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學與技術,屬電子信息類專業,是一門普通高等中學專科專業,基本修業期限為四年,授予工學或理學學士學位。中學生需擁有較好的語文、英語、物理、化學、計算機、邏輯剖析、閱讀理解的基礎。
該專業具有理工融合的特性,囊括的學科領域主要有數學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等。簡單來說,電子和電磁波在不同介質中傳遞時會形成許多化學現象和化學效應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介紹,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要把握電子的這種規律,并能借助和控制電子運動規律制成電子元件。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正是一門以電子、電子元件及其系統應用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各類電子材料、元元件、集成電路等都是這個專業的成果。
電子信息你們族中的成員好多,有幾個名稱聽著愈發相像,“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就是其中三個。面對這三個名稱差不多的專業時,朋友們可能會倍感蒙蔽。確實,這幾個“好兄弟”有許多的共同點,它們都屬于電子信息類,都以“電子”冠名,也都可授工學或理學學士學位,都對中學生物理、物理和動手能力要求較高。但一般來說,“電子科學與技術”的著重點在于“電子”,以“集成電路”研究為特點;“電子信息工程”更重視工程,多研究的是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如上面所說,是以電子、通信和估算機多領域交叉為特色,借助電子技術進行“通信”是關鍵。
信息的載體是數據,數據的載體是訊號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介紹,而訊號的載體是場與波,電子信息類專業設置基本是根據這樣的主線來進行的。廣州民航航天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王俊院士,以一部手機為例,讓我們看見了電子類不同專業的作用。
手機是個電子設備,要將語音傳送出去,首先要將語音轉換為手機才能處理的訊號,這要用到揚聲器也就是傳感,須要用語音訊號處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語音訊號須要傳輸的更快、更清楚,須要用通訊系統(通訊工程專業);處理后的訊號從手機上面發出須要射頻電路(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上述功能須要由集成電路實現(微電子專業);集成電路常常是可以編程的,則須要程序設計;手機還須要上網,視頻也要傳輸,就有了多媒體處理。
考研方向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子與通訊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工程、電路與系統
主要課程
電路與電子技術理論與應用系列課程、計算機基礎技術系列課程、半導體化學、電子技術(模擬、數字)、電子線路CAD、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數字系統設計、集成電路工藝原理等。
就業方向
從就業方向來看,市場對電子技術人才的需求大體有三方面:“電子元件”的研究開發、制造調試;排除設備技術故障、監視、維修及顧客服務;硬件和軟件安裝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統操作。具體的就業方向包括:
1.電源、電路。電源、變壓器、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射頻電路、微波電路等。
2.微電子方向。集成電路的設計和制造。
3.光電子方向。光電子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
4.通訊方向。從里面手機的事例也能看出,電子類專業可以說是電電相關,互相之間也有交叉。可以從事通訊工程的設計、施工、調試等工作。
5.訊號處理。如圖像處理、模式辨識等。
6.互聯網方向。互聯網系統集成、硬件開發相關工作。
7.多媒體方向。各類音頻、視頻編碼、解碼等。
報名手冊
目前全省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高校已有211所,在校生15000人左右。有的中學該專業招生時不招“單色不能辨識者”,色弱色盲考生在報名時應認清身體條件要求。
各校辦學特征不盡相同,專業所在院系也不一樣,有些開辦在電子信息大學,有的則開辦在計算機大學,有些開辦在微電子大學,還有的是在精密儀器大學。不同注重從院系設置也可見一斑。
比如,上海郵電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設在電子工程大學,是以集成電路芯片設計、電子信息與通訊系統設計集成以及計算機應用互相融合為專業特色。
上海學院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科專業設置在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大學,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排行全省第二。以激光科學與技術為代表,綜合光學、電子學、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注重光電子技術方向。
西南學院的該專業設在電子科學與工程大學。擁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下設數學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路與系統三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