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實驗和探究:
(1)葉子和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構”的實驗時,得到如下數據:
實驗次數 | 物體 | m/g | V/cm3 | |
1 | 鋁塊1 | 54 | 20 | 2.7 |
2 | 鋁塊2 | 108 | 40 | 2.7 |
3 | 松木1 | 108 | 216 | 0.5 |
4 | 松木2 | 10 | 20 | 0.5 |
比較2、3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________的.
②由上述實驗我們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見,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 ________(填“無關”或“有關”).
③上述實驗圖象如圖所示,圖象中的圖線 ________反映了鋁塊實驗情況.
(2)葉子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時,準備了如下器材:小鐵塊、細線、盛滿水的溢水杯、小桶和 ________.實驗步驟如下:
①算出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
②把小鐵塊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并用小桶收集小鐵塊所排開的水;同時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算出物體所受浮力F浮=________;
③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鐵塊所受的重力G;
④分析數據,得出結論:F浮 ________G排.
上述步驟的正確排序為:________.請將步驟中空格填好.
(3)小雨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分別在毛巾和棉布表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發現在 ________表面上測力計示數較大.實驗說明: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 ________,摩擦力越大.
解:(1)從表中可以看出①②都是鋁塊,質量不同,體積不同,但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都為2.7g/cm3.
②為鋁塊③為松木,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②為2.7g/cm3,③為0.5/cm3.
根據公式,體積相同時,從數軸可以看出,a的質量大,所以a反映了鋁塊的實驗情況.
故答案為:①相同;②不同; ③a.
(2)測量重力用到彈簧測力計,物體所受浮力等于F浮=G-F=G排.
做實驗時先測出物體重力,再把物體放入水中讀出測力計的示數,最后測出排開水的重力,進行比較.
故答案為:彈簧測力計;②G-F;③②①④.
(3)毛巾接觸面比棉布接觸面粗糙,通過實驗可看出在毛巾面上測力計示數大,勻速運動,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在毛巾面上摩擦力大.
故答案為:毛巾;粗糙.
(1)由上表可看出①②同種物質質量不同、體積不同,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②③可看出物質不同,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也不同相同.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它與質量和體積沒有關系.由數軸可看出,體積相同時,a的質量大,由公式可知,質量大,密度就大.
(2)阿基米德原理實驗過程中需要測量重力.所以用到彈簧測力計,物體所受浮力等于在空氣中的測力計示數減去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還等于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測量時應先測出物體的重力,再測出物體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求出浮力,再測出排開水的重力,比較數據得出結論.
(3)測量時物體重力不變,所以對接觸面的壓力不變,毛巾面比棉布面粗糙,可以看出在毛巾面上測力計示數大,又因為物體做勻速運動,拉力等于摩擦力,拉里大說明摩擦力大.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應用控制變量法和實驗探究法解決問題,最近幾年這種類型的題目,是越來越多.學生是否能根據課本知識點再擴充,能否舉一反三,這是關鍵也是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