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牛頓和唯物主義不是兩個八竿子打不倒的概念嗎? 一個是17世紀的科學家,一個是20世紀馬克思、恩格斯結合影響共產主義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不過,仔細想一想,牛頓的理論主要講的是物質的行為與力的關系,似乎確實與唯物主義有關。 事實上,牛頓的理論雖然只有幾個定律,但卻構成了一整套與亞里士多德時代形成的世界觀完全不同的底層邏輯。 基于這種底層邏輯,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就是為什么,牛頓在我們看來雖然是一位科學家,但他的著作卻是《自然科學的哲學原理》,而通過這個哲學原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塑造了后世的精神結構和生存方式。 格局,甚至政治格局。
另一方面,無論是牛頓理論還是唯物主義,以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來看,它們都是絕對的真理。 任何與他們相反的說法都是荒謬可笑的,比如地心說和整個托勒主義理論。 隱生動物學體系都在維護著這樣一個荒謬的體系,并且為了適應實驗數據的偏差,不斷地在本輪上添加本輪。 這只是科學界的一個笑話; 另一個例子是理想主義,它相信在身體之外使用思想。 客觀存在將會改變。 這種背離企圖是一種幻想,或者說是封建迷信。 但事實上,正是由于理論上的對立,我們扭曲了對地心說和唯心主義的理解。 在地心論和唯心主義的推理和推理中,其實有很多有價值的命題,非常具有普遍性。 而對于萬有引力定律和唯物主義,我們也遇到了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和數據,遇到了許多難以跨越的高墻誰了牛頓三大定律,需要更高維度的理論來從根本上調和它們。
讓我們看看牛頓與唯物主義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伽利略之前的時代,天文學是定量研究的學科。 行星軌道的計算是通過大量的數字和公式來計算的。 正是這些數據的準確性,促進了人們對天空的深入認識。 比如“天空立法者”開普勒,在前人的啟發下,成功突破了地心說的局限性,建立了日心模型。 這背后是他的老師第谷生平的準確記錄。 然而,在物理學領域,它一直是定性研究的課題。 從亞里士多德時代的四元素理論開始,重點是物體的內在屬性,而物質的運動屬性很難量化。 直到伽利略才建立了通過實驗驗證假設的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時代開始了。
牛頓從小就喜歡讀書和學習。 雖然成績不突出,但他很喜歡做實驗,喜歡擺弄小東西。 后來他深受笛卡爾、伽利略等人的影響,對物理和天文學問題非常感興趣。 他畢業于劍橋三一學院,學院畢業后,他在家刻苦學習。 在此期間,他發展了后來具有開創性的牛頓力學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我想牛頓對于從小接受中國教育的同學來說是非常熟悉的。 每個人都聽說過被蘋果砸中的故事。 不過,這件事是后人編造的,但這并不妨礙大家參觀他的家鄉和劍橋。 在蘋果樹下敬拜。
牛頓通過對物體之間的力和運動的研究,成功地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類進入了工業時代的快車道,也讓人類的力量日益增強,從使用從工具到機器,兩三百年之內就足以制造出可以摧毀地球的武器和可以飛出地球的火箭。 然而,當人類陶醉于科學時代給我們帶來的成果時,在這個世界的底層,一個重要的本質正在發生變化。
隨著牛頓力學的成功帶來的工業革命,人們相信我們已經掌握了這個世界的物質規律。 畢竟,基于這些原理和規律,我們總能做出準確的預測,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我們的世界是由那些簡單而美麗的公式統治的。 通過公式的計算,只要我們掌握了物體在某一時刻的位置和運動形式,我們總能推斷出它的過去。 運動軌跡以及對他未來運動軌跡的預測。 這種認識也讓全能神逐漸退位,因為這些公式已經確定了因果。 上帝所需要做的就是寫下這些統治世界的物理公式,然后用手指輕輕一推,賦予物體初始動能。 一切都自然發生。 我們不知道世界是如何開始的,但只要世界開始運轉,那就是一個物質世界。
這是牛頓非常重要的貢獻,它讓世界上的一切都以機械的精度運轉,讓我們生活在一個機械的世界里。 這就是力學理論。 只要這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我們相信這個世界是由那些物理公式所支配的,那么這也意味著這個世界不取決于我們的意志。 這是唯物主義的核心。
于是,數學家拉普拉斯犧牲了拉普拉斯怪物。 他說,如果有一個怪物能夠知道某一時刻世界上所有粒子的位置和動量,那么他就可以通過牛頓定律來計算世界。 過去、現在和未來。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個說法并沒有什么問題。 只要我們接受牛頓定律,我們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它是正確的。 當我們將世界分解為10^80個原子時,我們將這些原子視為天上的星星或桌子上的臺球。 雖然人數眾多,但他們的行動卻是完全可以預測的。 然而誰了牛頓三大定律,還有一些原子被我們忽略了,它們是構成生物和人類的原子。 它們也完全可以預測嗎?
我們的身體也是由原子組成的,當然這些原子也遵守牛頓定律,但是我們的意識呢? 它們遵守牛頓定律嗎?
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是物質決定意識,而不是意識決定物質。 換句話說,世界的變化并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意識是由外部環境和我們大腦的神經信號決定的。 決定了。 現代神經科學的最新發現也指出,人腦主要收集感官帶給我們的信息并處理這些信息。 然而,大腦并不做出決定。 大腦只會合理化我們的自然行為。 也就是說,通過唯物主義,我們可以推斷,如果牛頓定律是正確的,那么自大爆炸以來發生的一切都是注定的,無論是地球此時此刻的軌跡,還是你昨晚點擊的時間。 什么外賣都是在宇宙之初就決定的。
這是冷酷的決定論。 這個理論不僅指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決定性的,而且還隱含著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人類不具有“自由意志”。
決定論不僅抹殺了人類的自由意志,而且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比如倫理問題。 如果一個人殺人、犯罪,這些都不是由他的“主觀意志”決定的,因為他根本沒有自由意志。 ,他的行為在大爆炸時就已經決定了,那么這個人還需要為他的行為付出代價嗎?
它還帶來了生活態度方面的問題。 如果未來的一切都是注定的,那我們還需要努力嗎? 隨波逐流就可以了嗎? 所以這就產生了兩種世界觀。 一是既然一切都是上帝注定的,那么生命就沒有意義,這是虛無主義; 二是既然人生沒有意義,不如盡情享受。 活在當下就是享樂主義。
盡管工業時代讓我們豐衣足食,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燈光無不提醒著我們生命的豐富和世界的美好,但我們的心卻不知從何時起變成了陰暗的廢墟。
那么,是否存在高于客觀世界、高于我們所知的客觀規律的理性存在呢? 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確實知道,如果我們放棄意識對物理定律的主動性,我們的生活將變得空虛和虛無。 或許,意識中還有一部分不完全受生化信號控制尚未被科學家發現。 我本人堅信人類有自由意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