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理ppt_牛頓第一定理
【目的及要求】
1. 被識別物體的運動不需要任何力來維持。
2.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速度)。
【儀器設備】
方形鐵塊(滑塊)、長約20分米的小木棍、小球、實驗車、刨好的寬約10-15分米、長約30分米和長約60分米等長的每塊木板一張,浴巾和床單各一張。
【實驗方法】
1、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1、將滑塊放在60分米長的水平木板上。 使用木棍推動滑塊移動。 停止前進,滑塊很快停止。
2. 用球桿以與步驟 1 相同的速度推動球。停止前進,球仍會向前移動一定距離。
3、用木棍敲擊滑塊,敲擊聲停止,滑塊移動一定距離。
觀察焦點:三種情況下物體的減速情況。
推論: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初速度相同時,物體在水平面上移動的阻力越小,移動距離越長
1、將30分米長的木板鋪成夾角30°左右的斜面,將60分米長的木板水平放置牛頓第一定律力的作用,兩塊木板緊密相連。 將浴巾放在水平木板上。 讓卡車從坡道頂部的靜止處滑落(您也可以使用小球代替)。
2. 將粗麻布換到水平板上并重復步驟 1。
3. 取下水平板上的粗麻布并重復步驟 1。
觀察點:三個實驗中牛頓第一定律力的作用,卡車均從同一高度滑落,剛滑到水平板上時的速度相同; 在這三個實驗中,卡車在水平板上行駛了不同的距離。
推論與結論:物體遇到的阻力越小,移動的距離就越長。 如果一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恒定,并且將永遠繼續運動。
【防范措施】
1、實驗中學在三個實驗中要重點分析物體運動到停止之間的時間間隔,糾正中學生“立即停止”的錯覺,構建“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外力來維持”的概念。 是這個主題的關鍵。
2、本課題無需將實驗推論提升到“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的層面。 讓中學生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正是伽利略分析推理的需要。
3、實驗2也可以用連接水平槽的J2127滑槽軌道代替。 此時用金屬球代替實驗車,實驗方法同上。
4、牛頓第一定理包含兩個方面:“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 里面的實驗只是突出了“保持勻速直線運動”這一方面。 在推廣該定理之前,應該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保持靜止”方面。
【思考問題】
1、為什么實驗中學每次都要讓卡車從同一高度開始行駛?
2、為什么卡車在水平板上移動直至停止時速度會逐漸減小?
牛頓第一定理ppt_牛頓第一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