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課時間 9.19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加深對機械效率和滑輪架的理解。 2、學會測量臺車車架的機械效率。 3、了解影響臺車架機械效率的相關激勵因素。 過程與技巧 1、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理解科研方法。 2、通過參與測量滑輪架機械效率的過程,培養朋友們的實驗能力。 3.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學生可以進一步掌握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 4、培養從實驗中總結簡單科學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2.通過實驗活動了解溝通與合作的重要性。 重點:測量滑輪架的機械效率,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得出如何改變滑輪架的機械效率。 難點:實驗設計及實驗結果分析 教學方法:實驗法、觀察法 設備設計: 1、多媒體物理投影儀。 2、學生分組實驗設備:秤、鉤碼、彈簧秤、鐵架、定滑輪和輕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架、定滑輪和重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架,約2個米長的繩子。 上課時間安排:1【課前計劃】:1、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物體有用功和額外功為100N,繩子自由端連接6m,物體上升18米滑輪組機械效率教案,不考慮繩索的重量和摩擦力,該滑輪架的機械效率為 。 學習流程:【標準學習案例】活動一組裝滑輪架1.在動手之前你能用筆完成下面的組裝圖嗎? 活動2 測量滑輪架的機械效率 想一想:檢測滑輪架的機械效率時需要檢測哪些數學量? 需要什么測試工具? 分別如何檢測? 2. 做起來:每組根據一張圖片測量物體重量不同時的效率。
按下列表格填寫數據: 動滑輪序列號 (1) 實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 (2)從實驗數據中可以看出什么? (3)歸納推理:同等條件下,動滑輪越重,滑輪架的機械效率越高 【學習心得】 1、你學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問題? 2、學習的療效如何? 【如何學習】1、探索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1)所使用的實驗設備不僅僅是鉤碼、鐵架、定滑輪和輕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架、定滑輪和重錘除動滑輪組成的滑輪架外,(4)需要檢測的數學量(并用符號表示)為:a. 用彈簧測功機進行測試2、在“測量滑輪架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小強和他的朋友們組裝了如圖所示的兩個滑輪架A和B(每個滑輪的重量相同,無論摩擦力和繩索重量)。 (1) 比較兩個滑輪架A、B的機械效率可知,經過η(2)實驗,小強猜測,對于同一個滑輪架(如圖B),其機械效率可能不固定下來了,于是他用實驗進行了詢問,證明了他的猜測是正確的。 你認為小強采取的正確做法是什么? 【應用與拓展】 1、機械效率公式更加實用。 在忽略摩擦力和繩索重量的情況下滑輪組機械效率教案,滑輪架的機械效率為2。現在使用如圖所示的滑輪架,并增加重量600N的重量,最終拉力為250N繩子。 求: (1) 滑車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它有多大? 此時滑輪的機械效率有多大? 教(學)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