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樓區初級中學物理大師工作室
研究及培訓簡報
(2022 年 7 月 1 日至 3 日)
培訓主題:學習、思考、行動和寫作——新教學研究
主持人:朱文俊
撰稿人:吳浩、孫愛云、高磊、蔡莉、張巧玲、陶恒、陳培峰
責任編輯:陳培鋒
培訓內容:
日期
內容
主持人
主持人
接待專家
7月1日 上午8:00-30 報到 下午8:30-12:00
講座交流
講座(新課程標準、新教材)
劉炳生教授:
(徐亞萍 特等:)
范海霞負責介紹專家,并做3-5分鐘的總結。
王宇、蔡京平負責接送劉炳勝教授(8:10到樓下);
王怡寧和郭夢婷負責接替許亞萍的專項職務。
7月1日 13:30-17:30
1.中考的出題與評價
2.關于“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學業質量評價改革”的討論與探討
陸建龍:
孫龍洲
丁志宏
每位主持人負責提前一天與本組老師聯系,檢查課件是否準備好。
吳浩就聯系了陸教授,看需不需要接送。
7月1日 18:30-20:30
南京、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四省區20年中考變遷研究
陳曦、丁志紅、范海霞、盧培勇、張興安(各25分鐘)
陳曦
7月2日上午8:00-10:00
10:10-12:00
論文寫作指導
王高(省師資培訓中心特級、高級教授)自駕
蔡才富(南京外國語學校特級高級教授)
陳培峰
陳培峰老師負責把王高教授接下樓。
葉明陽老師負責九點半去樓下接蔡特。
7月2日 13:30-17:30
論文寫作與修改
鐘口莊
葉明陽
葉明陽
葉明陽老師1日晚間聯系了鐘口莊老師,看是否需要他開車來接送學生。
7月2日 18:30-20:30
1.中國傳統文化走進物理課堂
2. 革命傳統走進物理課堂
3.基于項目的學習
4.跨學科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
5.大單元教學
陶恒
陳培峰
顏以祥
鄒宇
李煒(每人25分鐘)
陶恒
7月3日上午
8:00-12:00
新課程培訓
觀看視頻、文字
(李煒、黃杰負責文本下載、打包,工作室打印裝訂,每人報告1小時。)
李煒
我2號晚上會把視頻拷貝給李煒。
7月3日下午
13:30-17:30
用“新課程標準”教“舊教材”
朱文俊(13:30-15:30)
蔡莉、張蓉、孫愛云、余志云(各30分鐘)
張榮
模塊一: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
第一講:新課程標準與新教材
7月1日上午,工作室有幸邀請到南京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劉冰生教授和物理特聘教師徐亞萍老師為工作室同學們進行專題講座。
劉炳勝教授結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要求,從“教材結構”“教材的時代感與人文性”“教材實驗與實踐活動”“實驗的科學性與規范性”四個方面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并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物理狀態變化”更加復雜,對圖像的要求更高,另外教學時氣候、溫度對實驗的影響,如果調整為聲光模塊教學可能會更好;通過“物理·生活·社會”“國家工程”等欄目,可以更多體現我國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成果和現代通信技術、互聯網、傳感技術、智能化等方面的成果;在實驗與實踐活動方面,“跨學科實踐”的要求需要對現行教學進行重新設計和改進; 此外,教材、課程、考核等都要努力向數字化轉型,實現與現代教學手段的融合,在教學中引入數字化實驗。
講座最后,劉冰生教授建議教材要凸顯思維與特色,最好在三大主題分層次、環環相扣的結構體系下,融入更多精彩的小實驗、跨學科的實踐活動,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與科學方法,同時注入人文情懷與時代感的教育。
討論一:《新課程標準與新教材的實踐研究》
特長班徐亞萍老師就學生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困惑與同學們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網校頭條,并熱情地為老師們答疑解惑。首先,特長班徐老師提出,教師要有鉆研教材的意識,既要從宏觀上鉆研,又要從細節的層面鉆研;其次,特長班徐老師還指出,鉆研教材要緊密聯系學科本身的科學性,也要結合學習階段的階段性和發展性。
在隨后的問答環節中,徐特與現場學生和老師進行了積極的互動和討論,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模塊二:問題研究與問題鑒賞
第一講:《雙減量下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物理試題制定研究》
下午1點30分,南京師范大學陸建龍教授為我們做了題為《雙減政策下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物理試題制定研究》的講座。
陸教授結合中考物理試題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試題的變化,向在場的一線教師表達了希望,希望未來各校都有一批教師,能夠把握本校階段性考試的試卷難度,出符合課程標準要求的試卷,充分發揮試題的導向作用初中物理試題免費下載,指導學校的正常教學。
陸教授強調,未來中考試卷將采用省統考模式,物理實驗操作的考核也將逐步納入中考物理科目總分。為了不斷完善和提高一張中考試卷,中考結束后將組織一線教師進行試卷評閱。陸教授從出卷基本要求、試題質量評價維度、試卷能力結構等方面對2019年、2020年多地中考物理試題進行了評估分析。最后,陸教授號召在場的各位老師,創建命題工作組,從小做起,從大做起,希望在場的老師們將自己培養成優秀的命題老師。
講座2:基于標準的初中物理學業水平測試出題技術研究
接下來,孫龍洲老師作了題為《初中物理學業水平測試標準化出題技術研究》的講座。
從研究課題內容和出題技巧上初中物理試題免費下載,孫老師提出實驗題的數字、圖表呈現要自洽,題目設計要突出邏輯性,材料使用要充分,題目數據量大小要合理,答案要開放。孫老師申請的課題即將完成,他本人也曾參與南京市物理中考的出題工作,經驗豐富。他從自己的研究課題入手,講述了研究課題的背景,從自己自編題目的經歷出發,提出要用心關愛生活,注意積累材料,提煉材料,才能編出規范、科學的自編題目。要善于研究各地中考題目,發現不足之處,及時改進。
兩位專家的講座內容深刻,在場的老師們都聚精會神地聆聽,在聽課的過程中,不斷將其與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聯系起來,領悟更多的內涵,豐富了自己的思想,提高了自身的水平。
交流討論1——《南京、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四省區20年來中考變遷研究》
7月2日晚,外面華燈初上,教室里燈火通明,雖然老師們早上8點就開始上課,但即使到了晚上7點,老師們依然精神抖擻,期待著晚上的講座。
首先出場的是新城學校的陳曦老師。她從“不變”與“變”兩個角度分析了二十年來的變化。變的是情景設計,知識技能沒有變;變的是出題角度,過程方法沒有變;變的是思考深度,主角沒有變。陳曦老師從題型、題量、題材內容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并結合實例和總結,如畫卷般為我們展現了二十年來南京中考題型的變化。
接下來是來自樹人學校的丁志宏老師。丁老師從北京題目和南京題目的區別入手,重點分析了北京作文題材的特點:材料新穎,注重實物設置;表現形式多樣,利用圖片、文字、表格等資料體現科學的表達形式。丁老師還介紹了北京題目設置的特點:以“學會尋找、學會??提問、學會討論、學會求證”為邏輯線索,精心設置符合命題概念、體現閱讀要求的題目。這兩大特點充分剖析了北京題目。
最后,范海霞、盧培勇、張興安老師分別對上海、天津、安徽三地中考的變化進行了分析,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大家了解到上海的答題、天津的閱讀題、安徽的計算題,每個省市的題目都十分精彩,讓人驚嘆不已。
此次的分析分享,不僅讓老師們了解到了各省的出題情況和發展脈絡,也激發了老師們對中考試題的研究和興趣。
模塊三:教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第一講:《探索教育教學的實踐智慧——教育論文寫作常見問題及對策》
2022年7月2日上午,江蘇省特級教師、高中教授級高級教師王高教授為同學們作了題為《探索教育教學的實踐智慧——教育論文寫作常見問題與對策》的論文寫作指導專題講座。
王高教授從“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和“怎么做”四個方面幫助大家梳理了教育論文寫作中常見的問題及應對措施。王高教授提出論文就是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教學實踐智慧,并強調了“文章要新穎、內容要扎實、文筆要流暢、邏輯要強”等寫作的基本要求。隨后王高教授重點闡述了論文寫作的七個“重點”,包括論文選題、格式規范、結構呈現、論證邏輯、語言表達、觀點提煉、特色創新等。王高教授鼓勵同學們:沒有“寫作”,就沒有教師的成長,堅持不懈的寫作應該成為自己生命的自覺。
講座2:基于標準的初中物理學業水平測試出題技術研究
接下來,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蔡才富教授為學員們做了題為《物理教學論文寫作》的講座。蔡教授通過大量論文寫作案例的分析,從“論文寫作以課堂教學研究為依托”、“教研活動激發寫作靈感”、“依托科研項目搭建寫作平臺”三個方面為學員們展示了教學論文寫作和發表的起點和過程。蔡教授還以自身專業成長為案例,為學員們指明了成長發展的方向,鼓勵大家以物理教學為舟,以反思和行動為槳,去更綠的草地上干活,做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
第三講——《淺談物理教學論文的寫作》
7月2日下午,《物理之友》主編鐘口莊教授結合自己的編輯視角,就《物理之友》的基本要求、組成要素、
寫作要求、投稿須知、物理教育研究的概念與屬性、物理教育研究的方向、物理教育研究的分類、物理教育研究論文寫作步驟等從多個維度和角度為工作室成員帶來了一場如何完成論文、增加論文入選幾率的全方位講座。鐘教授全程站立,天氣炎熱,襯衫已被汗水浸透,但他依然滿懷熱情,令人敬佩和感動。
鐘口莊教授謙虛地將講座命名為“淺談”,但實際內容包羅萬象,涵蓋了論文寫作的各個環節。講座不僅涵蓋了大量經驗和最新熱點等知識性、方向性內容,還選取了大量易懂、可參考的案例。例如,在講解論文要點時,他以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的論文為例,通過引人入勝的材料、睿智幽默的語言,以及自己作為編輯的經歷,激發了同學們超強的專注力和好奇心。
講座過程中歡聲笑語不斷,講座結束后同學們仍久久不愿離去,長時間鼓掌,十分感謝專家們的精心準備,讓演播室里的同學們“知己知彼”,提升了論文寫作的關鍵能力和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