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電壓單位換算表
類別
國際單位
共同單位
轉換關系:
電流
伏特 (V)
千伏 (kV)
伏特 (V)
1Kv=1000V
毫伏 (mV),
1V =
微伏 (μV),
1mV=1000μV
電壓
安培 (A)
安培 (A)
1KA=1000A
毫安 (mA),
1A=
微安 (μA)
1mA=1000μA
n
1μA=
功率放大器
1nA=
內阻
歐姆 (Ω)
1TΩ=1000GΩ
(兆歐)MΩ,
1GΩ=1000MΩ
千歐姆 (KΩ)
1MΩ=1000KΩ
歐姆 (Ω)
1KΩ=1000Ω
kw是千瓦的縮寫電功率單位換算表,是電能的單位。
1kw=1000w(瓦特)
我們用的電有兩種:一種是家用,一種是:工業用; 家用是220V,工業用是380V
10KV=(伏特)
KVA=-千伏-安
當功率質數為1時,1KVA=1KW
1MVA=
電壓、電壓、電阻、功率是電子電路中的重要技術參數,根據其基本原理可以估算出相關的熱阻。 本文主要介紹電壓、電壓、電阻和功率參數的換算關系和電路的特點。
電壓、電壓、電阻、功率的關系
電壓、電壓、電阻、功率等參數有如下換算關系。
功率=電壓*電流
功率=電流*電壓
電壓=電流/內阻
功率:符號P,單位W;
電流:符號U 單位V;
內阻:符號R,單位Ω;
電壓:符號I單位A;
2.一般電路中電壓、電壓、電阻與功率的相關關系01串聯電路的相關特性
在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功率等主要通過以下關系進行關聯。
電壓處處相等:I1=I2=I;
總電流等于家用電器兩端電流之和:U=U1+U2;
總內阻等于各內阻之和:R=R1+R2;
電路中電器兩端電流之比等于內阻之比:U1:U2=R1:R2;
總電功率等于電功率之和:W=W1+W2;
各電功率之比等于內阻之比與端電流之比:W1:W2=R1:R2=U1:U2;
各電源之比等于內阻之比與端電流之比:P1:P2=R1:R2=U1:U2;
總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02 并聯電路的相關特性
總電壓等于各處電壓之和:I=I1+I2;
電流處處相等:U1=U2=U;
總內阻等于各內阻乘以各內阻之和的乘積:R=(R1R2)/(R1+R2);
總電功率等于電功率之和:W=W1+W2;
電壓的比值等于內阻的比例比:I1:I2=R2:R1;
各電功率之比等于電壓之比,與內阻成正比:W1:W2=I1:I2=R2:R1;
各功率之比等于內阻與電壓成正比之比:P1:P2=R2:R1=I1:I2;
總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三種通用電路中相對熱阻的關系式 01 內阻R
①電阻等于材料密度除以(寬度乘以截面積):R=ρ×(L/S);
②電阻等于電流乘以電壓:R=U/I;
③電阻等于電流乘以電功率的平方:R=U^2/P;
02 電功率 W
①電功率等于電壓乘以電流乘以時間:W=UIT;
②電功率等于電功率除以時間:W=PT;
③電功率等于電荷乘以電流:W=QU;
④電功率等于電壓平方乘以內阻乘以時間:W=I^2*RT(純內阻電路);
⑤電功率等于電流的平方乘以內阻再除以時間:W=U^2*T/R(純內阻電路);
03 電力 P
①電功率等于電流除以電壓:P=UI;
②電功率等于電壓的平方除以內阻:P=I^2*R(純內阻電路);
③電功率等于電流的平方乘以內阻:P=U^2/R(純內阻電路);
④電功率等于電功率乘以時間:P=W/T;
04電加熱Q
①電加熱等于電壓的平方乘以內阻乘以時間:Q=I^2*Rt;
②電熱等于電壓除以電流乘以時間:Q=UIT=W(純內阻電路);
③ P、V、I的關系:
對于直流電 - 功率 = 電壓 x 電壓
對于交流電-功率=電壓×電壓×功率感應(COSΦ)
例如 - COSΦ 設置為:0.75
1000W單相電壓:1000W÷(380V×0.75)=3.5A(安培)
1000W三相電壓:1000W÷(220V×0.75)=6.4A(安培)
交流電通過純內阻時,電能轉化為熱能,而通過純容性或純感性負載時,則不做功。 也就是說沒有消耗功率,是無功功率。 事實上,實際負載不可能是純容性負載或純感性負載。 通常是混合負載電功率單位換算表,當電壓通過它們時,有一部分電能不做功,這就是無功功率。 此時的功率如果質數大于1,為了提高電能的利用率,就需要進行無功補償。
四線電力負荷相關性估算公式
功率的基本估算公式是——功率W(P)=電壓A(I)*電流V(U)。
我國家用市電電流通常為220V,家用線路帶載能力估算如下:
1.5平方毫米的線電壓=10A; 承載功率=10A*220V=2200W;
2.5平方毫米線電壓=16A; 承載功率=16A*220V=3520W;
4平方毫米線電壓=25A; 承載功率=25A*220V=5500W;
6平方毫米線電壓=32A; 承載功率=32A*220V=7064W;
不同制熱功率的空調驅動功率如下:
例如:
五級能效空調1P=726W;
五級能效空調1.5P=1089W;
五級能效空調2P=1452W;
五級能效空調3P=2178W;
由于空調在開啟瞬間的最大峰值可達額定功率的2~3倍,故按3倍的最大值估算:
1P空調開啟時的峰值功率為726W*3=2178W,所以選擇不大于1.5平米的線。
1.5P空調開啟時的峰值功率為1089W*3=3267W,所以選擇不大于2.5平米的線。
2P空調開啟時的峰值功率為1452W*3=4356W,所以選擇不大于4平方米的線。
3P空調開啟時的峰值功率為2178W*3=6534W,所以選擇不大于6平米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