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研究物質最普遍的規律及其基本結構的學科,從宇宙到基本粒子。杰出的物理學家用他們的理論建立了現代物理學貝語網校,并與世界上其他偉大的科學家一起,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讓我們來看看十大杰出物理學家。你知道多少?
1.牛頓
艾薩克·牛頓爵士是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1687年他發表了《自然的哲學原理》一書,闡明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為以后三個世紀的力學和天文學奠定了基礎,成為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和他的引力理論的一致性,表明陸地物體和天體的運動遵循相同的自然規律,為日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推動了科學革命。在力學方面,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恒定律。在光學方面,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并根據三棱鏡將白光色散到可見光譜的觀察結果發展了色彩理論,系統地闡述了冷卻定律,研究了聲速。在數學上,牛頓與萊布尼茨共同創立了微積分,他還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逼近函數零點的“牛頓法”,對冪級數的研究也做出了貢獻。2005年,英國皇家學會曾做過一個民意調查,問“誰是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在皇家學會會員和接受調查的網友的投票中,牛頓被認為比愛因斯坦更有影響力。
2.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20世紀猶太理論物理學家,他創立了現代物理學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對論,并發現了質能等價公式。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他因“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特別是光電效應的發現”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是建立量子理論的關鍵一步。愛因斯坦在職業生涯早期發現經典力學和電磁場不能共存物理學家玻爾模型,從而發展了狹義相對論。他還發現相對論原理可以擴展到模擬引力場。從他的一些引力理論中,他于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對統計力學和量子理論的持續研究導致了他的粒子理論和對分子運動的解釋。1917年,愛因斯坦應用廣義相對論模擬宇宙的大尺度結構。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時,愛因斯坦正在美國訪問。由于愛因斯坦是猶太人,盡管他是普魯士科學院的教授,卻沒有返回德國。1940年,他定居美國物理學家玻爾模型,后來入籍美國。二戰前夕,他給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中提到,德國可能研制出一種新型威力強大的炸彈,因此建議美國也盡快開展相關研究。美國因此啟動了曼哈頓計劃。愛因斯坦支持加強盟軍力量,但譴責將新發現的核裂變用于武器目的。后來,愛因斯坦與英國哲學家羅素共同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強調核武器的危險性。愛因斯坦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多部非科學著作。愛因斯坦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是20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他杰出的科學成就和獨創性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代名詞。愛因斯坦是德裔美籍猶太人,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的先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和激光的創始人,“量子力學確定性解釋”的捍衛者。
3.麥克斯韋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是蘇格蘭數學物理學家,他最偉大的成就是麥克斯韋方程組,把電、磁和光統一為電磁場現象。麥克斯韋在電磁學領域的成就實現了牛頓以來物理學的第二次統一。麥克斯韋在1864年發表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中提出電場和磁場以波的形式在空間以光速傳播,并提出光是一種電磁擾動,在同一介質中會引起電場和磁場的許多現象,并在理論上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此外,他還推動了分子運動論的發展,提出了彩色照相的基本理論,奠定了結構剛度分析的基礎。麥克斯韋被普遍認為是對20世紀初物理學大進步影響最大的19世紀物理學家。他的科學工作奠定了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論基礎,是現代物理學的先驅。有人認為他對物理學發展的貢獻僅次于艾薩克·牛頓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麥克斯韋誕辰一百周年之際,愛因斯坦本人曾稱贊麥克斯韋,說他“使物理學發生了自牛頓以來最深刻、最富有成果的變革”。麥克斯韋(詹姆斯·克拉克,1831年6月13日—1879年11月5日)是19世紀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麥克斯韋主要從事電磁理論、分子物理學、統計物理學、光學、力學、彈性力學理論的研究。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這一理論預言后來被實驗充分證實。
4. 玻爾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是丹麥物理學家。他因“對原子結構及其輻射的研究”而獲得 1922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對哲學做出了貢獻。玻爾發展了原子的玻爾模型。該模型基于一些理論假設,后來成為舊量子理論的基礎。他還提出了量子力學中的互補原理。1921 年,玻爾在哥本哈根大學創立了理論物理研究所(現為尼爾斯·玻爾研究所)。該研究所是 20 世紀 20 年代和 30 年代量子力學和相關主題研究人員的活動中心。漢斯·克萊默、奧斯卡·克萊因、格奧爾格·德·赫維西和維爾納·海森堡等物理學家曾在那里學習。20 世紀 30 年代,玻爾積極幫助來自納粹德國的難民。丹麥被納粹德國占領后,玻爾與當時主管德國核武器研制計劃的海森堡進行了一次著名的會面。在得知自己可能被德國人逮捕后,他經瑞典逃往英國。到英國后,他參與了合金管工程,這是英國在曼哈頓計劃中承擔的任務。戰后,他呼吁各國就和平利用核能進行合作。他參與創建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和丹麥原子能委員會里索研究部,并于1957年成為北歐理論物理研究所首任主席。為了紀念玻爾,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決定以他的名字命名107號元素。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哥本哈根大學理學碩士、博士,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曾獲丹麥皇家科學及文學院金質獎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以及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5.伽利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