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運動與力量》
1.牛頓第一定理
1.牛頓第一定理
1、內容:一切物體在不受力時,總是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 了解:
① “一切”適用于一切事物。
②“不受力”是定理成立的條件。
③ “永遠保持”不變,以前的,現在不變。
④ 牛頓第一定理解釋了力與運動的關系:
力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3、實驗突破:
(1)實驗裝置:
(二)常見問題:
①試驗中應控制小車的初速度相同。 為使貨車以相同的初速度到達水平面,應使貨車從靜止狀態在同一坡度上從同一高度滑下。
②接觸面越光滑,車子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車速增加越慢,車子行駛的距離越遠。
③ 運動物體若不受力,則作勻速直線運動。
④ 牛頓第一定理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得出的。
2.慣性
1、定義:所有物體都具有保爾特運動的原始狀態不變的性質,這些性質稱為慣性。
二、相關理解:
①任何物體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慣性。
② 慣性是有大小的。 物體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與物體運動的狀態和速度無關。
3、慣性現象及防護:后退加速、前進減速、右轉左轉、左轉右轉、車輛配備安全帶和氣幕、車輛不能超員等。
《運動與力量》
2. 兩種力量的平衡
1.平衡狀態
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2、兩力平衡的條件和判定
1、條件:同體、等值、反向、共線。
2、兩力平衡的含義:
可根據狀態判斷壓力情況;
狀態可根據用力情況確定。
3、受力不平衡:
不平衡力←→運動狀態變化
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進行加速運動;
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二力平衡觀課報告,進行減速運動。
4、判斷兩種力是否平衡的方法:
①四個條件; ②物體是否處于平衡狀態。
5、平衡力與相互斥力的區別:
① 平衡力:同體、等值、相反、共線。
②不平衡力:異體、等值、反向、共線。
3、同力或聯力的合力
1、同向:合力F=F1+F2,合力方向順F1、F2。
2、反向:合力F=F1-F2二力平衡觀課報告,(F1>F2),合力方向與F1方向一致。
3、平衡力合力為0,不平衡力合力不為0。
4.二次力平衡實驗
1、當研究對象靜止時,認為處于平衡狀態,而不是以勻速直線運動作為平衡狀態的標準(難判斷)。
2. 必須盡量減少摩擦和其他激勵因素對實驗的影響。
3.通過改變兩邊的權重來改變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
《運動與力量》
3.摩擦
1、摩擦力的形成
1、定義: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彼此有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傾向時,會在接觸面上形成限制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傾向的力,稱為摩擦。
2、生產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①接觸面粗糙不光滑,光滑則摩擦力為0。
② 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有壓力。
③ 兩個物體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傾向。
3、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不一定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4、分類:
①滑動摩擦:兩個物體之間相對滑動形成的摩擦力。
②滾動摩擦:兩表面滾動形成的摩擦力。
③靜摩擦力:有相對運動趨勢但不發生相對運動時形成的摩擦力。
2、摩擦力探索實驗
1、實驗裝置:
(1)滑動摩擦力檢測:勻速驅動,兩力平衡
(2) 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
(3) 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度的關系
(4) 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積的關系
(5) 延伸研究: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
2、常見問題:
1、鐵塊必須沿水平方向勻速行駛。
2、查詢過程中使用控制變量法:
在探索與粗糙度的關系時,壓力應保持恒定。
在探索與壓力的關系時,接觸面的粗糙度應保持恒定。
3、實驗推斷: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激勵因素:
①當接觸面的粗糙度一定時,接觸面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越大。
②當接觸面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越大。
③滑動摩擦的大小與其他原因無關。
4、實驗改進:
方案A的操作難點在于難以用彈簧測力計帶動鐵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實驗裝置同方案B進行改進。實驗中,鐵塊的壓力木板上的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度保持不變,木板的速度發生變化。 不會引起鐵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測力計指示)發生變化。
三、靜摩擦力的大小
靜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無關,它的大小會發生變化,只等于平衡它的力的大小。
4.如何改變摩擦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