堂總監可能就是金融專科生最直接的就職選擇,保險行業也是好多朋友的結業去向。
現實還是赤裸裸的,只有少數人擁有才能宏觀調控國家經濟命脈的腦部。好多時侯,剛入職的新人都在默默用流于皮毛的金融智商,幫一群門外漢規避風險,投資基金,再順便借給她們一份保險。
6.生物科技
2010-2017年的《中國學院生就業報告》,生物技術專業只從紅牌專業名單中躲過一回(2015年入選的是兄弟專業: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學),就業難度不言自明。
高分投檔,未來風口,生物專業從來被熱切關注,但難負盛名。
生物技術的對口去向是搞科研,而研究崗對個人專業素養和辦公實力都要求極高,博士可以考慮,大專生還是算了。
更關鍵的是,盡管學完了基礎知識又要與其他專業競爭,微生物方向拐角遇到生物藥業,植物方向要跟獸醫PK,動物方向有一群林學專業的朋友等著你,和英文、國際貿易和計算機等“通庸”情況相近,但是凄慘程度更甚。
7.英語
英語系的同事,天然自帶顏值的光環。被誤會程度之深,也要拜一系列國產偶像劇所賜。假如說《親愛的翻譯官》里楊冪出演英語系結業生是忠于原著,那《路從今夜白》的女主,英語沒說過一句,也硬要英語系中學生的人設是如何回事??
張嘴閉口都是他人聽不懂的語言。四年高檔課程里參雜著各類國際交換計劃,讓人不免聯想到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塞納河……這一切都是真的物理系就業好嗎,只要你支付得起留學的費用。
若果沒有“天天像中考”般的努力,就無法練就“信達雅”的翻譯功底。未能從事中級翻譯工作,只能到展會時常打雜活。最后面對全月球人還會說法語的難堪就業市場,還想要專業對口的話,不僅到第三世界國家人民須要的地方去,各小企業的外貿跟單員、旅行社的外國人觀光團也很需要你。
8.音樂演出系
音樂演出專業不培養歌手。歌手常出自嚴入嚴出的流行音樂專業,例如好聲音的梁博(山東藝術大學流行音樂大學)和他的老師權振東(北京音樂大學)。
音樂演出培養的是樂手、音樂班主任(也就是招生簡章里面寫的“樂隊吹奏成員和音樂藝術教育工作者”),還有音樂劇藝人,一般都是教育和演出行業的綠葉人員。
普羅大眾藝術生活里,很難看到音樂演出專業中學生的身影——至少很難單獨看見。
音樂演出專業下來的主戰場是課室、工作室和小舞臺,成為著名樂手的機會很無望。
不過倒是可以憑扎實的鋼琴基礎獲得不錯收入,例如在一線城市做音樂家教。
這種音樂演出專業的結業生,大都通過“音樂”而不是“表演”來獲取生活費。
9.動漫
與對門在風口上飛著的游戲行業相比,動漫的前景有些難堪,無論是技術、原畫、編導還是銷售崗位,都受制于國外并不發達的動漫市場,以及其在相關產業中的附庸地位。
中國目前仍欠缺對待動漫的正確心態。動漫系的結業生,理想派大多在吃土,現實主義者則可能失去了初心,忘了當年追逐吉卜力或則皮克斯的夢想,成為玩具廠商的附庸。
國外玩具大廠們并不合理地主導了動漫行業,也給了結業生們一個苦惱的就業選擇:到底是涉足堅苦的、前途難料的原創動漫領域,還是乖乖為玩具們量身定做宣傳片,成為動漫界的廣告公司呢?
10.數學學
化學學的研究方向非常廣泛,從弦理論、量子熱學、傅里葉變換、薛定諤的貓到德布羅意波,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向。
這些耐得住孤寂和不怕失敗的騎士,可以步入科大學等國家級理論研究所、知名企業研制機構、名牌學院的化學系和重點實驗室。通常的朋友,會出現在微電子類公司、光電泛型公司、核電公司的技術崗位或則中小中學生的數學課堂上。
上述是化學學系研究生的就業情況。假如你只是一個小小的大專生,還想對口就業的話,那你多數正在本校保研、物理類專業讀研、跨專業讀研、出國和暫不就業中,通過擲色子來恐怕成功幾率。
說到這兒又不得不提中大2004級化學基地班的結業派對條幅了:她們結業后賣手機打游戲當鉗工當碼農……有學好化學學的腦袋,干哪一行都不難!
中大2004級化學基地班自黑圖
明天的評論區肯定會出現“為什么沒有我的專業?”這樣的話,但又有那個專業真的可以說百分百好就業呢?
自己專業的苦真的只有自己才曉得,甚至有可能你最后從業的并不是你所學的專業。
專業只能說是學到的技能,就業還是得靠自己四肢的本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