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中物理教師培訓日志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上課評價學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也是物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形式。以下是2017年初中物理教師培訓日志,歡迎參考。
2017年初中物理教師培訓日志樣本1
這次學習讓我深刻認識到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理念、新的模式不斷滲透到基礎教育中,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我也應該對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我感覺存在著很多問題。
1、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大大加強了探究性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同時,教學時間也比較緊張。其實,實施探究性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究的過程,學習探究的學習方法,就是要通過這種學習方法培養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實踐的習慣,喚起他們熱愛創造、積極向上的態度和活潑開朗的心情,因此值得花更多的時間。但需要注意的是,探究性教學的實施并不完全在課堂上完成,只要學生有探究的熱情,課外完全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能做的事情。課堂上初中物理 研修日志,老師只要求學生匯報探究的方法和結果,這樣可以大大節省教學時間。只要教師在平時備課中能夠全面查看教材,統籌規劃,不孤立、被動地備課、講課,時間緊張的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第二,在強調“創新、實踐、探索”的課程主旋律下,師生應共同營造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課堂。但在教學中,必須解決“放則亂,控則死”的局面。一方面,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非指導性教學要適時適階段地開展,必須“放手”,但要善于從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實際學習興趣出發,讓學生主動探索,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表達獨特的想法,避免將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自己的經驗、態度、價值觀強加給學生,管得太嚴;另一方面,課堂教學的復雜性要求教師將學生、教學內容、課堂遭遇等諸多因素納入教學過程,進行適當的課堂調控,使課堂自由而不混亂,學習環境和諧。
另外,還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的關系,如當學生不擅長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考慮合理分組,引導學生合理競爭與合作,協調班員關系,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自主向合作轉變;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逐步培養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途徑、原則、方法和步驟,這樣可以克服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盲目的嘗試和無意義的猜測,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3、過去基礎教育的課程標準是統一的,目標非常明確,我們以“超出教學大綱”、“不考試”等理由,不允許不確定的知識點進入課堂。新課程反而增加了教學中本來就存在的不確定性,如教學目標、結果、對象、內容、方法、過程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中的不確定性情況。為此,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既是研究者、決策者,對于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能夠成為創造性運用活的教材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因為新課程標準強調了“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強調了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被列為與“知識與技能”同等重要的內容,并納入課程資源中,沒有必要把教材中出現的內容全部教出來。當無法逐一解答不確定情境下產生的很有價值的問題時,可以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開展討論、研究性學習,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
第四,新教學法較傳統教學模式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特別是在目標方面:一是注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發展;二是目標更加全面,不僅包括學科知識,還包括科學過程、方法、能力、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三是三大目標統一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強調知識是在探究過程中建構的。要朝著“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改革進步”的方向前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毫不猶豫地改進評價方式,探索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法。不管課程、教材如何變化,打好基礎始終是中小學的首要任務。
課程改革過程中肯定會有問題,只要我們不斷思考,大膽更新教學方式,我們就會不斷進步!
2017年初中物理教師培訓日志樣本2
前期我是按照上級要求進行線上學習的,現在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作為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線上學習就是其中之一,下面說說我的培訓經歷: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作為老師,應該細心觀察任何能給學生帶來樂趣的突破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啟發性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中,這樣很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物理不同于其他學科,物理是一門基于觀察和實驗的科學,但不同于簡單的“看”和“做”,它還需要思考——思考。俗話說,透過現象看本質,要經得起實踐的考驗。
例如,在講授“光的直線傳播”時,教師可以首先提出這些問題:①打雷時,雷聲和閃電同時、同時、同時發生,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為什么呢?②在講授“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時,我們的實驗條件是讓一輛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小汽車,在不同粗糙度的各種表面上滑行,實驗現象是滑行距離不同,并通過抽象理想化的思維得出實驗結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和我們日常的經驗——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是不一樣的。所以光是“看”和“做”是不夠的,我們要仔細思考:物體本來就在運動——它有速度,摩擦阻力越小,它滑得越遠,如果沒有阻力會怎樣? ③在講授“光的反射”時,我們還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如果你在漆黑的夜晚走進一個房間,你能看到里面的東西嗎?”學生回答:“不能。”“那你怎么能看到呢?”學生回答:“開燈,就能看到房間里的東西了。”“好,真聰明!那同學們,再想想,為什么開燈就能看到屋子里的東西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內容。”通過創設這樣的情境,使學生了解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現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就會樂于學習,樂于學習,學得好、學得積極。
2.注重探索、重視實驗、掌握概念
1、觀察與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實驗客觀真實,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也能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為上升理性認識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能讓學生加深對定理、定律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一切有利條件,盡量把演示實驗都做完,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做實驗。例如,我在講“光的折射”時,就給學生準備了一些碗、筷子和硬幣,讓他們做3個實驗: ①往一個空碗里倒水,觀察倒水前后碗底有什么不同? ②在盛滿水的碗里,把筷子斜插進碗底,從側面看水面,你會發現筷子有什么變化? ③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幣,調整視線的位置,讓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此時,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變,讓另一個學生慢慢往碗里倒水(不要讓水沖到硬幣的位置)。隨著水位的上升,觀察者會發現什么呢?在上面的實驗中,學生可以看到碗底“變淺”、筷子“彎曲”、硬幣“上升”等現象。這些都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氣界面的折射所致。這加深了對光折射的理解。實驗結束后,組織各組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得出初步結論。在做實驗時,學生不僅要知道實驗的目的、設備、原理、步驟等,還要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筋,通過分析、歸納、推理得出結論。同時,對如何改進實驗方法、提高實驗精度、設計實驗等給予必要的指導。也可以在課外增加一些輔助實驗,然后重點討論誰做的產品最好,找出他們的優點。然后完善自己的設計。所以說實驗對于學生學好物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實驗是我們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切不可“用嘴做實驗”。
2、學好初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是關鍵。在聽老師講解時,要學會把握:①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它是怎么提出的。②了解概念的表達方式。③了解怎樣用這個概念去計算或解決實際問題。④了解概念的應用范圍和條件。這樣,學習了基本的物理概念才算是抓住了重點。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如何聽物理概念課。
(1)分層物理概念
很多物理概念往往具有多層含義貝語網校,概念的層次性就是將其復雜的內涵分解為多個層次,讓學生逐層逐步理解,最終綜合各層次的內容,得到完整的定義。
例如:“勻速加速直線運動”
第一層次:物體做直線運動(體現“直”字)
第二層次:物體的速度是變化的(體現“變”字)
第三層次:物體運動的速度均勻變化(體現“均勻”二字)
定義是:“如果物體做直線運動,在任意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速度的變化都相等,這個速度就叫做勻速加速直線運動。”所以不管概念分成多少層,也不管層與層之間是平行關系還是遞進關系,在聽課的時候只要把每一層的意思分開,把每一層的意思講清楚就可以了。
另外,概念內容有輕重之分,要分層有主次,聽課時要注意抓住體現本質屬性的重點,加以強調,區別那些非本質的、容易混淆的現象。
例如:“力是引起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
第一層次:力的作用,可以改變物體的速度(例如汽車的各種運動:靜止→運動;運動→靜止;速度逐漸減小,速度逐漸增大等)。
第二層次:力的作用,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例如汽車左轉或右轉;自行車轉彎等)。
第三層次:力既不是運動的原因,也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3. 講課細致精煉,貼近生活
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聯系最為密切,學生在學習物理之前,已經從那些膚淺、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中獲得了大量的“日常經驗”。這些日常經驗是先入為主的,往往會干擾科學概念的形成,成為建立科學概念的思維障礙。在課堂上,教師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探索學習,讓學生自主探索、得出結論。而不是教師在傳授知識后得出的結論。課后練習和作業題要精心挑選,結合“雙基礎”,螺旋式上升。同時初中物理 研修日志,要多討論問題、思路、方法和規律。而不是用題海戰術,給學生減負。
2017年初中物理教師培訓日志樣本3
經過這段時間的培訓,我收獲頗多,感悟頗深。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培訓期間,我有機會聆聽到許多專家、名師的講座,聽他們對初中物理教學的理解,觀摩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習他們的教學技巧。對我來說,是一次思想的洗禮,一次心靈的震撼,一次觀念的革新。主要收獲有以下幾點:
1、通過這次培訓,我看到了差距,學到了方法。
我不懂教學研究,也不認為教學研究有什么必要。但我心里很清楚,我的課堂存在著很大的隱患,他們上課太隨意了,不知道在新課程下,有效有益的教學過程會如何表現。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物理課堂教學和課后輔導最有效的方法。這也堅定了我繼續教好物理的信心。所以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是及時雨,是再教育,是一次生動的點撥。
2.做一名研究型教師,不斷反思、提高自己。
在反思中學習,在研究中提高。反思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哪個教學環節有效,哪個教學目標無效,學生什么時候主動發言,為什么課堂氣氛活躍等等;反思之后,進行研究,找出優缺點,發揚優點,改善缺點,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優勢,讓每一個教學優勢都成為成為優秀教師的階梯!課后反思,課前仍需研究。研究教材、研究學生,讓每一次教學設計都有亮點,讓你的每一堂課都有笑聲;學期初也需要規劃。規劃好整個學期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重點規劃好寫作教學內容。摒棄“教材就是課程”的思想,用好教材,同時超越教材。教師這個職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通過不斷的反思和積累,獲得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并能把這個方法深化成理論,這是做教師的最高境界。
3、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與學生心意相通的老師。
教學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但我們在教學中要時刻保持一顆熱愛的心,不能忽視師生之間的交流,更不能忽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要走在學生中間,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只有親近了老師,才能相信老師的教誨,只有與學生心心相印,才能感受到教學的共同成長,收獲學生的成長進步,體會教學帶給我們的快樂。
閱讀過2017年初中物理教師培訓日志的人還閱讀過:
1. 推薦的國家培訓計劃學習日志
2.2017年小學音樂訓練日志
3.2017年全國小學數學培訓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