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做了“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 將凸透鏡直接面對陽光。 這是為了使陽光平行于凸透鏡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調整并聯透鏡,讓陽光會聚成白紙上的光點。 光斑的位置就是焦點的位置彈簧,如圖所示,用如圖所示的刻度尺測量它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則透鏡的焦距為 。
(2)當物體放置在距鏡頭15cm處時,聯通光幕會在屏幕上形成(倒立/正立)虛像。
(3)小明實驗后發現,他和小華實驗時物距相同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但像距不同。 寫下兩個可能的原因。 回答:,。
【分析】(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上。 該點是凸透鏡的焦點。 凸透鏡面向太陽光,聯通白紙會得到白紙上最小的光斑,這就是凸透鏡的焦點。
(2)掌握凸透鏡成像規律,知道物距小于一焦距和二焦距時,會形成放大倒立的虛像;
(3)物距相同時,焦距不同,像距不同; 根據成像清晰度進行分析;
【解答】解決方法:(1)將凸透鏡正對太陽。 這是為了使太陽光與凸透鏡的主光軸平行。 調整并聯透鏡,使陽光匯聚到白紙上最小、最亮的點上。 光斑的位置就是透鏡的焦點。 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它到鏡頭中心的距離。 鏡頭焦距為10cm。 聯通凸透鏡白紙上的光斑是最小的。 這個光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 是10厘米。
(2)從題意來看,如果凸透鏡的焦距f=10cm,則2f=20cm。 如果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凸透鏡前方16cm處,則f<u<2f。 因此,凸透鏡形成倒立且放大的虛像。
(3)兩次實驗中的物距相同,如果使用兩個不同焦距的凸透鏡,像距會不同; 當光幕上的圖像不清晰時,很難確定像距的大小。
因此,答案為:(1)主光軸; 最小且最亮的; 10.0; (2) 倒立; (3)①兩個鏡頭的焦距不同; ②在一定光幕上形成的圖像并不是最清晰的圖像。
【點評】這道題,考察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關鍵是要明確物距,記住成像特性與物距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