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補習君給你們整理了:小學數學:熱學常考知識大總結,附易錯點匯總!
文末附電子復印版免費發放形式,想要獲取電子復印版請拉到文末。
01
一、力的作用療效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互相斥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互相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療效: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蛋黃所用的力大概1N。
5、力的檢測:
測力計:檢測力的大小的工具;彈簧測力計:實驗室檢測力的工具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二、慣性和慣性定理
1、牛頓第一定理:
牛頓第一定理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遭到力的作用的時侯,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定義:物體保持原先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3、二力平衡:
定義:物體在遭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假若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4、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力不是形成(維持)運動的誘因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誘因
三、功
1、力學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意:假如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聯通了一段距離,熱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②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誘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聯通的距離。
③不做功的三種情況:有力無距離、有距離無力、力和距離垂直。
2、功的估算:
①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聯通的距離的乘積稱作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單位:焦耳(J),1J=1N·m。
④注意:①分清那個力對物體做功,估算時F就是這個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指出對應。
③功的單位“焦”(牛·米=焦),不要把力和力臂的乘積(牛·米,不能寫成“焦”)單位搞混。
3.功率
①物理意義: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化學量。
②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稱作功率
③公式:P=W/t;P=FV
④國際單位:瓦特(W)、
其它常用單位:千瓦(kW)兆瓦(KW)1W=1J/s1kW=103W1MW=103KW
四、機械效率
1、有用功和額外功
①有用功定義:對物體所做的功是有用的摩擦力初中物理知識點,有用功是必需要做的功。
例:提高重物W有=Gh
②額外功:
額外功定義:提高重物時,不可防止要對動滑輪做功和克服繩與輪磨擦做功,并非我們須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車架提高重物W額=G動h(G動:表示動滑輪重)
③總功:
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的和稱作總功。即繩自由端端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W額,W總=FS繩
2、機械效率
①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反映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列。
②公式:η=W有/W總
③提高機械效率的方式:減少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磨擦。
④說明:機械效率常用百分率表示,機械效率總大于1。
五、壓強
1、壓力:
①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②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造成的,一般把物體置于桌面上時,假若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物體的重力G。
③研究影響壓力作用療效誘因的實驗:
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療效越顯著。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療效越顯著。概括這兩次實驗推論是:壓力的作用療效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
2、壓強:
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遭到的壓力叫浮力。
②物理意義:浮力是表示壓力作用療效的數學量。
③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④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椅子的壓力約0.5Pa。成人躺臥時對地面的浮力約為:1.5×104Pa。
⑤增大或減少浮力的方式:改變壓力大小、改變受力面積大小、同時改變前兩者。
六、液體的浮力
1、液體內部形成浮力的緣由: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
2、液體浮力的規律:
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浮力;
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浮力都相等;
深度減小,液體的浮力減小;
液體的浮力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3、液體浮力公式:
p=ρgh
公式適用的條件為:液體
公式中數學量的單位為:p:Pa;g:N/kg;h:m
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浮力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知名的帕斯卡破桶實驗充分說明這一點。
4、連通器:
定義:下端開口,上部相連通的容器
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應用:茶杯、鍋爐水位計、乳牛手動喂水器、船閘等都是按照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七、大氣壓的測定——托里拆利實驗
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封住,之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拇指后,管內水銀面增長一些就不再增長,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原理剖析:在管內,與管外液手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由于液體不動故液片遭到上下的浮力平衡。即向下的大氣壓=水銀柱形成的浮力。
推論:大氣壓
p0===1.01×105Pa
(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說明: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檢測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須要玻璃管的寬度為10.3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寬度變長。
八、流體浮力與流速的關系
二氧化碳浮力與流速的關系:在二氧化碳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浮力越小。
九、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壓強,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這就是知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于二氧化碳)。
2、公式:F浮=G排=ρ液V排g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容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十、浮力的應用
1、物體的沉浮條件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壓強小于重力時,物體下浮;當它所受的壓強大于重力時,物體下沉;當它所受的壓強等于重力時,漂浮在液體中,或懸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應用
貨輪:采用空心的辦法減小排水量。
潛水艇:改變自身重來實現下浮下沉。
汽球和飛艇:改變所受壓強的大小,實現上升增長。
02
最易誤會30個點
1.錯以為平均速率是速率的平均值。
【正解:平均速率是總路程與總時間的比值,不是幾段速率的平均值】
2.錯以為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率是改變的。
【正解:勻速是指速率不變,直線運動是指順著直線運動】
3.錯以為質量變化時,密度就一定改變。
【正解:密度大小取決于物質本身,與質量、體積無關,只與物體的材料、溫度、狀態有關】
4.錯以為天平的螺絲和游碼可以混用。
【正解:螺絲只可以在調節天平平衡時用,也就是檢測物體質量之前用。檢測物體的質量時,通過增減砝碼和聯通游碼促使天平平衡,此時不可以再度聯通螺絲】
5.錯以為重力加速度g值是不變的。
【正解:重力加速度g與經度和高度有關,經度越高,g越大;高度越高,g越小】
6.錯以為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
【正解: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上】
7.錯以為磨擦力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正解:磨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的方向相反!總是制約物體的相對運動,磨擦力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
8.錯以為運動的物體就會遭到磨擦力,靜止的物體不受磨擦力。
【正解:物體是否遭到磨擦力,關鍵是看它與接觸的物體間是否有相對運動或則相對運動趨勢。若有,則受磨擦力】
9.錯以為滑動磨擦力大小隨速率的改變而改變。
【正解:滑動磨擦力的大小只取決于“物體所受的正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其余任何誘因都無關】
10.錯以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誘因。
【正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緣由,慣性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誘因。物體倘若遭到平衡力作用,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物體受非平衡力時,運動狀態將發生改變】
11.錯以為物體速率越大,其慣性就越大。
【正解:慣性大小只與物體質量有關,與其余任何誘因都無關系】
12.錯以為慣性是一種力。
【正解: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保持原先勻速運動或則靜止的一種性質,不是力。不可以說“受到慣性”也不可以說“慣性力”】
13.物體不能被推進時,錯以為推力大于磨擦力。
【正解:由于未推進摩擦力初中物理知識點,即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此時推力與磨擦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14.錯以為平衡力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的力。
【正解: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等大、反向、共線、同體、同增同減、同生同滅。互相斥力才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15.錯以為壓力一定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正解:壓力和重力沒有因果關!系只有物體自由平置于水平面上時,水平面遭到的壓力才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16.錯以為“受力面積”一定就是物體的表面積!
【正解:受力面積是互相接觸擠壓的部份面積,通常大于或等于物體的表面積。】
17.錯以為液體形成的浮力與液體的多少有關!
【正解:依照液體浮力公式可知,液體形成的浮力只與液體的密度、深度有關,跟液體的容積無關。液體多,密度深度不一定大,形成的浮力也不一定大。】
18.錯以為液體對容器頂部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
【正解:當容器側壁傾斜時,液體對容器頂部的壓力不等于液體的重力。只有側壁豎直時壓力才等于重力。此時可以用F=ps求得】
19.在托里拆利實驗中,錯以為水銀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細、傾斜程度等誘因有關。
【正解:水銀柱的高度差是由外界大氣壓決定的,與其他誘因無關】
20.錯以為物體在液體中的深度越大,它遭到的壓強也越大。
【正解:求壓強可以按照阿基米德公式,可知壓強大小取決于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容積】
21.錯以為同一個物體在液體中“上浮”和“漂浮”時所受壓強相等。
【正解:下浮的過程如下:物體全部在液面之下時,壓強小于重力;部份在液面之上時,排開液體的容積會隨著物體下浮而減少,故壓強也降低。最終懸浮時,壓強等于重力。】
22.錯以為在水底下沉的物體遭到的壓強小,下浮的物體遭到的壓強大。
【正解:物體所受的壓強關鍵是看物體排沸水的容積,排沸水的容積越大,所受壓強就越大】
23.錯以為密度計在不同液體中所受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
【正解:由于密度計仍然懸浮,所受壓強都等于密度計自身的重力。由公式可知液體密度越大,密度計排開液體的容積越小】
24.錯以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等于力臂。
【正解: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即點到線的距離,不是點到點的距離】
25.錯以為使用動滑輪一定能省一半的力。
【正解:不考慮動滑輪重力的情況下,沿豎直方向提高重物時能省一半力,而且,當順著傾斜方向或則水平方向帶動滑輪時,不再省一半的力】
26.錯以為有力有距離就一定做功。
【正解:做功必備條件——有力而且在此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
27.錯以為物體的機械效率越大,其功率也越大。
【正解:機械效率與功率大小沒有任何關系】
28.錯以為同一個機械的機械效率固定不變。
【正解: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是可以改變的,比如滑車架的機械效率還與提高的物重有關,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粗糙程度有關】
29.錯以為物體在增長過程中,其重力勢能一定轉化為動能。
【正解:還要看物體的速率變化,比如勻速下滑,動能是不變的】
30.求浮力時,p=F/S,其中S即受力面積的個數容易出錯。
【正解:例如有幾只腳、幾條輪式?】
電子版免費發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