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老師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這項初中最有價值的物理競賽()。 今天我就系統地介紹一下如何準備這次比賽。
第一輪:零基礎
時間跨度:一年
選用教材: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業余物理學校基礎/四通A冊
教師的作用:帶領學生邁入物理門檻,培養興趣,教會學生如何獨立思考。
學生感想:每次上課都能學到新知識,而且簡單易用,很有成就感!
PS:前兩章測量和聲音都比較簡單。 之后,光學和力學的難度急劇增加,學生可能會失去信心。 這個階段家長需要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 雖然第一輪不要求答題,但是必要的功課還是要做的!
第二輪:競賽基礎知識
時間跨度:一年
選用教材:業余物理學校拓展+石書B
第二輪側重于競賽基礎知識和典型案例。 這一輪是重中之重,將會篩選出大量學生。
但真的是因為孩子不夠聰明而跟不上嗎?
嚴老師認為,這只是部分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學生無法適應比賽中的學習強度。
嚴老師的教學經驗是,第二輪每節課(兩個小時的上課時間)需要四個小時的思考和練習時間。 但現在主流培訓機構已經在7月份開始了這一輪課程,并且隔日上課,學生消化吸收困難。
嚴老師畫了兩張圖給大家體驗一下:
第一張圖對應的是優秀學生的學習路徑。 第二輪是“積累”階段。 通過大量做題,你就會很好地掌握比賽的基本知識點和解題技巧。 第三輪,老師會“總結”,你才會恍然大悟,進入“薄發”階段,能力值飆升。
第二張圖也是大部分同學的學習路徑。 當學生進入第二輪時,他們并不能立即適應學習強度。 雖然他們跟著身邊的同學完成第二輪進入第三輪學習,但他們會發現老師“總結”所引用的話題“似乎很熟悉”,但卻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回去看第二輪的書,發現身邊的同學已經進入了第三輪的“薄發”階段,我怕自己回去浪費時間,自己的能力也只是徘徊在第二輪之間。而第三輪,嚴老師把這種狀態定義為“泥潭”。
教師的角色:教師在這一輪中有兩個角色。
首先是教學,需要向學生詳細描述比賽各方面的知識點。 由于第二輪時間跨度較長,老師不僅要鞏固第一輪的基礎知識,還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尤其是現在很多學生在初一就學習物理競賽初中物理競賽方法指導,諸如此類的知識點)。因為從一開始就需要三角函數和力學)。
二是培訓。 第二輪教學強調扎實的競賽基本功。 遺憾的是,嚴老師告訴大家初中物理競賽方法指導,這一輪的學習沒有捷徑,也絕非易事。 需要反復訓練。 賽題獨特的邏輯和計算量,僅僅靠聽課是無法轉化為自己的技能的。 課后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很多題都會遇到數學題。 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幫助學生節省很多不必要的“卡殼”時間。
第三輪:競爭加劇
時間跨度:一年
選用教材:歷年試卷+教師自編講義
同學們順利通過第二輪刻苦學習后,對比賽的各個知識點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完成了一些題目的鞏固和提高。 這時候,以往的試卷就是檢驗學習成績的最佳法寶。 希望大家珍惜,定期參加,把每一張試卷當成一次真正的考試(參考嚴老師的文章:)。
如果你能保證你把擴展章節+歷次試卷中的每一道題都看懂了,那么嚴老師認為你已經基本達到了三等獎的水平。 進一步提高的目標在于總結知識點和學習高中競賽的部分知識。
教師的角色:教師在本輪中扮演三個角色。
首先,帶學生復習以前的試卷并進行分析和講解(一群學生定期考試的效果肯定比學生單獨在家做要好得多)。
二是“總結歸納”,要求教師深入分析以往的試卷,提取模型。 目的是讓考生記住的不是進入考場時腦子里亂七八糟的題目,而是經過精心梳理的模型結構和典型模型。 例子。
三是教授高中競賽的一些內容。 大同杯復賽涉及到的高中比賽知識越來越多。 如果系統地學習高中比賽的話,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而且要做的題量遠遠大于初中比賽的題目。 “性價比”并不高。
教師可以篩選出大同杯“有用”的知識點進行重點關注,確保學生掌握。 說白了,老師作用的第二點和第三點就是幫助學生“節省時間”,即老師做了100道題,教給學生10道有用的題。
PS為了幫助大家第三輪更好的學習,嚴老師做了一個網站
您可以從本網站下載歷年試卷、查看詳細答案、比較典型題型、留言討論。 有些試題還有視頻答案。
詳細介紹請點擊下方視頻~(共1分30秒)
第四輪(如果學生在五年級到六年級暑假期間開始學習物理)
時間跨度:一年
選用教材:培優教程或奧數經典或力學與電學
恭喜你,你比其他人多了一輪!
但事實上,很多從小學就開始學習物理的孩子花了四年的時間,卻只有三年的學習成果。
大多數學生一開始就沒有對四年學習的總體規劃,導致第一輪或第二輪學習了兩次。 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而且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物理的熱情(一遍又一遍地吃同一頓飯總是讓他們感到疲倦)。 真是令人厭煩)。
如果學生能在前三輪中掌握好的話,在初二的大同杯上應該能有所作為。
第四輪,可以系統學習高中競賽的內容,包括系統學習某個競賽教程(如培優教程、范老師的奧數經典、程老師的力學與電學),以及學習相應的數學方法(如導數和微積分、向量和標量運算、點積和叉積)。
教師的作用:與初中比賽相比,高中比賽是新的篇章。 這輪教學其實和第二輪很相似,要求老師“講解+帶練”。
總結
一是合理規劃。 從一開始就必須制定四年的總體規劃。 一步錯,就會浪費一整年的時間。
第二,第二輪非常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 絕大多數人這一輪都被篩選掉了,不僅僅是因為難度大,更是因為無法適應。
第三,配套練習一定要跟上。 光聽而不練習是沒有用的!
最后還有招聘廣告
第一輪物理比賽為小班(15人以下)
招收2-3名學生,5月初開課。
本班的主體是張江集團一年級前30名的學生,目標是2018年或2019年大同杯物理競賽。
零基礎物理知識小班授課(15人以下)
招收4-5名學生,5月初開課。
該班由來自張江集團、尚寶、華二的三年級學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