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各個學科課程都有各自的特性,教學方式和手段也不盡相同,但在培養中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養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對學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這兒由小編給你們分享八年級滬教版數學學案,便捷你們學習。
八年級滬教版數學學案篇1
【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涵義;
(2)理解機械效率的定義及化學意義,會進行相關的估算;(3)曉得增強機械效率的意義和主要技巧。
2.過程與方式:
經過舉例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及機械效率;通過討論,了解怎么提升機械效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導入新課】使用機械,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節約距離,這么我們能不能使用機械而節約功呢?你們能不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想。?關注生產、生活中各類機械的機械效率,具有用機械效率來評價機械的意識。
為得出滑車架的機械效率,須要求出有用功和總功,因此須要測出什么數學量?每位量如何檢測?
【指導自學】
自學指導一:
請朋友們認真看課本116---117頁(時間3分鐘).
【檢測交流】
檢查一:借助一個動滑輪把重為400N的貨物勻速提升2m,所用的拉力F是250N,求總功、有用功、額外功和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小結及作業】
八年級滬教版數學學案篇2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曉得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
2、過程和技巧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
(2)通過探究,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結構、特點及作用
2、難點:正確引導中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三)教學打算
定滑輪、動滑輪、鉤碼、細繩、測力計、鐵架臺、刻度尺。
(四)教學過程
一、總述
學好本節應重視實驗。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感受各類簡單機械的特性。在探究活動之前,先畫出簡單機械的草圖,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剖析會有哪些結果,之后再用實驗驗證。假如有出入要去認真剖析緣由,必要時請老師參與。諸如,探究定滑輪的特性時,先畫草圖、再剖析:一根繩子,通過定滑輪轉了一彎,恐怕不能省力,但顯著能改變力的方向,之后實際做做看。做后我們發覺實際情況與剖析有出入,想想是哪些緣由?(是實驗偏差還是剖析有問題)找出誘因就是提升了自己。
二、引入
讓同事們觀看書上的動漫。問:為何胖子卻拉不住這個物體?
三、定滑輪和動滑輪
1、介紹滑輪
周邊有槽,能繞軸轉動的輪子。
2、請中學生用滑輪把鉤碼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中學生自由組裝)
這個時侯中學生應當會出現不同的技巧。在中學生實驗完成后,選定不同的類型置于講臺上進行講解。
(1)定滑輪:提高物體時滑輪不隨物體一起聯通。
(2)動滑輪:提高物體時滑輪隨物體一起聯通。
3、探究: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特征
中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明晰探究目的,
設計數據表格,通過剖析得出推論。
如下圖,在中學生自己探究時,引導是十分
重要的,指出中學生在提高物體時一定要勻速
聯通。
剖析: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能省一半力。
動滑輪在省力的同時,卻費了一倍的距離。
此時,班主任可以按照情況,用杠桿的知識剖析一下,定滑輪、動滑輪的特性。
另外:在探究過程中,因為滑輪本身有重力,和繩子有磨擦,結果可能不太一樣,班主任應交代清楚。并提出在動滑輪中:F=G物+G動2
四、滑車架
動滑輪可以省力,卻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卻不能省力。有哪些辦法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嗎?引入滑車架。
1、將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就產生了滑車架。
讓中學生自己組裝,班主任巡視指導。(要求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再讓中學生用測力計檢測一下,歸納其特征:
2、使用滑輻條時,滑車架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五)小結
(六)作業
動手動腦學數學
附:課后總結
八年級滬教版數學學案篇3
教學打算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厚度的單位。
2、知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并曉得它與其它單位的關系。
3、知道檢測存在偏差。
過程與技巧
1、會使用刻度尺檢測寬度,會進行特殊檢測。
2、會正確使用腕表或停表檢測時間,并會估測時間。
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培養中學生主動與別人合作的精神。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刻度尺的使用和檢測時間。
2、單位的換算和特殊檢測。
教學難點
1、單位的換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式。
3.教學用品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課本、鐘表、錄音機
4.標簽
【教學方式】講授、討論、歸納、對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人們常常要進行各類各樣的檢測。復檢時量凈高、體重、血壓等,賣菜時稱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剛到中學醫務室去復檢,醫務人員給小剛量完凈高后告訴小剛他的臂展是163。小剛的臂展究竟是多少呢?(中學生討論并得出正確的結果:163分米或1米63)
講解:上述問題告訴我們,檢測時必須首先規定被檢測量的單位。為了世界各國交流的便捷,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一的檢測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二)進行新課
一、長度的單位及檢測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厚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厚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03m;1dm=10-1m;
25px=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比如:泉州至三明的距離約30km(公里),初中年紀段的朋友凈高多數在1.5m—1.7m之間,雙手的長度大約是1dm,右手的長度大約是25px。
2、長度的估測
問題1:請目測一下黑板的寬度。
(請5個朋友目測,再用米尺實際檢測,比較誰目測的結果更準。)
問題2:人們正常走路一步的距離大概為0.5m,借此為寬度標準,估測寢室的寬度。
(請兩朋友同時在課室中走路進行估測)
3、長度的檢測
寬度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合的寬度檢測工具進行檢測。
展示:各種類型的寬度檢測工具[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標千分尺(精度高)、螺旋測微器(精度高)等]。
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式。
活動1:(1人一組):用刻度尺檢測化學書的寬度和長度(結果填入表格中)。(選擇兩個較為典型的、有點問題的檢測數據進行評價。)
活動2:(三人一組):檢測兵乓球的半徑。
(班主任巡視,并對朋友進行指導。)
介紹:國際乒聯為了我們限制我們中國兵乓球選手,同時也有利于兵乓球活動在全世界更好地舉辦,把兵乓球的半徑從原先的38mm提升到40mm(即所謂的小球改大球),把兵乓球聯賽從原先的一局21分制改為現今的一局11分制。但在剛結束的第2__屆雅典亞運會上,中國選手表現依舊銳不可擋,取得男雙、女單、女雙三塊金牌。
八年級滬教版數學學案篇4
一、課前延展
(一)學習目標:
2、了解平面鏡成虛象,了解虛象是如何產生的。
3、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重點難點:
1、平面鏡成像特性
2、虛像的概念
(二)課前自學: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自學課本P43,邊閱讀邊觀察圖2.3—1與2.3--2,獨立完成下述問題。
(1)此實驗是研究的與的關系。
(2)實驗所須要的器材是:。
(3)實驗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帶水銀的平面鏡,為何?
(4)實驗中要求玻璃板怎么放置?
(5)觀察2.3-2兩只蠟燭到平面鏡的位置有哪些關系?通過哪些器材檢測可以曉得這個關系?
(6)圖2.3-1中的兩只蠟燭有哪些特征?為何使用這樣的蠟燭?
(7)用直線把圖2.3—2中的S與S1聯接上去看一看這條線與平面鏡所在的直線有哪些關系?
2.實像
1)觀察2.3—2回答下述問題
2)右眼的位置與S還是S1在一條直線上?
3)依據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我們覺得似乎是發出的光射入我們的耳朵。而且,實際上是發出的光。確切來說,是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之后,射入耳朵的。
4)畢竟,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線的延長線,數學中把象S1這樣的像叫實像
5)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6)總結:前面1.2可知平面鏡的特征有1.2.3.4.
3.球面鏡
閱讀P44科學世界回答問題
(1)凸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2)凹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3)在文中哪些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這個道理
(三)自學測量:
1.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虛”或“實”)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線跟鏡面,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
2.某人站在平面鏡前1.5M處,像到鏡面的距離M,人與像的距離為M.
3.做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4.球面鏡有兩種,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對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對光線有對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鏡有好多,比如
5.某同事在做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仍然尺的前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置于尺子上,燃起玻璃板前的蠟燭A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一等獎,用嘴巴進行觀察,如圖所示。
(1)尺子的作用是易于比較物與像關系;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關系;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四)自學反省:
1、
2、
二、課內探究[
(一)情境導出:
日常生活所用穿衣鏡的反射面是平的,稱作平面鏡,從平面鏡中可以看見鏡前物體的像,你曉得平面鏡成像有哪些特征嗎?那我們就用實驗來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性。
(二)合作探究:
中學生組內交流預習情況,找出不能解決的問題。讓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初步建立知識體系,解決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自主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舉辦小組互助合作
請朋友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三)精講點播
【例題】
例1、在圖1中畫出物體ABC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解析:按照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對鏡面互相對稱畫圖。用軸對稱方式先分別做出A、B、C三點的像A'、B'、C',再依照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實像用實線聯結三點即可,如圖2所示。在圖中AA'、BB'、CC'都屬輔助線,要用實線表示,而像A'、B'、C'是實像,也須要用實線來表示。
例2、一個人從遠處邁向一塊豎直掛著的平面鏡,他在鏡內的像將[]
A.逐步變大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一等獎,而且逐步向鏡面緊靠。
B.逐步變小,但是漸漸離開鏡面。
C.先變大后變小,先緊靠鏡面再離開鏡面。
D.大小不變,但漸漸向鏡面靠。
解析:按照平面鏡成像規律,像和物大小相等,而且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仍然相等。
例3、如圖12示,怎么作一點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經過A點(作圖說明)
解析:此題涉及了光反射的許多知識點,由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必經過像點。因而可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做出點光源的像點S';之后聯接S'A,S'A和平面鏡相交于O點,O即為入射點,最后完成光路圖。答案如圖13所示。本題先找到點光源S經平面鏡產生的像S',聯接S'A交平面鏡于O點,再聯接SO完成光路,這些解題的思路方式,應用在好多平面鏡的解題中。
【跟蹤訓練】
1.某人站在穿衣鏡上面,在鏡中會聽到另一個“他”,則鏡中的這個“他”就是這個人在平面鏡中的.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塊穿衣鏡前2m處,這么他的像距離穿衣鏡m,
像與人相距m,當他遠離穿衣鏡0.5m,此時像距為m,像與他相距m,像高為m
3.河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水面6m的地方翱翔,這么小鳥的像距離水面m,像與鳥距離m
4.畫圖題(做出像、或物、或平面鏡)
(四)歸納總結
1、小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2、小結本節課的學習方式:
三、課后提高
(一)達標訓練
1.車輛后視鏡是,而車輛探照燈是利拿來反射光的.平面鏡可以改變,如潛水艇上常常用到的鏡,就是這些現象的應用.
2.河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水面6m的地方翱翔,這么小鳥的像距離水面m,像與鳥距離m
3.平行光線射到一張報紙上發生漫反射時,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每條光線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條光線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條光線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說法均正確
4.一人從平面鏡中看見旁邊墻壁鐘的像如圖1所示,則實際時間為()
A.3:40B.4:20C.8:20D.9:40
55.當筆尖觸到平面鏡時,發覺筆尖和它在鏡中的像相距3mm,這么穿衣鏡的長度是()
AA、.5mmD0.75mm
6.關于平面鏡成像,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
A.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總是相等的B.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C.像和物體的大小總是相等的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因為光的折射產生的
7.如圖5所示,承承家的兔子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四肢像甲圖,此時它所見到的四肢像是圖乙中的()
8.太陽光與水平面成60度角。要借助平面鏡使陽光沿豎直方向點亮井底請通過畫圖確定平面鏡的位置,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度數應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