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復旦大學發布消息稱清華大學天文物理,為了推動學校天文學學科的發展,復旦大學決定成立天文學系,中文名稱,英文縮寫DOA,納入理工大學。 同時,保留復旦大學天體化學中心(虛擬體),并隸屬于天文系。
天文系的設立已經復旦大學2018-2019學年第十五次黨務會議批準。
復旦大學現有天體化學中心(天體化學中心)成立于2001年,是隸屬于數學系、跨院系的校級研究機構。 中心成員主要來自數學系,包括工程系、物理系、信息工程大學、精密儀器系等。 經過多年發展,中心研究方向包括恒星宇宙學、超新星觀測與頻域天文學、高能天體化學、理論天體化學、引力波探測、空間天文學和天文儀器。
2014年清華大學天文物理,復旦大學通過了新的天文學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天文學和天體化學方向。
上海學院
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全系現有教師約30名,包括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一批年富力強、成果卓 著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術帶頭人。近年來,天文學系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科研成果顯著,獲多項國家級和 省部級科研獎勵。本系和國內外多個科研和教學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與人員交流聯系和合作。在南京大學“211”工程、“985”工程的重點支持下,南京大 學天文學系正努力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的天文學教學和科研中心。
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云南天文臺合作。 紫金山天文臺、中國三江航天集團設計院等
中國理工學院
天體化學中心的前身是中國科學技術研究院天文部,成立于1972年,1978年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批準成立,為正廳級研究單位在科技大學。 王守觀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1998年,中學在天體化學中心、基礎化學中心的基礎上成立天文與應用數學系。 2008年更名為天文系。
天文學系主要從事宇宙學、活動恒星與正常恒星、相對論天體化學與高能天體化學、黑洞化學、吸積、噴流、中子星化學、引力論、相對論天熱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獲批專科、碩士、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等重要中層人才培養基地。 1986年獲天體化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9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8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 2008年,與北京天文臺聯合建立的“銀河宇宙學實驗室”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評為重點實驗室。 2010年獲天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