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浮力》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無法防止地要打算學案,學案是施行教學的主要根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么你們曉得正規的學案是如何寫的嗎?下邊是小編整理的中學數學《浮力》教案,僅供參考,希望還能幫助到你們。
高中數學《浮力》教案1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中學數學第一冊
(二)教學要求:
1.曉得哪些是壓強和壓強的方向。
2.理解壓強形成的誘因。
3.理解物體的沉浮條件。
4.會用彈簧測力計測溶入液體中的物體遭到的壓強。
(三)教具
演示實驗器材:正圓形鐵塊、乒乓球、玻璃水槽、水,石塊、小藥盒、注射器,細砂。
中學生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石塊、細線、燒杯、水和酒精。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船可以浮在海面,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春節放飛的汽球可以升到空中,烏龜可以輕柔地在水底上下游動等等是一些有關壓強的問題。從本節起學習新的一章“浮力”。
板書:“第十二章壓強
一、浮力”
二、進行新課:
1.哪些是壓強?
(1)演示實驗:裝入水底的鐵塊放手后,鐵塊從水里浮上來,最后浮在海面上靜止不動。
提問:在水里浮上來和浮在海面上的鐵塊受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是哪些?力的方向怎樣?
中學生回答后小結:從水里浮上來的鐵塊遭到豎直向上的重力,施力物體是月球。還遭到豎直向下的壓強,施力物體是水。下浮過程中鐵塊受非平衡力的作用,壓強小于重力。鐵塊浮在海面靜止不動時,遭到豎直向上的重力和豎直向下的壓強。鐵塊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可見,從水里浮上來的物體和浮在海面上的物體都遭到壓強。
(2)演示實驗:把鐵塊裝入水底,放手后鐵塊在水底下沉,但是仍然沉到水中。
提問:下沉的鐵塊受壓強作用嗎?
班主任強調,為研究這個問題,朋友們分組完成課本12-2的實驗。(三人一組進行實驗)
要求:①明確實驗目的是判定浸入在水中和酒精中的鐵塊是否遭到壓強,以及壓強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塊要用細線拴牢。讀取鐵塊浸入在水底彈簧秤的讀數時,鐵塊不要觸碰杯底或杯壁。
中學生實驗時,班主任巡回指導。
實驗完畢,組織討論物理浮力總結,班主任總結。
①掛在彈簧秤上的鐵塊在空氣中靜止不動,受幾個力的作用?方向怎樣?施力物體是哪些?這幾個力的關系是如何的?說出鐵塊在空氣中重多少牛。
小結:鐵塊遭到豎直向上的重力和豎直向下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月球,拉力的施力物體是細線。二力的關系是彼此平衡。此時彈簧秤的示數就是鐵塊所受的重力。
②掛在彈簧秤上的鐵塊浸入在水底的讀數是多少牛?此時,浸入在水底的靜止鐵塊遭到幾個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怎樣?施力物體是多少?這幾個力的關系怎么?兩次彈簧秤的讀數之差說明了哪些?
小結:鐵塊此時遭到三個力的作用,一個是豎直向上的重力,施力物體是月球;一個是豎直向下的拉力,施力物體細線;另一個是豎直向下的壓強,施力物體是水。鐵塊靜止不動說明:鐵塊遭到的重力=鐵塊遭到的拉力+鐵塊在水底遭到的壓強。因為鐵塊浸入在水底時遭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時彈簧秤的讀數。所以鐵塊遭到的重力=鐵塊在水底秤的讀數+壓強。彈簧秤兩次讀數的差就是浸入在水底的鐵塊遭到的壓強。壓強=鐵塊重-鐵塊在水底秤的讀數(也可稱作鐵塊在水底時的視重)。以上實驗,說明溶入水底的鐵塊也遭到壓強。
班主任總結講解時,邊講邊畫出鐵塊受力剖析圖(見圖12-1)。
總結、板書:
1.哪些是壓強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遭到的液體向下托的力稱作壓強。
(2)一切浸在液體里的物體都遭到豎直向下的壓強。
(3)壓強=物體重-物體在液體中的彈簧秤讀數。F浮=G-F'
2.壓強形成的誘因
(1)提問:浸入在水底的正圓形鐵塊,放手后豎直向下浮,它為何不向左或往右,往前或向后運動?
備考液體內部浮力的特性,啟發中學生答出:六面體鐵塊浸入在水底,左右兩個側面和前后兩個側面相對應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相同,水對它們的浮力相等。因此它的左右兩側面和前后兩側面,遭到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鐵塊不往前后、左右運動。以上講解可結合圖12-2進行。
(2)提問:浸入在水底的六面體(鐵塊)上下表面所受水的浮力是否相等?那個大?為何?六面體上下表面遭到的壓力怎么估算?是否相等?那個大?為何?
啟發中學生回答,班主任總結并結合作圖講解。說明浸入在水底的六面體,因為上表面跟液面的深度大于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們遭到水的'浮力不同。下表面遭到水的浮力小于上表面遭到水的浮力。上下表面面積相等,所以下表面遭到水的豎直向下的壓力小于上表面遭到水的豎直向上的壓力(見圖12-2)。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就是壓強。
板書:“2.壓強形成的誘因
(1)液體對物體向下和向上的壓力差就是液體對物體的壓強
即F浮=F'-F。
(2)物體在二氧化碳中也遭到壓強。”
物體在二氧化碳中也遭到壓強,可啟發中學生舉例答出。
3.物體的沉浮
提問:既然一切溶入液體中的物體都遭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下的壓強,為何物體有的下浮、有的下沉、有的還可逗留在液體中的任何地方?
演示:提示朋友觀察物體在水底運動情況。
把石塊浸入在水底,放手后石塊下沉。
把鐵塊浸入在水底,放手后鐵塊下浮。
把裝有少量水并用膠蓋蓋嚴的大桶(可用裝抗生素的小藥盒,用注射器仔細調整瓶內水量或調整放入的細砂,直到可漂浮在水底為止)浸入在水底,放手后大桶可漂浮在水底。
中學生討論:浸入在水底下沉的石塊、上浮的鐵塊、懸浮的大桶各遭到幾個力的作用?大小關系怎么?說明力的方向。
班主任結合實驗,邊講邊畫出浸入在水底下沉的石塊、上浮的鐵塊和漂浮的大桶受力剖析示意圖,總結出沉浮條件。
讓中學生觀察實驗:浸入在水底的鐵塊放手后下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海面不動。班主任強調,鐵塊漂在海面上時,只有一部份溶入水底,稱作懸浮。懸浮在海面上的鐵塊受幾個力的作用?它們的關系怎么?
中學生回答,班主任總結物體的沉浮條件并板書:
板書:“3.物體的沉浮
(4)懸浮:F浮=G——物體的一部份溶入液體中”
班主任說明:
(1)物體下浮、下沉是運動過程,此時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結果是沉到液體頂部,下浮的結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懸浮在液面。
(2)懸浮與漂浮的共同點都是壓強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靜止不動。但懸浮是物體在液面的平衡狀態,物體的一部份溶入液體中。漂浮是物體浸入在液體內部的平衡狀態,整個物體浸入在液體中。
(3)完成課本圖12-3中的填空題。
三、布置作業
1.完成本節課文練習1~5題。
2.思索題:本節前面的“想想議議”。
中學數學《浮力》教案2
教學要求:
1曉得壓強的概念.
2理解物體沉浮條件.
3把握壓強的實質、方向.
4能正確運用壓強的實質、物體沉浮條件求壓強.
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
(1)壓強的概念及其實質.
(2)物體的沉浮條件.
難點:正確運用“壓力差”和物體的沉浮條件求壓強.
教學模式:
實驗、設問、講解、練習
教學時間:1課時.
實物及實驗器材:
(1)投影儀一臺,透明膠卷數張.要求把板書、練習題課前寫在膠卷上,以減少課堂上書寫時間.
(2)演示彈簧秤一把.
(3)500毫升燒瓶三個,分別裝400毫升的清水、飽和食鹽水、酒精.
(4)兵乓球2個,其中一個裝細砂,用作漂浮演示.
(5)周長為5cm的六面體青磚一塊.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師:為何船、木塊能浮在海面上?
生:船、木塊遭到水向下托的力.
師:沉在湖底的鐵塊有沒有遭到水向下托的力?
生:部份回答有,部份回答沒有.
班主任演示課本圖8—27實驗,回答溶入液體中的物體遭到液體向下托的力.這個“向上托的力”就是本節課所講的壓強.
二、講授新課
1.哪些叫壓強?(板書)
(1)先演示鐵塊置于清水中,讓中學生曉得鐵塊遭到水向下托的力.
(2)之后把鐵塊置于飽和的食鹽水堿液里,說明鐵塊也遭到鹽水向下托的力.
(3)最后把鐵塊置于酒精里,讓中學生進一步曉得,鐵塊置于酒精中時,同樣也遭到酒精向下托的力.
師:從上述的實驗,請朋友們說出哪些是壓強?
生:溶入液體中的物體遭到向下托的力,這個力稱作壓強.
師:物體在空氣里有沒有遭到向下托的力?甲烷球脫手后為什么會上升?
生:物體在空氣里同樣遭到向下托的力,所以二氧化碳球脫手后會上升.
溶入液體(或二氧化碳)中的物體遭到向下托的力,這個力稱作壓強.(板書)
2、用實驗引動中學生
第一、用彈簧秤和細線系著容積相同的規則的石塊,不規則的鐵塊,干鐵塊等,溶入水底后彈簧秤的示數減少;在水底游泳時覺得水有向下的托力等感性認識出發,挨個進行剖析,使中學生初步認識到浸在水底物體要遭到水對它的壓強,因而糾正“輕的物體在液體中總是下浮的,所以深受浮力的作用;重的物體在液體中總是下沉的,因而不受壓強作用”的錯誤觀點.
第二、通過演示規則石塊和不規則的鐵塊隨著溶入水底容積的減小,彈簧秤的增數減少──使中學生初步認識到物體遭到的壓強與其排開液體的容積有關;當物體完全溶入水底后,深度降低時彈簧秤示數不變──說明“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在任何深度的壓強都相等”這一本質聯系,因而革除那個“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入在水底的深度成反比”的錯誤認識.
第三、通過觀察石塊和鐵塊溶入水底后彈簧秤示數減少相同這一現象,使中學生初步認識:“體積相同的物體浸入在水底遭到水的壓強相同”這一本質聯系,革除那個“浸沒入水底的物體遭到的壓強與物體質量、密度、形狀等有關”的錯誤認識.
第四、通過觀察鐵塊溶入水底的容積減小到一定程度彈簧秤的示數為零的現象,使中學生了解:懸浮在海面的物體遭到的壓強等于它的重力.
第五、在以上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對教材P144“一個周長為L的正方體,浸入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上表面在液體下邊h1米處,如圖正方體上表面和下表面遭到液體的壓力是多大?方向如何?”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壓力差是多少?”的估算剖析,初步認識壓強等于“液體作用在物體上下表面壓力差,壓強的方向豎直向下”這一本質聯系,因而革除那個只有物質在液體中下浮時才有壓強的錯誤認識.
第六、通過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實驗和上述估算所得到的壓強:F浮=水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pg(h1+L)L2-=pgL3=pgV=pgV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V排=V).從實驗和推論兩方面進一步認識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遭到的重力”這一本質聯系,革除了那個壓強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容積的模糊認識.
因為二氧化碳具有同液體相同的性質,而二氧化碳的密度很小,二氧化碳對于容積不大的物體作用的壓強,一般小到無法覺察的程度,但熱氣球能載幾噸重的物體上天,說明二氧化碳對浸入在它上面的物體也能形成壓強,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于二氧化碳.
把上述由某些現象所得出的知識加以綜合并進行具象和概括才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在化學教學中,對感性材料進行科學具象時,必須有意識地突出本質,革除非本質,這是使中學生產生概念、掌握規律的關鍵.
中學數學《浮力》教案3問候青春
壓強(2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是如何形成的。
2.理解壓強的大小等于哪些。
3.曉得壓強的應用。
二、過程與技巧
1.通過觀察,了解壓強是如何形成的。
2.通過搜集、交流壓強應用的資料,了解壓強應用的社會價值。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初步構建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重點:阿基米德原理
難點: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用品:水、水槽、鐵塊、彈簧測力計、阿基米德原理實驗裝置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平時,我們見過船、鴨子能浮在海面,會游泳的人也可以浮在海面上,而石塊置于海面上都會沉下去,這是哪些緣由呢?這節課我們來研究與那些現象相關的知識。
二、新課學習
(一)壓強的大小:用檢測法研究壓強
演示實驗:如圖,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在空氣中遭到的重力記為G,再把此物體浸入在水底測它的'重力,記為F,比較兩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發覺了哪些問題?據此物理浮力總結,你能得出哪些推論?
剖析實驗:溶入水底后,測力計的示數變小了,說明物體遭到了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壓強。壓強形成的緣由就是物體遭到向下向上的壓力差。
提出問題:壓強的大小如何得到,可以通過檢測或則通過公式進行估算嗎?
1.推測:F浮=G—F,即彈簧測力計兩次讀數之差,這也是壓強的檢測方式。
2.設計實驗:播放動漫:“對壓強大小的探求”——點擊按鍵“問題”。
3.進行實驗,播放動漫:分別點擊按鍵:實驗一,實驗二,剖析實驗現象
4.剖析實驗:播放動漫:點擊按鍵:總結。
5.得出推論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壓強,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遭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F浮=G排。為了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將公式F浮=G排展開,即F浮=G排=ρ液gV排,這樣就為借助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實際問題提供便捷。
(二)物體的沉浮
借助教案對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剖析,物體遭到兩個力(F浮、G物)的作用:
當F浮>G物時,物體將下浮;
F浮=G物時,物體將漂浮;
F浮
(三)物體的沉浮的應用
介紹怎樣調節重力和壓強來實現沉浮的。
1.密度計(初步了解)
2.潛水艇(不同狀態下的受力情況)
3.飛艇(不同狀態下的受力情況)
4.熱氣球(不同狀態下的受力情況)
5.甲烷球(不同狀態下的受力情況)
三、小結: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壓強,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F浮=G排=ρ液gV排
【初中數學《浮力》教案】相關文章:
中學數學壓強教學反省08-24
化學《認識壓強》教學反省12-22
壓強的學案11-10
壓強的借助學案12-28
壓強的借助學案08-24
化學《認識壓強》教學反省(9篇)12-24
化學《認識壓強》教學反省9篇12-23
壓強的學案(15篇)02-24
壓強的學案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