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7月4日,人類首次撞擊彗星成功”
1977年,一部《星球大戰》影片在全球風靡一時,全世界的人們都為這部影片中遼闊的宇宙、巨大的太空站、機器人所深深震撼.人類千年的封閉思想在面對浩瀚宇宙時,都會充滿著無限的令人激動的幻想.當人類把自己的視野從腳下的地球移向頭頂的天空時,人類猛然發現身處宇宙中的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探尋地球之外的世界就成了人類一個永遠無法揮去的夢想…
1986年1月28日,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72秒鐘后在1.5萬米高空突然爆炸,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從載人航天開始到哥倫比亞號的解體,人類已經失去了25名優秀的宇航員,犧牲了數百位航天專家,但在災難發生后的紀念會上,人們也總會重復同一句話:我們的太空之旅仍然將繼續…
2005年7月4日13點57分,美國宇航局深度撞擊號探測器發出的撞擊艙,以10.2km/s的宇宙速度撞擊坦普爾一號彗星,它是一次史無前例的人造天象,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當重量為372公斤的“銅頭飛彈”和彗星以每小時3.7萬公里的速度相撞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根據推算,撞擊能產生相當于4.5噸炸藥造成的巨大爆炸,并在彗星表面撞擊出一個約有足球場那么大,14層樓那么深的凹洞…
(1)用一兩句話寫出你讀后的感想
(2)10.2km/s最接近第________宇宙速度.
(3)寫出你的猜想:你認為這次撞擊會改變坦普爾一號彗星的運行軌道嗎?你認為除地球之外,還存在生命嗎?
解:(1)(只要寫得有意義就可以)如: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要成功就會有付出;科探究的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
(2)第一宇宙速度是7.9×103米/秒,第二宇宙速度是1.1×104米/秒,
所以10.2km/s最接近第二宇宙速度.
(3)(只要填了就行,因為這只是猜想) 會(或不會)、有(或沒有).
(1)根據文章可知,人類帶著探尋地球之外世界的夢想,積極展開探索,甚至很多宇航員和科學家付出生命的代價,仍繼續進行探索;
(2)了解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的大小即可判斷;
(3)根據撞擊會產生很大的力,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等原因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猜想即可.
點評:學生根據信息展開聯想的翅膀進行想象,得出自己認為合理的猜想,是一道開放性的題.
聯系生活——學習物理妙招:杠桿平衡條件:靜止不動勻轉動,力乘力臂積相等,支點受力畫力線,作出力臂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