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剛在“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中,用同一滑輪組進行了兩次實驗,記錄了表所示的數據.(g取10N/kg)
(1)根據小剛的實驗數據可知:所用滑輪組中動滑輪、定滑輪最少個數分別為:動滑輪 個,定滑輪 個.
(2)第一次實驗時的機械效率大小為: %(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兩次實驗機械效率不同的緣由是 .
次數
鉤碼質量
(g)
鉤碼上升高度
(m)
彈簧測力計示數
(N)
彈簧測力計向下聯通距離
(m)
100
0.1
0.5
0.3
200
0.2
0.9
0.6
答案:
分析:滑輪組在使用中,動滑輪被幾根繩子承當,拉力聯通的距離就是物體和動滑輪聯通距離的幾倍;計算滑輪組機械效率時,關鍵是找準有用功和總功,根據這兩點可解決題目.解答:解:(1)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彈簧測力計聯通的距離是鉤碼上升的高度的3倍,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n=3,滑輪組起碼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2)第二次實驗鉤碼的重力:G=mg=0.2kg×10N/kg=2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2===≈74.1%;兩次實驗時鉤碼的重力不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故答案:(1)1;1;(2)74.1;提升鉤碼的重力大小不同.
推薦試卷
小明朋友用彈簧測力計、量筒、水、物塊做測定壓強的實驗.(g取10N/kg)
(1)小明在填寫表格中數據時,沒有填寫完整,請依照圖所示的實驗過程將表格2的數據填寫完整.
物重(N)
物塊遭到的壓強(N)
物塊排開的水重(N)
2.8
(2)根據表2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推論是: .
某小組朋友分別測出了甲、乙、丙電動小車做直線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并根據數據作出了相應的路程-時間圖像,如圖所示.根據甲、乙、丙車的圖像,回答下述問題:
(1)觀察剖析圖丙車圖像可知,丙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時間為 s.
(2)觀察剖析甲、乙、丙車運動圖像,在前5s內 車運動的最快.(填:“甲”、“乙”或“丙”)
在“研究凸透鏡成像條件”的實驗中,在光屏上出現清晰的燭焰的像,如圖所示,由此可以判定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所在的范圍是.利用凸透鏡的這一原理可制成.
如圖是某種物質溶化圖像,它的熔點是 ℃,該物質從開始融化到所有晶體完全融化,持續了 min,這一過程是 熱過程.
如圖所示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電流表的示數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