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版數學八年級上冊知識點備考總結
第七章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它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要形成力起碼要有兩個物體,它們之間不一定接觸,其中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物體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它們既是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力可以形成兩種作用療效:①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②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或則說使物體發生形變)。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力通常用小寫字母F來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其符號是N。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下來的方式叫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則只表示出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
3、物體因為發生形變而形成的力叫彈力,常見的拉力、提力、壓力、支持力都屬于彈力,彈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受力面。檢測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遭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互相作用的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同時形成,同時消失,但是它們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這兩個物體互為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4、地面附近的物體因為月球的吸引而遭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點叫重心,施力物體是月球,用符號G表示,其方向總是豎直向上,即與水平手相垂直。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質量分布不均勻、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可以采用懸掛法來確定。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是G=mg,其中G表示重力,單位是N,m表示質量,單位是kg,g表示重力與質量的比,其值是9.8N/kg,它表示的涵義是:質量為1kg的物體遭到的重力大小為9.8N。
5、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間形成的制約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滑動磨擦力,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理解時注意:滑動磨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與物體的運動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時磨擦力與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傳輸帶運送貨物時磨擦力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滑動磨擦力作用點在物體間的接觸面上,通常把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上。滑動磨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越大滑動磨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磨擦力越大。磨擦力共有三種:滑動磨擦力、滾動磨擦力、靜磨擦力,在相憐憫況下,滾動磨擦力大于滑動磨擦力。減小磨擦力的方式:減小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少磨擦力的方式:降低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用滾動取代滑動、使接觸面分離。
第八章力與運動
1、一個力對物體的作用療效與幾個力對物體的作用療效相同,這個力就叫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就叫這個力的分力。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同仍然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合力,假如F1、F2方向相同,則F合=F1+F2,方向與F1、F2的方向相同;假如F1、F2方向相反,則F合=|F1-F2|,方向與F1、F2中較大力的方向相同,注意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
2、牛頓第一定理:一切物體在沒有遭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則說總保持原先的運動狀態,原先運動的則會做勻速直線運動,原先靜止的仍保持靜止。牛頓第一定理也說明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緣由,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緣由。牛頓第一定理也叫慣性定理。物體保持原先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慣性是一切物體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任何物體在任何時侯、任何狀態下都具有慣性。
3、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為平衡狀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遭到的幾個力稱為平衡力。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仍然線上。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則它受平衡力作用,即所受合力為零,此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4、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將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將會改變,包括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率方向發生改變。
第九章浮力
1、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壓力的作用療效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壓力越大,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療效越顯著。物體單位面積上遭到壓力叫浮力,估算公式:,其中P代表浮力,F代表壓力,S表示接觸的受力面積。在國際單位制中,壓力的單位是牛頓(N),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m2),浮力的單位是帕斯卡(Pa),1Pa=1N/m2。減小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都可以減小浮力,減少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都可以減少浮力。
2、液體內部浮力的規律:①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浮力;②在同一深度,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浮力相等;③液體內部的浮力隨深度的降低而減小;④液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液體浮力公式:P=ρgh,其中P表示浮力,單位是Pa,ρ表示液體的密度,單位是kg/m3,h表示液體的深度大氣壓強的定義式,單位是m。規則容器頂部液體的浮力也可以用固體的浮力估算公式進行估算。液體對容器頂部的壓力F與容器所盛液體的重力G液的關系:①上大下小容器FG液。
3、上端開口上部相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連通器原理是:連通器中的同種液體不流動時液面總保持相平,茶杯、船閘、鍋爐水位計等都是連通器的應用。液體具有流動性,在遭到外力作用時能把它深受的浮力向各個方向傳遞。帕斯卡原理:密閉液體上的浮力,才能大小不變地向各個方向傳遞。車輛油壓千斤頂、汽車油壓煞車系統、水壓機都是油壓技術的應用。
4、大氣對對浸在它上面的物體的浮力叫大氣浮力,簡稱大氣壓,它形成的緣由是:空氣受重力而且有流動性。證明大氣壓存在的知名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測出大氣浮力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1個標準大氣壓=760mm水銀柱=10.3m火柱=1.01×105Pa。常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大氣浮力隨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降低,液體的沸點隨表面氣壓的減小而下降,隨氣壓的減少而減少,這一性質的應用:高壓鍋。吃飯、活塞式抽水機、醫生用針頭抽藥水都借助了大氣壓。
第十章流體的力現象
1、把具有流動性的液體和二氧化碳也稱流體。伯努利原理: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浮力小,流體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悍。客機升力形成的緣由:空氣對客機翼型上下表面形成的壓力差。客機升力形成的過程:翼型形狀上下表面不對稱(上凸),使上方空氣流速大,浮力小,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悍,因而在翼型上下表面產生了浮力差,進而產生壓力差,這樣就產生了升力。
2、流體對溶入其中的物體的豎直向下的力叫壓強,其方向是豎直向下。壓強形成的緣由: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的下上表面形成的壓力差。壓強的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容積及液體的密度有關,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遭到壓強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遭到的重力。這一原理對二氧化碳也適用。
3、浮力的估算方式及公式:①稱量法:F浮=G-F;②壓力差法:F浮=F向下-F向上;③平衡法:F浮=G物=G排=ρ液gV排;④公式法(依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此法也適用于二氧化碳,F浮=G排=ρ氣gV排。
4、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其浮沉由它在液體中遭到的壓強F浮與其重力G物的大小關系決定。浮沉條件:①當F浮>G物時,物體下浮;②當F浮=G物時,物體漂浮或懸浮;③當F浮ρ液時,物體下沉。浮沉條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貨輪、潛水艇、熱氣球。
第十一章功與機械
1、如果物體受力且沿受力的方向聯通了一定的距離,則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做功的兩個必要誘因:①有力作用在物體上;②物體在力的方向上聯通了距離。功的估算公式:W=FS,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N,距離的單位是m,功的單位是N·m,它也叫焦耳,簡稱焦,其符號J,1J=1N·m。力對物體沒有做功的情況:①物體遭到了力的作用,但物體沒有聯通距離;②物體即使聯通了距離,但物體沒有遭到力的作用;③物體聯通了距離,也遭到了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與距離相互垂直。單位時間內做的功叫功率,其數學意義:它表示做功快慢的數學量。功率的估算公式是:,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中瓦特,簡稱瓦,符號是W,1W=1J/s,1kW=103W。
2、在力的作用下能繞支撐點轉動的堅實物體叫杠桿,杠桿的五要素: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支撐點,用О表示;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③阻力:阻撓杠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用l1表示;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用l2表示。假如動力與阻力的作用療效相互抵消,這么杠桿處于平衡狀態,此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這也是杠桿的平衡條件,即:F1×l1=F2×l2杠桿平衡。
類型
特征
應用
省力杠桿
l1>l2,F1
鍘刀、瓶蓋改錐、鋼絲鉗
等臂杠桿
l1=l2,F1=F2,不省力也不費距離
天平
吃力杠桿
l1F2,吃力省距離
魚線、鑷子、筷子、理發剪
3、滑輪可以分為定滑輪和動滑輪。定滑輪的實質是一個等臂杠桿,其特征:不省力不省距離也不省功,但可改變使勁方向。動滑輪的實質是一個動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桿,其特征:省力費距離不省功,也不能改變使勁方向。滑車架的特征:省力費距離不省功,能改變使勁的方向。滑車架繩子段數n的判斷方式:奇動偶定,即若果繩子自由端最后繞開動滑輪,則繩子段數n為質數,假如繩子自由端最后繞開定滑輪,則繩子段數n為質數;繩子段數為幾段,則繩子自由端通過的距離就是重物上升距離的幾倍。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的應用:①輪軸:做功特征:帶動輪做的功等于繞在軸上繩帶動重物所做的功,即有FR=Gr;車鉤的兩個主要功能:一是改變使勁的大小,二是改變物體的速率;②斜面:特征: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重力的幾分之一,即。。
5、利用機械做功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無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用W額表示。W總=W有用+W額=Fs。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用公式表示為:。通常情況下η6、實驗:檢測滑車架的機械效率:①要檢測的數學量:鉤碼的重G、拉力F、鉤碼上升的高度h,拉力F聯通的距離s②器材:鉤碼、鐵架臺、細線、滑輪、彈簧測力計、刻度尺③實驗時必須勻速豎直地帶動彈簧測力計上升④拉力F聯通的距離s等于繩子段數n與鉤碼上升的高度h的積,即s=nh。
第十二章機械能
1、物體因為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動能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和速率決定:質量相同,速率越大,動能越大;質量速率相同,質量越大,動能越大。物體因為位置較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重力勢能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和所處高度決定:質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勢能越大;高度相同,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物體因為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也稱勢能,動能和勢能也稱機械能。
2、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時,速率降低,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動能降低;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時,速率減小,高度降低,重力勢能降低,動能減小;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時大氣壓強的定義式,速率降低,彈性形變減小,彈性勢能減小,動能降低;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時,速率減小,彈性形變減少;彈性勢能減少,動能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