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面鏡成像教學案例天津培英中學肖蕾一、指導思想與理論根據: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本節(jié)內容包括平面鏡成像原理、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和平面鏡的應用。通過本節(jié)教學活動應使中學生曉得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產生的,初步了解實像的概念。平面鏡中學生很熟悉。上課時可以讓中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內所成的像,并提出問題讓中學生推測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征。諸如,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跟物是否相等;當物與鏡面之間的距離改變時,像的大小是否改變;像到鏡面的距離如何變化。這種問題,并不須要中學生立刻回答,只是為了造成研究興趣,為進一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征”作必要的鋪墊。要讓中學生通過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
2、實驗,自己總結出規(guī)律。二、教材剖析: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的基礎上,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特性、原理和應用,中學生將首次較完整的研究“像”這個概念。本節(jié)課的一些研究方式和思路,為下一章研究凸透鏡成像奠定了基礎,所以,本節(jié)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為此平面鏡成像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幾何光學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三、學情剖析:中學生早已學習了本章內容的第一、二節(jié),在學習前兩節(jié)的基礎上再學習本節(jié)內容,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通過上面知識的學習,朋友們早已初步懂得觀察和實驗是研究數學的方式,但是初學化學的朋友對實驗探究興趣較高,喜歡動手,并且日常生活經驗較豐富,因而有較濃烈的
3、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盡量給中學生較多的動手機會并引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剖析和討論,盡量采用小組大賽的方式使得中學生討論和思索問題。四、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平面鏡成像特性。曉得平面鏡成實像,與小孔成像不同。2、過程與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過程,培養(yǎng)設計實驗和觀察比較得出推論的能力。曉得“等效取代”的實驗方式。3、情感心態(tài)與價值觀:通過探究物、像和鏡面兩者之間的關系,展現平面鏡成像中的簡約對稱之美。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tài),提高中學生探求自然奧妙的好奇和欲望。(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2、難點:平面鏡成像的特性以及實像的概念。(三)教學過程
4、:活動一:探究平面鏡成像1、提出問題:我們每天都照穿衣鏡,這么鏡中的“你”和真實的你之間究竟有哪些關系呢?2、猜想并驗證:進行實驗(1)用支架將玻璃板固定,使其豎直立于白紙上,在玻璃板前放一支蠟燭并燃起,如圖甲所示,透過玻璃板觀察旁邊的像。(2)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上是否有像。(3)將另一支相同的未燃起的蠟燭置于像的位置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一等獎,觀察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如圖乙所示。(4)用尺子量出蠟燭和像到玻璃板的距離,觀察像與蠟燭的位置關系,如圖丙所示。【實驗室器材中用的不是蠟燭,而是兩個形狀相同的三腳架。】3、實驗表格:物到鏡的距離/cm像到鏡的距離/cm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5
5、、歸納推論:(1)像與物的大小。(2)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3)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4)平面鏡成。5、評估:(1)實驗器材為何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2)為何用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白紙有哪些作用?。(3)實驗中尺子的作用是哪些?。(4)在此實驗中采用了哪些數學研究方式?。活動二:平面鏡成實像原理到底蠟燭是怎樣在平面鏡中成像呢?。活動三:討論:平面鏡在生活中有什么應用?請舉例。1、成像。2、改變光路。活動四:課堂訓練1.當你照穿衣鏡的時侯,可在穿衣鏡里聽到另外一個“你”,穿衣鏡里的這個“你”就是你的_,因為步入你耳朵的光線并非真正
6、來自平面鏡后的“你”,所以把這個“你”叫做_.2.平面鏡成的像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顯示下來,平面鏡成像是物體反射的光或物體發(fā)出的光射到平面鏡時發(fā)生了_的結果.3.某同事凈高1.7m,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5m處,他的像高是_,他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_.若此人向平面鏡聯通1m,則他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為_,他的像高為_.4.湖面也能發(fā)生反射,我們從水底見到空中的客機是_像.(填“虛”、“實”)5.做出右圖中的物體AB在平面鏡中成的像.五、板書設計4.3、平面鏡成像一、平面鏡成像1.特征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垂直于鏡面.2.原理像是反射光線
7、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是實像.二、平面鏡的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六、教學反省1、由于學情緣由,實驗的探究過程是由班主任帶著中學生們去完成的,讓中學生去了解實驗探究的真諦的過程中,理解平面鏡成像特性。從第一節(jié)說課的講一步做一步,到第二節(jié)說課講完再做實驗,到第三節(jié)錄課在中學生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發(fā)覺問題及時找其他中學生解決,每一次的講課都給我新的啟發(fā)。對于我校中學生的學情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一等獎,又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2、描述平面鏡成實像時,注意語言的確切性,用最簡略的語言描述下來,讓中學生更易理解。把視頻解釋平面鏡成實像,改成了讓中學生親自動手觀察在光屏上的像,再結合之前的小孔成像,有了鮮明的對比,愈發(fā)直觀,并且易懂。3、關于教研時班主任提出的玻璃板是否與鏡面垂直的研究,我有了自己的看法。中學生在實驗中找到了,在玻璃板上鍍膜的那一面,最后的推論就是真實的。在課上找的幾組朋友演示表格,都是非常精確的。支架確實可以讓玻璃板垂直在白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