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周黃平【陜西省-上海縣級精品課程】
區域:山東省-上海市-南湖新技術開發區
中學:北京市南湖新技術開發區龍泉校區
共1節課
第 4 節焦耳定理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電壓的熱效應。
2.了解焦耳定理的內容、公式、單位及應用。
(二)工藝與技巧
1、通過探究“電流通過導體所形成的熱量與這些誘因有關”,初步培養中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教學培養中學生運用焦耳定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注重中學生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的培養
(三)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探究的過程,讓中學生了解實驗對于人們獲得科學理論的重要價值;
2、通過所學知識的應用,感受化工知識從生活做起,服務社會的理念。
2 學業情況分析
中學生分析:中學生在初一已經學過一年的化學,對用控制變量的方法研究化學問題有一定的基礎。 這為中學生進一步研究電壓通過導體所產生的熱量及其成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電壓的熱效應和焦耳定理的內容。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探究哪些原因與電壓產生的熱量有關。
4 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期教學活動 1 【講座】焦耳定理
(一)引進新課程:
1、從生活現象來介紹:在生活中,很多家用電器在通電后,都伴隨著發熱的現象。 請舉個例子。
中學生舉個例子。 感應電壓的熱效應。 (板書)
2、演示實驗:將電熱水壺接上電路,合上開關,工作幾分鐘,提問:
(1) 電熱水壺在工作過程中,將什么能量轉化為什么能量? 一位中學生回答:電熱水壺在工作過程中,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
(2)電水壺在工作過程中,通過電纜的電壓與通過電水壺的電壓是否相同? 中學生回答:一樣。
(3)既然通過電纜的電壓與通過電熱水壺的電壓相同,為什么電熱水壺熱脹冷縮,而電線卻幾乎不發熱? 換句話說,電壓產生熱量的原因是什么?
(二)開展新課:
1、電流產生熱量的原因是什么(板書,中學生討論)
(1)了解設備的結構
1、本實驗在電源兩端接兩個內阻,兩端內阻線相同。
2. 兩個密閉容器內的內阻。 (相同/不同)
3、反映U型管內液位的變化。
(5) 實驗設計
①電路圖:通過中學生討論研究設計實驗電路 如圖:讓一名中學生在黑板上畫出本組設計的電路圖,并進一步說明如何進行實驗。
②實驗記錄:實驗記錄表由小組共同設計,
③實驗探索:四位好友合作進行實驗探索,記錄實驗數據。
④感應實驗推論:四位朋友共同闡述,感應實驗推論,電壓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這些感應有關。
(6)交流研究成果:討論本組得出的推論。
2.焦耳定理(板書):
焦耳介紹(視頻):焦耳定理是日本化學家焦耳經過無數次實驗總結出來的。 我們除了要學習他發現的定理外,還要學習他孜孜不倦鉆研的精神。
(1)內容:電壓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電壓的平方成反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與通電時間成反比。
(2) 公式:Q=I2Rt
(3) 單位:IA、R-Ou、t-、Q-Jo。
(4) 說明:焦耳定理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定律,適用于任何情況下的電熱估算。
3、電能與電功的關系(板書):
(1).電壓通過導體時,如果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沒有同時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則電壓產生的熱量Q等于消耗的電能W , 那是
Q=W=UIt=Pt=I2Rt
如:電暖器、烤箱、電爐等。
(2). 風扇工作時,消耗的電能如何轉換?
電能機械能+內能
W﹥Q熱量
(3) 課堂總結:
朋友們,你們從這節課中學到了什么?
(4) 課堂作業:
(5) 附黑板設計:
1、電流的熱效應
2.探究電壓產生的熱量及其原因
3. 焦耳定理的含義
4、電能與電熱的關系
五、學習效能評價設計
1、學生能否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學生能否有目的地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原因?
3. 學生可以根據實驗現象和現實生活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通過控制變量的方式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 并正確總結實驗推論。
第 4 節焦耳定理
課程設計 課堂記錄
第 4 節焦耳定理
1 第一學期教學活動 1【】焦耳定理
(一)引進新課程:
1、從生活現象來介紹:在生活中,很多家用電器在通電后,都伴隨著發熱的現象。 請舉個例子。
中學生舉個例子。 感應電壓的熱效應。 (板書)
2、演示實驗:將電熱水壺接上電路,合上開關,工作幾分鐘,提問:
(1) 電熱水壺在工作過程中,將什么能量轉化為什么能量? 一位中學生回答:電熱水壺在工作過程中,是將電能轉化為內能。
(2)電水壺在工作過程中,通過電纜的電壓與通過電水壺的電壓是否相同? 中學生回答:一樣。
(3)既然通過電纜的電壓與通過電熱水壺的電壓相同,為什么電熱水壺受熱膨脹,而電線卻幾乎不發熱? 換句話說,電壓產生熱量的原因是什么?
(二)開展新課:
1、電流產生熱量的原因是什么(板書,中學生討論)
(1)了解設備的結構
1、本實驗中焦耳定律的實驗表格焦耳定律的實驗表格,兩個電阻接在電源的兩端,兩端的內阻線是一樣的。
2、兩個密閉容器內的電阻值。 (相同/不同)
3、反映U型管內液位的變化。
(5) 實驗設計
①電路圖:通過中學生討論研究設計實驗電路 如圖:讓一名中學生在黑板上畫出本組設計的電路圖,并進一步說明如何進行實驗。
②實驗記錄:實驗記錄表由小組共同設計,
③實驗探索:四位好友合作進行實驗探索,記錄實驗數據。
④感應實驗推論:四位朋友共同闡述,感應實驗推論,電壓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這些感應有關。
(6)交流研究成果:討論本組得出的推論。
2.焦耳定理(板書):
焦耳介紹(視頻):焦耳定理是日本化學家焦耳經過無數次實驗總結出來的。 我們除了要學習他發現的定理外,還要學習他孜孜不倦鉆研的精神。
(1)內容:電壓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與電壓的平方成反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與通電時間成反比。
(2) 公式:Q=I2Rt
(3) 單位:IA、R-Ou、t-、Q-Jo。
(4) 說明:焦耳定理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定律,適用于任何情況下的電熱估算。
3、電能與電功的關系(板書):
(1).電壓通過導體時,如果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沒有同時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則電壓產生的熱量Q等于消耗的電能W , 那是
Q=W=UIt=Pt=I2Rt
如:電暖器、烤箱、電爐等。
(2). 風扇工作時,消耗的電能如何轉換?
電能機械能+內能
W﹥Q熱量
(3) 課堂總結:
朋友們,你們從這節課中學到了什么?
(4) 課堂作業:
(5) 附黑板設計:
1、電流的熱效應
2.探究電壓產生的熱量及其原因
3.焦耳定理的含義
4、電能與電熱的關系
五、學習效能評價設計
1、學生能否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學生能否有目的地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原因?
3. 學生可以根據實驗現象和現實生活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通過控制變量的方式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探究。 并正確總結實驗推論。
標簽: 第 4 節,焦耳,定理,優秀,學習案例