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網上一位母親曬出孩子獲得數學大賽二等獎合照,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也導致你們的熱議。好多父母覺得感覺一個男孩能在數學大賽中得獎,十分難得,真的是可喜可賀,特別艷羨,認為這小孩是不是可以保送學院了?而另一部份人覺得,這不過是省二等獎,含金量不高,在中考中基本沒用。這么那位朋友究竟獲得的是省二等獎還是全省二等獎?這個獎項在中考中有何作用?含金量究竟幾何?
一、全國青少年數學大賽的安排。學生數學大賽分為世錦賽、復賽和世錦賽。在第37屆數學大賽中,全省共有近66萬名中學生出席世錦賽,26500名中學生出席決賽的理論考試,2605名中學生出席決賽的實驗考試,最終365名中學生步入八強。本次賽事總共產生銀獎120名,二等獎120名,三等獎125名。
由此可見出席全省學生數學大賽的人數是特別多的,但大都在世錦賽時就被淘汰,最后出席決賽的有26500名中學生。這種中學生將獲得市級一、二、三等獎,而各市銀獎的分配數目是不一樣的,會依照各市的歷年大賽成績和基礎分配。
各市銀獎得獎者再角逐步入校隊的名額,全省各市出席全省世錦賽的人數也有名額分配,所以獲得全國銀獎的選手也不一定能出席全省復賽。例如浙江省,基本名額是5人,而機動名額是3人,總共只有8人入圍,而銀獎人數是63人,可見進體校競爭是極其激烈的。
全省世錦賽365人,最后決出金牌(全省銀獎)120人,銅牌(120人),銀牌(125人)。而銀獎的前50名,組成全國數學大賽國家冬訓隊,最后從這50人中選拔出5人代表中國隊出席世界數學奧林匹克大賽。
二、怎么從獎章上分辨究竟是國家級還是市級獎?似乎不僅僅是數學,還有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都這么。對于市級得獎,其獎章上是中國數學學會的圖章,常常會注明市級賽區字樣。因而可以判別出那位父親獲得的是省二等獎,而不是全省二等獎。
而全省學生數學大賽八強得獎證書,也就是國家級獎章中,會標明是全省學生數學大賽八強,但是有中國文聯中學生中心和中國數學學會兩個圖章。
三、全國青少年數學大賽各獎項的含金量幾何?對市級大賽一、二、三等獎,數目還是比較多的。以廣東為例,10月9日,廣東化學學會公布了2020年第37屆全省學生數學大賽得獎名單!其中銀獎63名,二等獎331名,三等獎435名。由此可見省二等獎、三等獎人數是特別多的,因而含金量不太高。其實能否出席決賽,才能獲得名次,起碼在化學這個學科,也是十分不錯的。
而浙江省要從63名銀獎中,再選拔11人出席全省學生數學世錦賽,出席復賽的選手會獲得金牌(全省銀獎),銅牌(全省二等獎),銀牌(全省三等獎)。全省一二三等獎全省才365人,這個含金量絕對是特別高的。
四、物理大賽各獎項的中考中的作用?對于出席全省世錦賽獲得銀獎,并榮獲國家冬訓隊的球員,都可以保送進北大、北大,含金量最高,相信這個特別令人艷羨。但對于全省世錦賽其他銀獎和二等獎的選手,沒有機會保送了,但保留了直接進北大、北大強基計劃的資格,大部份人都可以最終步入復旦、北大。
以2019年為例,五項學科大賽共形成465塊金牌、598塊銅牌、523塊獎牌,金牌和銅牌共1063人,去除國集保送的260人后,有803個名額可獲強基破格入選資格,而其中約有510人以上被清北強基投檔。
對于全省大賽三等獎(銀牌)、各省銀獎選手來說,就沒有破格被強基計劃入選資格,只能靠中考成績爭取。只不過這種得獎者在中學的校測時會占有優勢,由于最終投檔是按85%中考成績+15%校測成績。而全國二等獎、三等獎選手,在中考中作用真心是不大的。
五、什么樣的中學生適宜走大賽之路?由于出席學科大賽物理競賽省一等獎,不但會有一些經濟上的開支,并且都會大量占用學習其他課目的時間,假如不能取得特別突出的成績,這么走學科大賽這條路有可能得不償失。
假如平常考試總分也不錯,且有信心領到銅牌及以上物理競賽省一等獎,這么完全可以投入100%的精力搞大賽,將來可以通過強基計劃沖上清北,雖然現今祼分考清北是異常困難。即使拿不下清北,也基本會被排行靠前的985高校或則中國科大學學院這類高水平學院投檔。
至于學科成績通常的選手,連省銀獎都困難的,那就選擇舍棄吧,好好打算全科學習,爭取中考總分增強。
你對全省五學院學科大賽了解嗎?你會支持兒子走大賽之路嗎?省一、二等獎如今在中考中還有什么作用?歡迎你們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