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今天我繼續分享初中物理中關于力學的知識點。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這就是物理學。數學中提到的杠桿原理。也就是當兩個重物平衡時初中物理支點,它們與支點的距離和它們的重量成反比。
大家都玩過蹺蹺板,如果玩蹺蹺板的兩個人體重相同,那么坐得離中心近的人就會被托起來,阿基米德的話用一種夸張的語氣解釋道,如果有一個足夠長的杠桿和一個支點,他對地球施加的力就會被放大無數倍,所以地球就會被托起來。
其實杠桿原理也就是杠桿平衡條件,在講解杠桿平衡條件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什么是杠桿。
杠桿
杠桿的定義很簡單,但有五個要素需要記住。
1) 支點:杠桿旋轉的點,通常用字母O表示。
2)功率: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表示。力作用在杠桿上的位置稱為功率點。
3)阻力:阻止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表示。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稱為阻力點。
4)力臂: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5)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初中物理支點,通常用L2表示。
杠桿分類
杠桿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
第一類杠桿是省力杠桿,即動力臂大于阻力臂。例如羊角錘、木工鉗、獨輪車、汽水扳手、斷頭臺等。
第二種杠桿是力型杠桿,即動力臂小于阻力臂,例如鑷子、魚竿、理發剪等。
第三種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貝語網校,即平衡杠桿。即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其機械效益等于1。如天平、定滑輪等。
記住這些杠桿的分類,你就能判斷出哪些是省力杠桿,哪些是費力杠桿,哪些是等臂杠桿。
例子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真的很容易。我一眼就能看出我應該選B。
我們再一起來看另外一個問題。
這道題需要稍微分析一下,按照杠桿的分類,選取支點、動力點、阻力點來區分。如下圖所示:
以上就是杠桿的分類和判斷,接下來就來講解一下杠桿的原理,也就是杠桿平衡的條件。
杠桿原理
如果你理解了杠桿平衡條件并能運用公式,那么它并不難。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杠桿原理示例
我們來分析一下,根據杠桿原理:功率×功率臂=阻力×阻力臂,圖A和圖B中的人都是搬運同一個物體,阻力是一樣的,都是物體的重量,但是圖B中的阻力臂比圖A中的阻力臂要長,兩者的功率臂是一樣的,那么圖A中肩膀所受的壓力要小于圖B中肩膀所受的壓力,同樣的,圖A中手所施加的功率也小于圖B中手所施加的功率。
以上就是杠桿的知識以及杠桿原理的應用,物理的知識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細心觀察,把書本上的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把生活中的現象和書本上的知識點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學好物理,一定要有探究精神,凡事多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