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學習在于能將其應用在考題當中,下邊是小編給你們帶來的九年級數學機械效率備考題,希望還能幫助到你們!
九年級數學機械效率備考題
1.關于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越省力的機械,其機械效率越高
B.越吃力的機械,其機械效率越高
C.做的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高
D.有用功一定時,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越高
解析:按照η=W有用/W總可得,機械效率的高低跟機械是否省力和費勁無關。當W總一定時,W有用越大,η才越大。只按照W有用越多,難以確定η的高低。由η=W有用/W總、W總=W有用+W額外可得η=W有用/(W有用+W額外),所以可判定選項D是對的。
答案:D
2.要提升某一機械的效率,可以采取的正確方式是()
A.降低機械做功的時間B.降低機械做功的時間
C.有用功一定,降低額外功D.降低重物上升的高度
解析:在使用機械時,改變機械做功的時間或高度,有用功和總功會同時改變相同的倍數,由η=W有用/W總可得,機械效率不會改變。由η=W有用/W總、W總=W有用+W額外可得η=W有用/(W有用+W額外),當W有用一定時,W額外越少,η就越高。
答案:C
3.小剛用一個動滑輪把50kg的物體提升1m所用的力是294N,這么他做的總功和有用功分別是()
A.490J、490JB.490J、294J
C.588J、294JD.588J、490J
解析:依據動滑輪的特性可知,物體上升1m,繩子的自由端要聯通2m,按照總功和有用功的估算公式得W總=Fs=294N×2m=588J,W有用=Gh=mgh=50kg×9.8N/kg×1m=490J。
答案:D
4.課本圖中的三種方式中,運石子做的有用功為,其中第種方式做的總功最少,第種方式的效率最高。
解析:按照W=Fs求出有用功:W有用=G沙h=100N×6m=600J和三種方式中的總功,再加以比較。按照η=W有用/W總求出三種方式的效率,通過比較得出答案。
答案:600三三
5.用如圖15-2-1所示的滑車架勻速提高鉤碼,已知鉤碼總重8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N,繩子自由端被拉起來了30cm,則使用該滑車架做的總功為,額外功為,這個滑車架的機械效率是。
圖15-2-1
解析:依照該滑車架的組裝,可看出有三段繩子承當鉤碼,這么繩子自由端聯通的距離是鉤碼聯通距離的3倍,由W總=Fs、W有用=Gh、W總=W有用+W額外可求出使用滑車架做的總功和額外功,再依照η=W有用/W總求出機械效率。
答案:0.90.190%
6.在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跟傾斜程度的關系”實驗中,要保證不同傾斜程度的斜面相同。要達到探究目的,須要檢測不同傾斜程度的斜面的機械效率,這么,測機械效率時,須要檢測的數學量有;須要的檢測工具是。
解析:由于斜面的光滑程度影響機械效率,所以該實驗要保證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按照η=W有用/W總及W總=Fs和W有用=Gh,可以得出要檢測的化學量;依據所要測的數學量,確定合適的檢測工具。
答案:光滑程度斜面的高度、長度、物重、拉力刻度尺、彈簧測力計
30分鐘訓練(鞏固類訓練,可用于課后)
1.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A.機械效率越高,越省時間B.機械效率可能等于1
C.機械效率越高,越省力D.機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列越大
解析:本題考查對機械效率概念的理解。按照η=W有用/W總可知機械效率與時間和力無關;由于在使用機械時,總功總小于有用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大于1。依據機械效率的定義可判定選項D是正確的。
答案:D
2.如圖15-2-2是工人師父往高處運送貨物的兩種方式,提高的重物均為500N,動滑輪重均為10N,不計磨擦和繩子重。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圖15-2-2
A.甲圖中的拉力等于乙圖中的拉力
B.甲圖中的拉力大于乙圖中的拉力
C.甲圖中的機械效率等于乙圖中的機械效率
D.甲圖中的機械效率小于乙圖中的機械效率
解析:由于不計磨擦和繩子重,按照滑車架省力情況,可以判定兩種方式所用拉力的大小以及繩子末端和物體聯通的距離之間的關系。在甲圖中的拉力等于滑輪和重物總重的1/2,拉力聯通的距離等于重物的2倍,在乙圖中的拉力等于滑輪和重物總重的1/3,拉力聯通的距離等于重物的3倍,所以甲圖中的拉力小于乙圖中的拉力。根據η=W有用/W總=Gh/Fs,求出機械效率進行比較。
答案:C
3.下述哪種舉措可以提升滑車架的機械效率()
A.降低物體聯通的距離B.改變繩子的繞法
C.降低物體的質量D.降低動滑輪的個數
解析:對于一個固定的滑車架來說,承當重物的繩子的段數為n,這么繩子末端聯通的距離就是重物聯通距離的n倍,所以η=W有用/W總=Gh/Fs=G/nF=mg/nF,由此可知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跟距離無關,跟物體遭到的重力有關。由于在使用滑車架時,做的額外功主要是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的功,所以改變繩子的繞法不會改變機械效率,只有動滑輪越重即個數越多,做的額外功就越多,機械效率反倒低。
答案:C
4.小紅在探究“影響滑車架機械效率高低的誘因”時,提出下述假定:
①機械效率可能跟動滑輪重有關
②機械效率可能跟被拉物體重有關
③機械效率可能跟被拉物體上升的高度有關
④機械效率可能跟承重繩子的段數有關
之后小婷設計了如圖15-2-3所示的實驗驗證,進行對比來驗證小紅提出的假定,則該實驗驗證的假定是()
圖15-2-3
A.①B.②C.③D.④
解析:從題中的假定可以看出,機械效率可能受多個誘因的影響,在驗證其中某個誘因是否影響機械效率時要用控制變量法。比較本實驗,可以看出實驗中動滑輪相同,物體重相同,而承重繩子的段數不同。對滑車架來說,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跟物體上升的高度無關。通過比較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D
5.如圖15-2-4,在“測定滑車架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假如沒有刻度尺,對于如圖15-2-4所示的滑車架,只要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鉤碼遭到的重力G,之后帶動彈簧測力計使重物下降,讀出拉力F的值就可以算出η=。
圖15-2-4
解析:對于滑車架來說,承當重物的繩子的段數為n,這么繩子末端聯通的距離就是重物聯通距離的n倍,所以η=W有用/W總=Gh/Fs=G/nF。
答案:勻速G/5F
6.如圖15-2-5所示,小剛用如圖所示的動滑輪,拉著物體M以0.5m/s的速率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重20N,它遭到的磨擦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為25N。2s內拉力做的功是,該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
圖15-2-5
解析:題中是用動滑輪拉物體,這么,W有用不等于Gh,由于直接用手拉物體用的力不等于物重,而等于物體遭到的磨擦力,所以有用功等于物體遭到的磨擦力除以物體聯通的距離。依據動滑輪的特性和速率公式,求出物體和拉力聯通的距離,依照總功的估算方式,求出總功和有用功,再依照η=W有用/W總求出機械效率。
答案:5080%
7.李明在做“測定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他把測得的數據記錄在下邊的表格中,并算出了該斜面的機械效率。
斜面長s/m斜面高h/m物重G/N拉力F/N有用功/J總功/J機械效率
0.50.2521.50.50.5100%
在互相交流中,李洋一眼就看出李明測得的機械效率是錯的,他告訴李明機械效率不可能為100%。
(1)請你幫李明找找機械效率為100%的緣由是,李明測得的實際機械效率應為。
(2)若李明還用這個斜面去拉重為5N的鐵塊,該斜面的機械效率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解析:按照W總=Fs和W有用=Gh檢驗有用功和總功的對錯,再依照η=W有用/W總檢驗機械效率的對錯斜面機械效率練習題,并求出正確答案。依據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誘因,可判定物體因重發生變化時斜面機械效率的變化。
答案:(1)總功算錯了66.7%(2)變大
8.用一個動滑輪將重600N的物體勻速拉上高處,拉力應不大于,若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75%,則拉力應為。
解析:由動滑輪的特征可判定出拉力的最小值以及繩子末端和物體聯通距離間的關系,依據η=W有用/W總=Gh/Fs=G/2F,可求出拉力的大小。
答案:300400
9.(2010湖南長沙模擬,33)如圖15-2-6所示,小周學過有關“機械效率”的知識后提出了一個問題:“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沒有關系?”針對這個問題他做了在斜面上勻速帶動物塊的探究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如下:
圖15-2-6
實驗次數斜面的傾斜程度物體重G/N物體上升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體聯通距離s/m有用功W有/J總功W總/J機械效率η
1較緩5.00.101.60.500.500.8063%
2較陡5.00.152.20.500.751.168%
3最陡5.00.253.10.50
(1)依據表中數據,可求出第三次實驗的有用功為,總功為,機械效率是;
(2)通過對上述實驗數據的剖析,你覺得斜面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是:斜面越陡,越;
(3)通過對上述實驗數據的剖析,你對斜面機械效率的問題可獲得的初步推論是:。
解析:(1)有用功W有用=Gh=5N×0.25m=1.25J,總功W總=Fs=3.1N×0.50m=1.55J斜面機械效率練習題,斜面的機械效率為η=×100%=80.6%。
(2)通過實驗數據的剖析,斜面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是:斜面越陡,越吃力。
(3)剖析1、2、3三次實驗,可得出: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
答案:(1)1.251.5581%或80.6%(2)吃力
(3)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在其他條件
不變的情況下,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
10.(2010成都都江堰模擬,43)如圖15-2-7所示,用滑車架提起重900N的物體,繩子自由端拉力F為400N,重物在20s內勻速上升了10m。求:
圖15-2-7
(1)物體上升的速率;
(2)提起物體所做的有用功;
(3)滑車架的機械效率。
解析:(1)物體上升的速率v==0.5m/s。
(2)提起物體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900N×10m=9000J。
(3)滑車架的機械效率:s=3h=3×10m=30m
W總=Fs=400N×30m=12000J
η=×100%=75%。
答案:(1)0.5m/s(2)9000J(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